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是荷兰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在 现代哲学之父 笛卡尔的启发下,以一种奇特的撰写手法写就的一部经典著作。该书运用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原理,每章都从定义开始,接着陈列一系列命题,就像几何学命题一样有证明、有推论,并在注释中论述自己的独特见解。 斯宾诺莎认为,人类需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激情,这样理智才能引导人走向完善。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他倡导的数学方式和哲学研究向人们揭示了更深层次的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自由的人很少想到死亡,他的智慧不是对于死亡,而是对于生活的沉思。
内容简介: 人生的旅途中总是经常遇到不快、忧郁、愤怒,遭受他人嫉妒或嫉妒他人,对社交活动感到由衷的畏惧等等妨碍人们获得幸福的因素。我们要想摒弃这种种导致不幸的原因,步入幸福之路,成功抵达幸福彼岸,是我们倾毕生之力都在追寻的东西。 哲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既论及竞争、疲惫、忧郁、嫉妒、害怕舆论等不幸的因子,又在工作、情爱、家庭、闲暇诸领域带领读者找到幸福的方法,与我们一起跨越重重阻碍,修养身心,最终走上实现自我幸福的康庄大道。 著名翻译大师傅雷经典译本,并加入大量注释全面提高阅读体验,帮助读者走上幸福之路的经典哲学与心理学著作。
本书包括:论心灵的性质和起源、论情感的起源和性质、论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论理智的力量或人的自由共5部分内容。
功利主义在现代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其它理论,如直觉主义,没有提供能与之抗衡的道德观。应当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人们在达成其它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对这种选择的哲学描述只能是:它是相互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对所选择的原则的直接检验是看按它们安排的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另一个检验是看它们是否适合人们的目的。由此产生了本书的三个部分:理论、制度、目的。
这是一本足以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它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必的现实指南。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作者以其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逻辑学活化为一种艺术,从它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再到28种就发生在你身边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带你进入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思维交锋,跨过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让你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你有没有遇到过看似简单,想破脑袋却解不开的难题?你的直觉真的可靠吗,还是一直在骗你?你愿意训练大脑,让自己成为那个思考最快、最清晰的人吗?……《让思考上瘾》专注于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书中精选了66道重量的经典逻辑思维挑战题,它们来源于科技公司(如谷歌、苹果、微软)的面试考题、很好学府(哈佛、耶鲁、MIT)的逻辑测试,甚至还有那些让全球网友争相讨论的思维难题。本书分为六大章节,每一部分都针对不同类型的思维训练:一、逻辑推理——如何找出隐藏的真相?二、批判性思维——如何避免思维陷阱?三、逆向思维——如何用不同角度解决难题?四、全局思考——如何跳出细节,看清大局?五、多维度思考——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六、终极挑战——当你掌握这些思维方式后,你能挑战最难的谜题吗?
《伦理学的邀请》是作者写给15岁儿子的长篇独白,以轻松亲切的风格对年轻人如何过上好生活、如何成为一个好人给出了中肯实用的建议。全书分为九章,虽然是一位父亲与他儿子之间的一场寻常对话,涉及的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惑和烦恼问题,因而更具普适性,可以视为所有父子之间进行的一场再亲切不过的对话。作者 授之以渔 , 鼓励他们用积极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自身和世界,找寻自己生活的意义,从中获取些许智慧,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让生活更美好。
一直到19世纪末,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是同一概念。1903年,摩尔的《伦理学原理》出版,宣告了另一种伦理学即元伦理学的诞生。尔后半个多世纪,元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学王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兴起,以及道德心理学研究的复兴,伦理学研究呈现出了规范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与元伦理学鼎足发展的局面。而由摩尔所倡导的元伦理学研究的哲学意义,仍然是当代伦理学大家关注的重心。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摩尔的《伦理学原理》才被列选为20世纪前半叶一部伦理学经典名著。(另外一个原因是,自分析哲学兴起以后,传统的伦理学研究受到了重挫,直到20世纪后半叶才重新复兴。) 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中,摩尔提出的 自然主义谬误 的命题,进一步澄清了伦理学的学科内容。摩尔认为,怎样给 善 下定义是全部伦理学中根本的
《伦理学是什么》:良心是什么?道德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讲良心、有道德?善是什么?恶又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区分善恶?在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和个人利益的实现的道路上,人可不可以无所顾忌?在个人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或者是群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该如何抉择 相信每一位对人生有省察意识的读者都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在这本旨在回答伦理学是什么的小书里,作者用一种充满思辨色彩的行文方式告诉我们:伦理学并非是知识精英们纸面上的智力游戏,而是致力于思考、研究、解决上述这些人之为人所不可回避的的伦理命题的性命之学。学习伦理学,除了满足我们知识上的兴趣,更重要的,有助于我们确立为人处事的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标准。
