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柏拉图晚期的作品,本书所依据的古希腊文版是“牛津古典本”中伯奈特的校勘本,此外还参考了“洛布古典丛书”中傅勒的校勘本,以及坎贝尔的校勘注释本。
主要收录了对行政权和官僚政治的批判、对立法权的批判、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批判黑格尔的观念主体,把人确立为真正的主体、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立足人的本质,批判导致人异化的一切异己力量等内容。
主要收录了对行政权和官僚政治的批判、对立法权的批判、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批判黑格尔的观念主体,把人确立为真正的主体、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立足人的本质,批判导致人异化的一切异己力量等内容。
1948年,罗素以里斯讲座首讲人的身份,再次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洞见——《权威与个人》。其中每一篇都是罗素在演讲前写成文字的讲稿。
怀特海(1861-1948)英国数家和哲学家。在剑桥大学就读时开始研究数理逻辑学,在伦敦伦大读书时又学习然科学,被美国哈佛大学招聘后转而研究大器晚成,大部分著作完成于六十三岁到达美国之后,他承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哲学传统,吸取爱因期坦所代表的相对伦理和量子力学以后的科成果,构筑成了“有机体哲学”。 本书是“现代思想的冒险家们”中的《怀特海有机哲学》分册,以日本哲学家的眼光评论现代西方哲学的视角,对其怀特海的生涯的追寻及他每个时期曾经面对过的问题的探讨。 全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形式新颖,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和理论性为一体,非常值得一读。
本书为康德的晚期作品,是康德德性论的代表作,集中论述了德性是人的意志的道德力量,而且具有自主性的思想,对西方伦理思想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它分析地从普通认识过渡到这种认识的原则的规定,再反过来综合地从这种原则的验证、它的源泉回到它在那里得到应用的普通认识。尽管与善良意志概念有关的论断在康德的道德著述中随处可见,但是有关善良意志概念本身及其合理性论证则仅仅出现在本书中,因此本书跟《实践理性批判》一起,构成了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文本。
功利主义是由边沁提出、穆勒完善、西季维克反思、新古典经济学发扬光大的一种伦理学思想,它的前身是庸俗的享乐主义。作为个采用 功利主义 一词来概括功利学说的人,穆勒对边沁和他父亲詹姆斯之后的功利主义进行了很多重要的诠释,这些工作让他在功利主义发展史上芳名永驻。他对功利作了快乐和幸福的阐释,认为美德是达至幸福的手段,而社会的道德标准则是*多数人的*幸福。这些观点构成了穆勒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和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归宿。
纵观历史,书籍可以改变世界——它们扭转了我们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方式;它们引发争论,产生异见,挑起战争,催化革命;它们发人深省,激发愤懑,鼓动情绪,提供慰藉;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摧毁了我们的生活。现在, 《伟大的思想》系列丛书将带广大读者领略伟大的思想家、先驱、激进分子和梦想家的著作,他们的思想撼动了旧有的文明,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这本新书里,斯拉沃热·齐泽克和格里·戴利进行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对话。这些对话阐释了齐泽克对心理分析、哲学、多元文化主义、通俗文化、网络文化、集权主义、道德和政治问题的独特思想。 齐泽克是一位斯洛文尼亚哲学家,是拉康思想的追随者。他一直处在心理、政治和文化辩论的前沿。他的理论以拉康思想为基础,涉及到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全球化、网络空间、电影、音乐和戏剧。他的作品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改变了我们对通俗文化和政治,以及其它时事的思考方式。在和格里·戴利的对话中,齐泽克详细地论述了一系列的主题,包括对哲学目的和心理学的思考、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享乐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萨德、纳粹主义以及更多的问题。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齐泽克独特的幽默和个性。这本书是阅读他其它作品的一本理想的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1908— )法国人类学家。初学哲学,后转学人类学。把结构语言的观点倒入人类学,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确立了结构主义的方法,批判当时占据压倒优势的存在主义,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主要著作有《悲哀的热带》、《结构人类学 》、《墅性的思维》、《神话论》等。 20世纪是人类思想空前活跃繁荣的一个时期。期间,一个个思想冒险家在驰骋着他们的思辨,呈现着他们的才华,关注着人类的发展及生存,为世界的发展奔走呼号。作为其思想的纪录,一本本的哲学书籍,导引着人们的思维,指引着世界的方向。 阿多诺、卢卡奇、列维纳斯、巴特、阿尔都塞、阿伦特、德鲁兹、福柯、哈贝马斯、怀特海、德里达、库恩、拉康、荣格、梅洛-庞蒂、维特根斯坦、蒯因、列维-斯特劳斯、海德格尔、巴塔耶、齐美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人士对国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现状和前景一直十分关注,就现代西文哲学而言,情况也是如此。十多年来,国内哲学界对现代西文哲学的研究,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翻译了大批现代西方哲学代表作,出版了许多有关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性论著。不言而喻,这些成就决不意味着我们今后可以放松这方面的工作,相反,这方面的工作仍应受到重视,要坚持不懈地继续下去。目前,卞崇道先生受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委托,主持翻译《现代思想的冒险家们》这套二十一卷的大型丛书,正是适应这方面的需要,将有助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乔治.贝克莱是18世纪英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被认为是主观唯心论的肇始者,英国经验论的三个代表人物之一。本书是他的主要哲学著作,经典之作。全书有两大部分,其中心是批判物质的独立存在,证明非物质主义原理。即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物是观念的集合”,还专门讨论了精神的本性和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神正论”主张,具有辩证法的色彩。 《人的知识原理》出版过两次;1710年在都柏林(Dublin)一次出版(这是众人皆知的A版),1734年在伦敦与《三篇对话》(《对话》分三次出版:1713年A篇,1725年B篇,1734年C篇)合集第二次出版(B版)。这里所用的版本是1734年版本,由A. A. Luce and T. E. Jessop 编入《乔治.贝克莱全集》第二卷,《全集》于1948-1957年在伦敦出版。 译本纠正了旧译本中60多处错误,增加了近70条注释。
《斐德若篇》是柏拉图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以斐德若和苏格拉底的对话为主要线索,以莱什阿斯和苏格拉底作的三篇关于爱情的文章为讨论中心。阐述了柏拉图对修辞术的看法。文章中涉及对爱情的讨论渗透了柏拉图对爱情的理解。
另有一类假象是由人们相互间的交接和联系所形成,我称之为市场的假象,取人们在市场中有往来交接之意。人们是靠谈话来联系的;而所利用的文字则是依照一般俗人的了解。因此,选用文字失当害意就惊人地障碍着理解力。有学问的人们在某些事物中所惯用以防护自己的定义或注解也丝毫不能把事情纠正。而文字仍然强制和统辖着理解力,弄得一切混乱,并把人们贫引到无数空洞的争论和无谓的幻想上去。 人类理解力依其本性容易容易倾向于把世界中的秩序性和规则性设想得比所见到的多一些。虽然自然中许多事情是单独而不配对的,人的理解力却每爱给它们想出一些实际并不存在的平行物、连属物和相关物。由于这样,人们就虚构出一切天体都按正圆轨道而运动之说,而完全排拒了螺旋线和龙头龙尾的想法。由于这样,人们就把“火”这一元素连同它的
本书是维特根斯坦的早期作品,代表了他的 科学语言分析 。他阐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试图用它来识别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清晰地说出 逻辑上完美的语言的条件 来定义哲学的界限。它的目标是完善罗素早年的逻辑原子论哲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