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中国人而言,财神一直是家庭祭仪和新年礼俗中的标志性神祇,对财神的崇拜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尽管供桌上的财神神像十分常见,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财神信仰根源为何。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著名汉学家万志英以大众或通俗宗教为大框架,审视了五通(财神)信仰的缘起和漫长演变。这份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的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国宗教文化中神灵的邪恶面,及其在道德上的暧昧与矛盾,使我们得以窥视不同时代背景对普通人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正法眼藏》是中国佛教僧人、宋代临济宗杨岐派禅师大慧宗杲的重要作品,是专门对中国禅宗历史上的著名高僧为主的机缘法语加以拈提的汇集,明代收入《嘉兴藏》,后又为日本《卍续藏》所收。它既反映了宗杲对禅宗史的看法,基本体现了宗杲时代的唐宋禅学的风貌,也是其教学特色的体现,是禅门重要经典,可以说是当时的一部 禅宗百科 。古人曾给予极高的评价: 是书也,如悬白泽裘,精妖丧魄,秉金刚剑,魔外潜踪。四七古锥宗眼,二三老汉家珍,不涉程途,一览具足。知为后学指南,无加此矣。 圆澄:《重刻〈正法眼藏〉序》。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开篇即有颂日: 龙猛提婆所成宗,三派大车广解释,我以无垢净慧眼,不共要义皆善见。此间欲宣彼宗者,我为除其恶说垢。因众请故以净语,当即广释《入中论》。 龙树空宗修行次第为:先以闻思抉择此派宗义,于修行之真实道获大信解,以菩提心为前导,大悲心成就佛果。《入中论》即阐发此义。宗喀巴大师旁征博引,审慎抉择,纵论此中所阐奥义。以颂文为主,兼及释论,故名之曰疏。 中观应成派谓由甚深、广大二门可达《中观论》旨。由广大故,疏文随颂文顺序,以十波罗蜜配菩萨十地,每地皆说明其地体性、增胜功德、修习方便。 由甚深故,第六地中,以破四生明法无我,以七相推求破人我执。唯识宗的阿赖耶识、自证分,唯心即唯识、离外境识有自性、依他起有自性.自续派的名言中许有自性,皆于此中广破。此
通常来说,人们会认为佛教是一种从印度传入、在中国汉化的宗教,而忽视了它在犍陀罗即今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的发展。本书利用佛教文本和犍陀罗考古出土的佛教浮雕、佛像、佛塔、钱币等,探讨了佛教历史上一些令人费解的话题,如“玄奘记载的贵霜帝国君主何以两肩出火”“飞行皇帝会飞行吗?”“大雁塔为什么叫雁塔?”“佛陀和龙是什么关系?”“武则天为什么说自己是弥勒下生?”等等,随着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谜底的解开,佛教在犍陀罗地区的酝酿发展并演变为世界性宗教的轨迹得以从不同侧面展现,它对中国中古文明和社会政治的深刻影响亦可见一斑。
中论又称中观根本慧论,集佛陀二转般若法轮之精华于一体。该论阐述了缘起性空的深义,揭示了生死解脱的根本,为三乘共遵之法门。 本书是17世纪的麦彭仁波切为《中论》所造之注释。麦彭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大成就者,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授记他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雪域藏地诸教派共称他是文殊菩萨化身。若能潜心研读本书,会对通达般若空性有极大帮助,尤其对进一步理解《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以及禅宗祖师的公案,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
大凡走进佛教的寺庙或石窟的人,最困惑的就是不认识佛教的造像,不知道这些坐着、站着的造像是谁?他们为什么要摆出那么多不可捉摸的姿势和手势,穿着如此奇形怪状的服饰?这些姿势、手势和衣着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作为收藏鉴赏者,更困惑于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佛教造像。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真的是什么时代的?假的又假在何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创造的佛像为什么会有如此眼花缭乱的区别和变化?《走近佛陀》即为回答以上疑问的通俗读物。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以精美的插图,对佛教造像就读者关心的问题作深入浅出的解读,为读者揭开蒙在佛陀世界的神秘面纱,从而带读者走近佛陀的世界。
这本书著重基础性的解释,尽量将佛教义理融合于现实生活中,多用生活例子,令初学者容易明白掌握。我相信任何学问均要从基础著手,有了正确的入门途径,往后的开展自然会很顺利。
