从形而上学到逻辑学,悖论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可以从其丰富的文献上得到显现。但到目前为止,在伦理学中很少见到对悖论的批判性研究。在伦理学的前沿工作中,《10个道德悖论》首次为道德悖论的中心地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它提出了10个不同的、原创的道德悖论,挑战了我们某些*为深刻的道德观点。这本具有创新性的书追问了道德悖论的存在究竟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并且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探讨了悖论能够在道德和生活上教给我们什么。
传统伦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男性的学科,当伦理学与性别批判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本书在深邃绵长的视野中既梳理伦理学中的两性不平等,更旨在通过性别的追问,深入到人类自我理解的核心。 作者路过了西方现当代几乎所有相关的重要思想家的思想,与他们对话,让他们之间相互对话,在后现代的废墟中寻找人类自我救赎的可能性:一种新的性别伦理学的重要性不是在于它对性别或是对性的定义中,而是在于对他者的接纳交流及“恰当的相互理解之中”。
道德是人类心目中至高的向导,是人类贵的情感,是“人民的国家中一种推动的枢纽”。了解伦理学,也就是在亲近道德,也是对人类情感深切的表达。 开拓我们的视野和深度,丰富我们的生命内容,并籍此重新回到人的本质,找回追寻幸福的基本方向。 《关于伦理学的100个故事》由黎瑞山编著,100个故事,带您进入伦理学领域!
《中国伦理学史》是我国近代*部伦理学史专著,是*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全书分绪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以科学的方法辨析其优长和缺失,为我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新视野教师教育丛书·当代教育伦理学译丛:伦理学与教育政策》于1978年初版,2010年再版,是R.S彼得斯主编的“国际教育哲学文库”中的一本,也是美国教育哲学界知名学者的经典作品合集。虽然该书关注的是西方当代教育领域中的政策议题,但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本教育哲学方面的著作,因为无论从讨论的内容还是讨论的方式来看,均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这些政策主题及其核心概念进行的规范研究。 这本书中的诸多文章都是由美国教育哲学界的知名学者撰写,集中讨论了自由与大学,学生权利,自治、自由与学术教育,平等与多元主义,技术与工作等五个方面的主题。这些探讨既与教育哲学中经常受到关注的概念,如自由、权利、平等、文化多样性等紧密联系,也与自由、权利、平等、文化多样性等概念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制度背景与政策辩论
人人都要思考,人人都要推理,人人都要论证,而且每一个人都要面对和他人的推理和论证。我们每天都被来自诸多媒体如书籍、话语、收音机、电视、报纸、雇主、朋友和家人的推理所包围。 有些人善于思考,善于推理,擅长论证,但有些人则不是这样。良好的思考、推理、论证能力,部分来自某种自然的天赋。但无论我们的天赋如何,都是可以得到改进和加强的。学习逻辑正是改进人们天赋的推理和论证能力的优选办法之一。通过学习逻辑,人们能够掌握进行良好思考、避免错误推理的策略,并掌握评价论证的有效技术。 《逻辑的力量》秉承这样一种信念,即逻辑工具的确是有力量的,对逻辑的学习是提高读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优选方法之一。《逻辑的力量(第3版)》的每一章都表明:逻辑工具能够用来分析和评价关于重要问题的意义重大的论证。
本书收录了十次列维纳斯访谈,于1981年2、3月由法国文化广播电台播出,这些访谈也是对列维纳斯思想再忠实不过的导读——它以其忠实向话语保证了它的作者的在场。在这里,列维纳斯亲口讲述其现象学的致思之路,从《从存在到存在者》和《时间与他者》,到《总体与无限》,再到《异于存在或本质之外》;并梳理了其伦理现象学的核心概念:ilya、实显、秘密、自由、脸、责任、替代、见证、荣耀……列维纳斯以口头的方式捍卫一个被挑战和被误解的书面话语,让它重新运作起来,并让其经历当下的考验,经历他人的考验。
本书集中讨论了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企业中引起的伦理问题。本书从伦理与信息革命,隐私与个人陷私,员工和隐私交流、软件一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技术企业和网络企业中的伦理问题,因特网上的伦理问题、信息技术和社会等七个方面探讨计算机信息技术企业内部的伦理问题和由于应用信息技术引起的其他企业的伦理问题。本书将伦理学的普遍原理与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世界上大多数“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为什么他们更容易成功?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并常常陷入抉择的困境。其实,换种思维方式,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传奇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先生曾说:“思维模型会给你提供一种视角或思维框架,从而决定你观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视角。很好的思维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并帮你避免失败。”思维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从当前的环境中脱离出来,洞悉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本书精选了100个经典的很好思维模型,如果你能掌握并熟练使用其中的5%,也许就比“朋友圈”里90%的人更加明智。 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取信息,要比自己苦思冥想来得容易和深刻。
