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是否只是强者利益的象征? 人人追求利润,坚持正义是否愚蠢? 理想主义消退的社会,如何实现利益与良知的平衡? 在内卷流行的社会,如何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 《理想国》被认为是最杰出、最流行的哲学著作,是任何国家的哲学课程*读的作品,被看作乌托邦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政治理论著作之一。 《理想国》是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以苏格拉底为主角,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本书探讨了包括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哲学、伦理学、正义及知识在内的诸多领域,大多数问题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后世学者有巨大的影响。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讨论了正义的含义以及正义的人是否比非正义的
我们如何才能重新赋予技术在文化中应有的地位,并了解常被指责是由技术造成的异化背后真正的原因?人们经常根据沉思与行动、理论与实践、休闲与劳动之间的对立来对技术现实进行判断。然而,这些对立都是不充分的,因为技术物并不是由其功利性质,而是由其运作功能来定义的。我们必须在存有论上赋予技术物与审美物或生物相近的地位,同时了解其发生论的意义。这样就有可能研究人与技术现实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从教育和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同时,我们必须通过分析人与世界之间的基本关系来理解技术性本身的发生论。本书作为西蒙东的重要代表作,自1958年出版以来,深刻而且持久地影响了对技术的哲学思考,它已成为当代思想的必要参考文本。 本书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西蒙东思想系列之一。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自2000年以来,已译介百余部域
《纯粹理性批判》通过先验感性论、先验分析论、先验辩证论等方面的论述,系统阐述了康德的基本哲学观点,并得出了对形而上学的 理念 进行纯思辨的探讨是徒劳无功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局限的,思辨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知识必须让位于信仰等观点。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流传最为广泛且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与《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的 三大批判 。
《沉思录》是斯多葛派的代表性作品,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者马可 奥勒留在自己的一篇篇箴言随笔中,对宇宙、社会、人生展开了一系列思考,为后人留下了一位有哲学修养的统治者的人生感悟。这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的文字,直击生命的本质,以至于当今社会的人们仍能与之产生共鸣,让我们持续的焦虑得以缓解,浮躁的灵魂得以安顿。
本书是郭沫若研究先秦思想与古代社会的重要著作,包括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与总结及孔墨、儒家八派、稷下黄老学派、庄子、荀子、名辩思潮、前期法家、韩非子、吕不韦与秦王政等人或学派的阶级立场、政治主张、学术思想都做了总结性批判研究。本书史料丰富、论点新颖,在思想界史学界引起高度重视,有着广泛影响。 本书于1945年9月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初版,又于1946年、1947年、1948年出版3版,此后多次重印,为郭沫若研究先秦学术思想的主要论集之一,是《 青铜时代 》的姊妹篇。
杜威讨论了作为架通认识与评价这两个领域的中介环节的重要意义。杜威研究知与行的关系,强调知识具有实践的意义,指出理论与实践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使得知识成为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和手段。书中叙述了传统的区分知识与行动的方法对哲学概念的影响,说明了在自然科学结论和价值观念之间进行协调的问题如何支配着各派哲学,阐明了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行动的方式,知识的确定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
本书是郭沫若在1934年至1945年十余年间研究先秦社会及学术思想的论文集,由重庆文治出版社于1945年3月初版,群益出版社分别于1946年、1947年出版2版,此后又多次重印。 本书论述了先秦诸子的天道观的研究,《周易》的制作年代,周代的诗歌、音乐和农业生产及先秦儒家、墨家、道家、兵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又收录了关于钟鼎彝器研究的三篇文章,郭沫若先生是甲骨文和 金文 研究的权威专家,这三篇文章的学术价值更是不可轻视。 本书是郭沫若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下,对先秦社会及其学术思想研究成果的重要结晶。对于中国先秦历史和思想史研究有着积极的开拓作用,其中不少论断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悲剧心理学》是朱光潜先生留学英法时期用英文撰写的一部美学著作。1933年由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出版后,获得了西方文艺批评界的赞许。20世纪80年代由张隆溪翻译成中文出版。本书是朱光潜先生文艺思想的起点,也是其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是朱光潜先生很重要的著作。 本书内容包括审美态度和应用于悲剧的 心理距离 说、悲剧快感与恶意、怜悯和恐惧:悲剧与崇高感、悲剧中的正义观念:人物性格与命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和布拉德雷的复述等方面,以杰出的悲剧作品为基础,从具体的审美现象出发,对各种悲剧快感理论进行了批判研究,探讨了悲剧的净化作用以及悲剧与哲学、宗教的关系等重大美学问题,很值得一读。
