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所著的《论语新解》内容简介:钱穆先生为文史大家,尤对孔子与儒家思想精研甚深甚切。《论语新解》乃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实为阅读和研究《论语》之入门书和书。
本書由四部分組成:一是《造像量度經》的標點本,本經是說明佛教造像法度的經典,原屬藏傳佛教系統,自清代漢譯後,對漢化佛教的造像規格產生相當的影響;二是南宋《重編諸天傳》的標點本,《重编諸天傳》主要論述天台宗伽藍安置的“二十諸天”之由來和事缘,並依《金光明懺法》等經典定其列位座次;三是《解說》,介紹了漢傳佛寺的佈局和結構,以及佛教諸神的淵源流變;四是《密教印圖集》,揭示了佛教手印的內涵,可收按圖索驥之效。
陈淳,字安卿,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县)人,学者称北溪和无生。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公元一一五九年),死于宁宗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终年六十五岁。其生平事迹见宋史道学传。 北溪字义原名字义详讲,又称四书字义或四书性理字义,是陈淳晚年讲学,由他的学生王隽笔录整理的。因为严格的讲,该书内容主要是阐释朱熹的理学思想,而不是一无依傍地疏解四书原义,所以,作者沿用了过去用得较多而又比较简明的北溪字义为书名。这部书的作法有些像词典,它从四书中选取若干与理学思想体系关系密切的重要范畴。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着很多考虑不周、想不到的心理盲点,而这些盲点的造成的产生大多数是由我们的不自觉的行为造成的,而这些行为又会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我们的认知和行为错误。本书列举了人们在生活、交际、思维、人生等方面,容易出现的思维盲点,通过对这些常见思维盲点的介绍、分析,希望可以让让我们做事少出错,减少那些不当或者不自觉引发的认知和行为错误。 本文通过生动契合实际的案例,来让人们知道大多数人们容易犯错的盲点,人性的盲点是存在两面性的,如果了解不够的话,那么就会深受其害,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将其剖析透彻,并深度了解它,那么它便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我们透析自我,改变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更好地面对人生。
本书是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学习和研究教义及其文化思想的体会,通过回答对教加重有所知的非提问形式,按照教的历史发展、基本教义、民俗传统、伦理道德、学术文化及中国教的特点之脉络,在严格遵循教基本教义进行阐述的同时,也注意向读者介绍在教研究领域中一些中外学者的主要观点和重要史料,其中也有笔者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给读者展示了一个通贯古今、全方位的教轮廓。在介绍时力图突出知识性及可读书生,使读者能够看到一个历史的、发展的、现实的教,使读者能够对教有一个概括的印象。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当代德国美学并原创性探讨当代感性学的著作,是作者多年研究当代德国美学前沿理论的成果。作者旨在回归“美学”的原初涵义“感性学”(Aesthetics),在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应对形而上学危机与新艺术形式对传统美学的挑战,重构当代新感性学。 本书分为“理论”和“问题”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五种新美学流派——显现美学、气氛美学、自然美学、力的美学和装置美学,揭示出它们所提供的全新审美视域。以这些前沿理论为基础,第二部分进一步集中研究当代美学(感性学)核心问题,如审美在场性,不确定性,超出了视觉主导的旧感性而面向听觉、味觉的新感性,审美经济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