本书是对当代政治哲学影响*的外国伦理学名著,为当代自由主义的代表,属于*自由主义。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包括:自然状态理论,或如何自然地追溯出国家;超越*限度的国家;乌托邦。
本书介绍 太傻 和一种叫 太傻 的思想锻炼方法。因为创造这种思想锻炼方法的是太傻留学咨询公司,所以使用这种思想方法的人总是被称为 太傻 ,这本书也叫《太傻天书》。 这本书将教导你如何超越时间,如何对世界上的事情和你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进而行动。所以,这本书无关社会、世界、哲学、灵性、励志或者宗教,这本书只关于你。 太傻 真正的意思,你将在这本书中找到,你也将在 太傻 的指引下,找到你真正的自己和你真正的世界。
尼采和维拉莫维兹都曾说过,唯有交付我们的鲜血和灵魂,才能让古人向我们发声。威廉斯以其特有的敏锐和深邃重回荷马史诗与希腊悲剧和其他希腊作品,在其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展示其中有关人类行动和经验的洞见,澄清基于进步主义历史观的种种误解:希腊人的思想并不原始,神灵、魔力、命运、机遇等不可控制因素的在场并没有妨碍他们理性地洞察人的自由与责任。威廉斯对希腊人伦理传统的阐释饱含热情,然而,他并没有尊经复古的企图,他对古代世界观的重构始终渗透着对现代性的自我反思和重建,理解古人实际上就是在理解我们自己。
《批判性思维通识课:正确思考的方法》创新性地揭示出批判性思维内部暗含且相互交织的4条线索: (1)思维线索。所有的思考过程都包含问题、结论、前提、未表达前提等核心要素。 (2)论证线索。将论证深入推进到解构论证和建构论证、分析论证和评论论证层面,同时关注论证的语言要求和逻辑要求。 (3)前提线索。客观真实(包含知识)在思维运作中是以前提、未表达前提的样态呈现的,深刻揭示了客观真实的作用、类型、筛选和识别,以及前提和未表达前提的凝练和总结。 (4)问题线索。从问题的角度将批判性思维运作的过程分解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环节。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s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是马克斯韦伯 知名的著作之一。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点:那就是清教徒的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般 的传统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但为什么这种观念没有发生在新教里发生呢?韦伯在这篇论文里解释了这个悖论。 韦伯在该书中论述 观念(新教伦理)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某种心理驱力(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生成关系。全书正文分上下两篇。韦伯力图使用新教、清教、加尔文教等教徒生活、学习的例子阐述一个事实,即资本主义兴业兴趣和成功率与 教新教背景存在着某种相互关系:新教入世禁欲主义伦理为资本主义企业家提供了一种心理驱动力和道德能量,从而成为现代理性资本主义兴起的精神动力,也是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某些问题而陷入灾难性的胡思乱想无法自拔,事后复盘时却意识到事情的根源其实不值一提?因为纠结某些问题去找朋友谈心,结果被他们的话语点醒,以新视角思考,立刻如释重负?当你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你的感受会发生变化,无数恼人的杂念自然会被一扫而空。 我们每天的经历都可以证明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如何思考,决定了我们的感受如何。这个理念便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原则。 本书是对认知行为疗法全面而易懂的介绍,覆盖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沮丧、愤怒、焦虑、自卑、抑郁等八大消极情绪。针对每一种情绪问题,作者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解决方案和练习,帮我们挖出情绪背后作祟的错误观念,用思考和行动扭转感受,远离不健康的思维方式。
爱,究竟是什么?是 ,还是自恋?是幸福的源泉,还是痛苦的根源?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是给予,还是索取?是对内心渴望一蹴而就的满足,还是不可避免陷入一场无尽的追逐?《拉康论爱》借由对拉康研讨班八的深入讨论,为这些疑问提供了全新的解读。从柏拉图的《会饮篇》、经典文学中的爱情故事,到心理咨询中的真实案例,作者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被内心的缺失缠绕,爱不仅是表达欲望的方式, 是我们力图通过他人来填补缺失的尝试,爱之所以如此令人着迷,正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任何对拉康思想以及爱情本质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应错过这部回应日常困惑的思辨之作。
本书的核心理念源于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运用更符合中国企业及中国人的特点进行诠释。从与原著相比较的角度,本书的定位倾向于一本金字塔原理的通俗版和本土版(案例以中国企业本土案例为主)。本书以金字塔原理这一工具的应用为框架,新增了作者的观点,并以更通俗的方式从“结构思考”的角度向大众传递结构思考力在思考和表达方面的理念及方法。全新升级版的基础理论仍然围绕结构思考力进行,但对展开的逻辑做了一些细微调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从第1版的五章变成了九章,以便帮助更多读者更好地理解结构思考力。
来自现实的商业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维度,并不适合用一个学术流派的单一理论来解释。本书作者结合近三十年的商业研究实践,认为结构性思维是分析、解决复杂商业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论。在本书中,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结构性思维的好处和使用方法,还运用这一思维方式,将其对于当前社会问题、中国经济未来走向、资本市场运行逻辑、现代企业管理以及未来行业机遇的观察与思考和盘托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这些观察与思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家和创业者理解当下,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也能帮助投资人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发现投资机遇,还能帮助普通大众看懂商业世界,明确个人未来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