从此时此地起,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纪元已经开始,你可以说自己正处在它的起点。 这是《存在与时间》1927年出版后所获的一个评价。作者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 1976)是20世纪蕞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堪称哲人中的哲人。《存在与时间》是研读海德格尔的起点,也是其代表作,影响巨大而深广。此书的主要任务在于追问并解答两千年西方哲学史上遗忘了的根本问题 存在 问题。 然而,这部经典之作却因部头大、文句过于艰涩,而让哲学爱好者望之生畏,难以终读。于是,便有了这个专为中文读者呈献的改写本。 编著者陈嘉映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也是中文版《存在与时间》的译介者。他在改写过程中,力图尽量减少文字上人为的困难,而尽少伤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只为达成一个非常简单的初衷 为一本很值得读的书,提供一个读者能贯通阅读
卷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招语宣讲 超人哲学 和 权力意志 ,横扫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谱写了一曲自由主义的人性壮歌。
本书包括朱光潜先生的著作《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派别》和六篇有关变态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变态心理学派别》成书于1929年,以心理学派别为中心;《变态心理学》写于1930年,以心理学问题为中心,两书可以相互参照。研究隐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学通常叫做 变态心理学 。 变态 这个名词可以说是传统心理学所给的诨号。传统心理学者只研究意识现象,而意识不能察觉的现象所以被称为 变态 。从近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人的心里都带有若干所谓 变态 的成分。近代变态心理学有两大潮流:第一个个潮流发源于法国,流衍为 巴黎派 和 南锡派 ,他们都应用催眠或暗示为变态心理的治疗法。第二个潮流发源于奥地利及瑞士,同前一个潮流的注重潜意识相比,他们更加注重隐意识。他们认为精神病源不在观念分裂而在情与理的冲突,应用 心理分析 为变
在 《康德的道德宗教》 中, 艾伦 W. 伍德论证说, 康德的宗教信念学说跟他*的批判思想是融贯的, 而且, 事实上, 道德论证 以及它们所要证成的信仰 是康德批判哲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伍德指出, 康德敏锐的宗教世界观配得上被称作他*伟大的哲学贡献之一。在着手诠释康德时, 针对这位哲学家在其有关上帝与不朽的信念的推理中所揭示出来的东西, 伍德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陈说。 他重新考察了康德对 道德意愿 的观念, 并且为他的 至善 学说辩护。 他讨论了康德对 道德信仰 的使用, 即在同教会信仰、 宗教经验, 以及对神圣启示的主张的关系中, 把它当作一个理性的标本来使用。 *后, 他还讨论了这位哲学家有关人类本性中的 根本恶 的理念, 并且发展了康德在其1793 年的著作 《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 中所兆示的 神圣恩典 理论。 伍德坚持认为, 康德有
《哲学的改造》是杜威的哲学代表作之一,首次出版于1920年。该书对传统的哲学观念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批评,对实用主义、人文主义的概念提供了富有洞见的阐释,主张应该根据对自我与他人的*终效果而不是自我证明来对核心价值进行评估。
马可 奥勒留是古罗马的 哲学家皇帝 。在历史上,一世英明且苦修哲学的皇帝,除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他在政务辛劳之余,利用短暂的闲暇,与自己对话,对人生进行思考,写下了《沉思录》这本 世界之书 。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里程碑之作,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的生活,回归安宁、平静和理性的心灵状态。时至今日,对生活在巨大压力下、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是一剂良方。
《经验与自然》是杜威的代表作,也是整个实用主义流派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书中,杜威提出他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把它称为 经验的自然主义 或 自然主义的经验论 。这种观点反对把人与经验同自然截然分开,主张确立 经验与自然 之间的连续性,由此建立一个 统一的经验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