《萨满教与神话》是我国第一部通过系统调查研究撰写而成的萨满教研究专著,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北方诸民族的萨满文化和古神话传说,精辟地论述了萨满教文化作为古代中国北方神话主要载体的意义。书中穿插了大量作者收集整理的濒临消失的萨满文化资料和访谈资料,对萨满教的多神崇拜、祭类祭程、萨满卜术、古神话、神偶等都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于研究我国北方诸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在一个怀疑主义时代,我们何以知道基督教是惟一可信的宗教?上帝为何允许苦难发生?一位自称是爱的上帝为何会把人送到地狱去?教会是否要为诸多的不公义负责?科学是否已经否定了基督教?提摩太·凯勒借着文学、哲学、日常生活谈话以及严谨的逻辑思考,回答了怀疑基督教信仰的人甚或热心信徒常有的一些疑问,解释了为什么相信基督教的上帝是十分明智与合理的选择。提摩太·凯勒著,吕允智译的《为何是他——怀疑主义时代的信仰》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一为《九鼎神丹经》 本文,出于汉末。后十九卷为注诀,约出于魏晋至隋唐。本书摈弃了战国以来以服食草木仙药为主,以服食某些天然矿物为辅的长生术,转而独尊人工升炼的神丹,树立了 丹鼎派炼丹术思想的核心理念,为后来 外丹经所继承,尤其对葛洪“假外物以自坚固”的金丹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书征引广博,是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和汉唐 炼丹术之宝贵史料。此次整理,以《正统道藏》为底本,参校以《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抱朴子内篇》、《本草经集注》、《太清经天师口诀》、《三十六水法》等文献校勘、注释而成。
《唐中期的净土教:以法照禅师研究为中心》由(日)塚本善隆著
《佛像的历史》(图文版)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佛像和古代建筑的书。作者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梁先生虽然是一位建筑大师,但他一生热爱雕塑。 此书按年代编写,从南北朝至明朝,贯穿全文的是梁思成先生对每个朝代的佛像雕塑的理解和介绍,关于佛像的技法、来源、流派、风格及特色都有比较全面的梳理,尤其详细地介绍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这几个大的石窟。梁先生的文笔极美,阅读起来,非常享受。 写作此书时,梁思成先生身处战乱之中,出于一位古建研究专家的天性,他深知战火无情,会使我国大量珍贵的泥塑、木质文物受到毁灭,所以他和妻子林徽因以及几位研究人员踏上了考察之路,赶在日军的前面去把一些古建拍摄记录下来。因为他知道,有可能这是这些古建留在人世最后的影像。书中的绝大部分的照片都是梁先生当时
本书探讨的是宗教意义这一课题,以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来取代传统的宗教史研究范式。作者先说明从传统宗教史领域到当今新文化史领域的转折过程,再叙述教堂的修建过程以及此一过程中法国社会的分裂及其缝合,其中不仅关系到法国社会内部的分化,也涉及国家改造方案,为读者揭示了圣心传奇故事的底蕴,以及与此相关的政治文化行为背后藏而不宣的心灵结构。作者所依据的材料极其丰富,包括报纸、杂志、音乐、宣传手册、书籍、戏剧作品与图像材料。尤其可喜的是,作者将材料以自己的口吻铺陈开来,使得读者有胜义迭出、深入浅出之感。
《碧岩录》亦称《碧岩集》,是一部注释性的禅宗著作,共十卷。基本上它以禅宗百则公案为主,南禅五家皆有收录,内容庞杂。其写作方式是在每则公案前,先提示纲要,列出“本则”后,既著语评论,加以评唱,进行整体解说、提示、鉴赏。当时颇受禅僧及士大夫们的喜爱,被称为勘验禅者心地禅深浅的“教科书”。自宋代以来,此书即被列为“禅门第一书”,受到极力推崇,被认为是禅僧参禅悟道的之书。《碧岩录》代表宋代禅宗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即由初期不立文字的参悟,演变成大立文字的“文字禅”。同时在禅宗目前,为标志着禅学的新里程碑。即由重视“公案”、机锋的《灯录》《语录》蜕变发展成“注释”公案、机锋的新禅学时代。
这是一部藏传佛教宁玛派之详简适宜的立论著述。遵十世班禅大师“此内容应当重新编写”的指示,由大德措如·次朗堪布主笔撰写。本书对藏传佛教宁玛派源流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将此派的教体建立、总摄要义、大圆满法及概述等分别论说,阐释开宗佛教前译宁玛派六种殊胜优异之理,正说具六种殊胜的佛法建立,堪称宁玛派修学经典。生得学得智慧广如空,教法证法功德深似海,慈悲众生的光如日照,祝愿诸持明享年万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西藏佛协也在积极开展教义阐释,对藏传佛教典籍进行适应新时代的阐释。本选题对藏传佛教噶当派精髓《答复宝》和《人道要》进行了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的教义阐释。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勘录.1:藏文》由多布旦,卡岗·扎西才让整理
《维摩诘经》又称《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经》《净名经》《不可思议解脱经》,现存的译本有三部,即三国吴支谦译本、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及初唐玄奘译本,其中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全经共三卷十四品三万多字。这部经典既批判小乘佛教的片面性和偏颇之失,又批评大乘佛教中一些浅陋和简单化的思想和行为,巧妙宣说了大乘佛教的般若空观,主张空有不二,将世间出世间的对立圆融会通起来。这部经典由于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思想义理深刻丰富,因而深受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