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智慧在犹太人的脑袋里,犹太人的智慧在《塔木德》里。 《塔木德》成书于公元3世纪到5世纪,由1500名犹太拉比联合完成,全套20卷,总计12000页,250万字,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头绪纷纭,大至宗教、律法、民俗、伦理、医学、迷信,小到起居、饮食、洗浴、着衣、睡眠等无所不包。它以《旧约》的箴言为开端,接着是神话故事、诗歌、寓言及道德反省和历史回忆,题材广泛,内容鲜活生动,虽然其中三分之一是《米德拉西》,即训诫和道德说教,但让人丝毫不觉得生硬和僵化。它不是史书,却在谈史;它不是人物志,却在述说人物;它不是百科全书,却包罗万象。正是它孕育了西方文明的模式,成为犹太智慧的源泉。与《圣经》、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伊斯兰的《古兰经》,并称为影响人类文明的巨著,是真正的传世经典。本
《薄伽梵歌》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和精神内核,是印度瑜伽三大经典之一。本书分成18章讨论宇宙和人生的各种基本问题:如宇宙论、创造论、存在论、知识论、实践论、瑜伽论、解脱论等问题,是广大瑜伽行者和爱好者之*上乘的瑜伽经典。《薄伽梵歌》已经有多个汉译本,但这个译本更倾向于大众化和通俗化,同时有着西方学者对经文的准确而精彩的注释,由此与已出版的各种其他版本区别开来,对于当今进行着精神修养和瑜伽实践众多瑜伽爱好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种姓是印度持有的制度,是理解印度社会和文化的一把钥匙。《种姓与印度教社会(修订本)》利用社会人类学家的调查报告和大量的文献材料,对种姓制度的起源、概念、构造特点、变化、种姓与印度教社会的理论等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该书视野开阔,资料翔实,是了解印度社会、宗教和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此次被 内蒙古民族文化通鉴 选中,即将首次翻译成汉文。与本书题材类似的《金枝》很久以前就成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的书目,本书的翻译也必将填补业内的空白,可以将此书丰富多彩的萨满世界推给更多中国读者。本书稿由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段满福教授翻译,段教授在教学的同时,译著颇多,曾翻译出版《地球上的庄园:土著人如何塑造澳大利亚》《小王子》《后一课》等图书。该书共分14章。总体上看,该书结构有些类似西方音乐中的奏鸣曲式,可分为三大部分:呈示部, 即开头八章,为全书的基础;展开部, 第9章至第12章, 充分发挥开头八章所呈示的各主题中所具有的特征;再现部,即第13、14章,这后的两章基本上复现呈示部,再次回到对全局性特征的论述。
本书讨论的是*早从英国移民到北美殖民地的清教徒团体在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之前的一段历史。着重研究新英国清教社会的初建、发展和世俗化的过程。新英格兰清教社会之于美国,正如胚胎中的基因之于成熟个体,见微知著,该时期的研究对于理解美国性格多有助益。
根据宗喀巴大師在本書中的研究,《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是无上密法的根本,为龙树菩萨所传密乘次第。而父续密集修法中,圓满次第以專住 伊 旺 二字(乐空无別、空、悲二谛无別),并以三远离三摩地、二谛三摩地为具体修法內容。 在本书中,宗喀巴大师抉择 三远离三摩地 的步驟,修 身远离 五蕴、四界、六处)、 语远离 (风咒、金刚念诵、咒根本)、 远离 (明相、增相、得相三明相,八十种本性),并以无差別之金刚念诵*殊胜,为入手处。
★ 喜欢日本动漫的人,对阴阳师肯定不会陌生。 ★ 真实的阴阳师和阴阳道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 阴阳师真的无所不能吗? ★ 阴阳师真的都是安倍晴明一般正面的形象吗? ★ 在明治时代被废除之后,阴阳道真的从历史上消失了吗?
《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论知识》为犹太哲学家、思想家和律法大师兼名医摩西 迈蒙尼德重要的著作《〈密释纳〉评注》的卷(重要的一卷并独立成书和命名),主要内容是对犹太教中*重要的诫命即律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逐条作出解释。迈蒙尼德在犹太哲学具有重要地位,其著作和语录被后世的犹太人奉为圭臬,《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论知识》则被称为(**律法书后的) 第二律法书 。
黑、白二色渗透于中国哲学、宗教、民俗、民间信仰等传统文化各领域,对中华文化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如夏代崇尚黑色,商代崇尚白色,遍布于我国西南广大地区的彝、纳西、哈尼等民族崇尚黑色;白、普米、羌、藏等族及古代的巴人、骠人崇尚白色;用黑色和白色相互环抱组合而成的太极图遍布于中华大地。 本书提出,占羌部族(含华夏民族)还没有解体分化,并处在母系社会的时代,曾经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母系文化,黑色即是这一时期崇尚的色彩(源于女性生殖崇拜),是母系文化的表征。白色则是古羌部族父系时代的产物(源于男性生殖崇拜),是父系文化的代名词。黑白崇拜文化是太极图之渊薮。 本书以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为指导,通过追本溯源,终于揭开了深藏于“黑”云“白”雾之中的一系列迟迟未解的中华古文化谜底,并使这些看
探讨宗教与中华文明之问的互动关系,一直是文明*伟大的主题之一。几千年来伴生在中华文明中的各宗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与中华文明大传统及中国不同地域亚文化之问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但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制度、观念、思想,甚至极大程度地改变着人们的词汇用语、生活习惯、节日及禁忌等。各宗教传统早已是中华文明大传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对中华文明做一完整解读,宗教传统是必不可缺的。但由于西方帝国主义的孽因,两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沉喑无声。我们忙于反省与自强,忙于在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中获得新的定位。包括宗教传统在内的古老精神传统,如今成为了我们身边熟悉的陌生人。这些宗教传统仍然在我们现在丰富的文明生态中鲜活存在着,并对我们的生活发生着作用。不仅如此,在不远的将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将更有力
本书汇集了散见于经史子集、稗官野史中的各种无神论思想,概括抽象出诸多中国无神论概念、范畴和命题,并对它们加以分析,从更高、更深、更广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发掘中国无神论思想的意义和价值,确证和阐明中国无神论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表征。三十年前,《中国无神论史》被立为 六五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汇集了全国有志于中国无神论史研究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进行攻关,历经数年,最终撰写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国无神论史》,获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今天我们将其列入《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重新排版印刷,以推动中国无神论学科的发展,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本书稿介绍了上海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经批准对外开放的二百七十一个活动场所,并配有五百多幅照片。本书既可以作为统战、民族、宗教、历史等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导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