世界上大多数“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为什么他们更容易成功?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并常常陷入抉择的困境。其实,换种思维方式,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传奇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先生曾说:“思维模型会给你提供一种视角或思维框架,从而决定你观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视角。很好的思维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并帮你避免失败。”思维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从当前的环境中脱离出来,洞悉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本书精选了100个经典的很好思维模型,如果你能掌握并熟练使用其中的5%,也许就比“朋友圈”里90%的人更加明智。 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取信息,要比自己苦思冥想来得容易和深刻。
本书是一本伦理学名著,它不仅对功利主义的基本精神作了一个相当完备而又清楚明白的阐明,而且站在功利主义的立场上探讨了伦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对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了全面澄清,并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给出了功利主义的经典答案。第三章探讨了功利主义道德标准何以可能或者说在何种程度上能为人们接受的问题。第四章对功利主义道德标准给出了一个哲学上的证明。最后,第五章论述了功利主义的正义理论。
本书主要包括:价值观及其理论基础、多元社会与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影响调查、青少年现代依赖关系表现、青少年价值观扭曲的异常行为、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的新挑战、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的立足点及原则、多元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规律的考察、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的内容与方法、西方青少年价值观理论及培养评析、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青少年价值观社会化培养机制建构十二部分内容。
本书是《幸福的方法》作者泰勒·本-沙哈尔的新书。作为 畅销书,《幸福的方法》开启了积极心理学的大门。作者在积淀多年之后,又撰写了这本《幸福的方法2》。 全书将沙哈尔教授和他的理发师阿维两年间进行的颇具启发性的交谈浓缩为40个简短的章节,每一章都在提醒我们,幸福的智慧往往近在咫尺:幸福可能是你发现了“平常事”的价值,幸福也有可能出现在生活带给你的苦难里……在本书中,作者阐述了获得幸福感的数十个小秘诀。 本书将带领你思考你和自己、爱人、孩子、友邻、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提醒你那些早就存在但一直被忽视的真理。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秘诀,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就能让每一个人获得持久的幸福。
《计算机伦理与专业责任》是西方广为流行和众多高校选用的一本计算机伦理的教科书,主题涵盖了计算机伦理学的方方面面:计算机伦理学的历史,计算机的社会环境,计算机伦理的方法,专业责任和伦理规则,计算机的安全、风险和可信度,计算机犯罪、病毒和黑客,电子数据的保护,隐私,知识产权和开放资源运动,全球伦理,因特网社区,等等。 每章前面的编者导读指出了该领域的关键主题和概念,同时还配备大量用于教学和课程的精彩案例,问题和进一步讨论的题目。作为一本教科书,完美地实现了实用、清晰、易懂。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其通俗哲学——《大众哲学》影响深巨:《哲学与生活》是艾思奇所著的通俗哲学著作小册子之一,是艾老在上海参加编辑《读书生活》杂志时,为回答读者提问所撰文章的结集,旨在于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但他却从“生活”入手,力图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抽象的哲学道理,同时,又用这些道理来指导现实的生活,以使人们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毛泽东予此书以盛赞:“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