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很重要的作品。在本靠前卷中,哈贝马斯先比较简单地对行动与合理性概念进行规定,然后在对韦伯与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分析中详细展开了他的关于行动与合理性的思想。他区分出了四种行动类型:目的性行动、规范调节的行动、戏剧式行动、交往行动。四种行为侧重于世界的不同方面,并得出结论,交往行动比其它行动在本质上更具合理性,因为它考虑了所有这三个世界。交往行动组成的世界也是由日常语言支撑的世界,即生活世界。 交往行动也是一种言谈行动。言谈行动又分为三种有效的断言(陈述):在"命题内容"或涉及外部或主观世界方面,陈述是真实的;在关于现存的规范关系或社会界方面,陈述是正确的;在表明经验者的意图与其主观感受方面,陈述是真诚的。在现实的交往活动过程中,这三种有效断言能被提出、
《性格的塑造》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59岁时完成的一本书,书前附有w.贝仁·吴尔夫医学博士的精彩导读。作者搜集了阿德勒诊所中的典型案例以及美国大城市学校与儿童指导中心的经典案例,通过缜密的观察来描绘并探索孩子人格的动态和心灵世界。本书抛弃枯燥的理论架构,用充满温柔的同情和关怀指导孩子面对人生中的青涩、尴尬和彷徨,帮助孩子塑造阳光、健康、良好的性格。
这本书包含了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中一些不同寻常的方面。部分探寻了人类数千年来都生活在混乱和痛苦之中的原因。克里希那穆提与著名物理学家大卫·博姆以及医生大卫·西恩博格的讨论,为我们揭示出人类处千混乱和痛苦状态的主要原因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各种限定,因此它是支离破碎的、不完整的。第二部分包括了克里希那穆提的几次公开谈话,他在谈话中指出,心灵几乎永无休止地为思想所充斥,以至于它丧失掉了自己最初那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的状态。第三部分则是对如下问题的解答:如何能够探明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道出了事实的真相。
《朱光潜人生九论》按照内容,分为九辑,为了更加显豁醒目,重新拟定了书名及各辑题目。所收文章,均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我与文学及其他》、《谈文学》四书,以及《朱光潜全集》第八、九卷。
从希腊死亡之神桑那托斯之处学习死亡学,意味着“死亡”是一个与我们的核心体验有关联的重要问 题。因此,开始学习死亡和濒死知识的人们其实也是在探索自己的人生之旅,这个过程同时需要理智和情 感。在琳恩·安·德斯佩尔德、艾伯特·李·斯特里克兰编著的这本《最后的舞蹈--邂逅死亡与濒死(第 9版)》中,我们为学习死亡和濒死提供一个易于理解的、具有可读性的介绍,同时也揭示了这个领域的主 要问题。《最后的舞蹈--邂逅死亡与濒死(第9版)》充分体现了研究死亡和濒死的方法需要理智和情感 的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以及经验和学术的 结合。
《傅佩荣谈人生:心灵的旅程》 健康的生命离不开身、心、灵整合,圆满的人生更需要身、心、灵整合。年轻时,也许侧重身(有形可见的外貌、财富、地位等)与心,注重“知、情、意”潜能的实现过程,具体展示于获取特定知识、发展人际情感以及培养个人志趣上。然而,有些抽象、往往被忽略的“灵”,其实起着主导作用。本书针对上述身、心、灵三个部分,提出各自的定位以及彼此间的适当关系,确立一套完整的价值观,给迷茫中的和即将迷茫的朋友提供一种思考方式,打开心眼看生命;给迷茫后和从没有迷茫的朋友展示另一种生活经验,张开双臂抱世界。
《自立:梁启超论人生》收录梁启超先生平生多种著述,以片断体、语录体的形式全新编排,内容详尽充实,涉及读书、治学、时政、人生等方方面面,他的重要著作、著作均收录其中。 本书尊重原作,尽量保持原作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采;同时配有作者珍贵照片,为读者带来直观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