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是我国古代与儒家、道家齐名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韩非子》则集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全书共十万余字,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在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谓的“帝王之学”。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刮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荣格谈人生信仰》内容简介:—个人重要的是他谈论什么,而不是他赞同或不赞同什么。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小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是清醒的人。
智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他对于佛经的独特解释,展示了他对于佛教中国化所做的具体工作;作者参照了西方的解释学思想,从解释学角度出发,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智顗的佛教解释学思想;本书还从心灵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智顗的解释学思想对于人的心灵修养的意义和价值,既涉及到心灵哲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涉及心灵哲学对于心性修养和人生解脱的作用,从而展示出了佛教心灵哲学不同于西方心灵哲学的特点。 ?
《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论自然凝思和太一( 选译本)》是普罗提诺《九章集》的第二个选译本。此前,章雪富博士和石敏敏女士曾应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的邀请,翻译过一个《九章集》的 精选本 (2005年出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两个译本在内容上没有任何重复之处。这是他们有意为之的,希望籍此机会把《九章集》译出。迄今为止,除 论存在的种类 外,《九章集》的其他文章都已有了中译本。
回眸希腊哲学透出的悠远的灵光,倾听中世纪哲学在黑暗中低语,感受文艺复兴时期解枷灵魂的喜悦,品味现当代智者的梦呓。本书通过有选择的译介,旨在增进文化积累,拓展学术视野,丰富研究课题,为了解和研讨现代西方哲学系统而完整的手资料,有利于我国理论界、学术界深化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批判。本书并非是纯粹的哲学史,也不是哲学家的传记,其立足点是为读者勾勒出西方哲学的轮廓。让读者从宏观上对哲学有个整体的认识,同时,本书摄入了逸事、名言等作为小插曲,以求能够丰富读者的视野。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儒家文化研究》丛书,是探讨儒家学术、思想和文化诸问题的专门的言论空间。通过发表外方家硕学的高文谠论,将经过创造性转化的儒家传统呈献给中国和世界。 “五四”以降,学术界对儒家基本的思想范畴及其与政治、法律制度之关系的理解,存在着很多偏差,需要切实而深入地重新研究。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几乎成为众口一词的定论,然而这却正是需要我们重新检讨与拨乱反正的对象。 本辑部分的五篇论文,重在讨论儒家的公私观,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际,公德与私德的关系,天理、人情与法律的关系,“亲亲互隐”观的制度化及其在《唐律》与六法体系中的展开等诸多问题。 本辑第二部分的八篇论文,重在讨论皮鍚瑞、廖平、叶德辉、刘师培、蒙文通、刘咸忻等现代经学家的思想,由于这些经学家的思想非常博大,有的学者一生变化颇繁
本书是阿多诺专享专门探讨黑格尔的著作,包含了三篇各自独立又相互补充的论文在本书中,阿多诺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黑格尔理论形象,如思辨唯心主义的很好就是唯物主义,黑格尔对事物的尊重和敬畏靠前,黑格尔哲学实质上是非体系的等等在黑格尔哲学诸方面一文中,阿多诺试图解读出黑格尔哲学的整体;经验内涵可以被视为对海德格尔解读黑格尔的回应;而晦涩,或者该如何阅读黑格尔一文则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文学性解读,这个角度在黑格尔研究中并不多见在阿多诺看来,黑格尔哲学是真与不真的复合体,正如其作为意识形态是必然的虚假意识,而这些都通过社会性劳动及其构成的社会总体获得了解释
季羡林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要把孔子抬出来”的嘱托意味深长,其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儒学创始人孔子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之间的精神契合。《论语》之道与奥林匹克运动伦理精神在诸多方面有惊人相似之处,如孔子的“成人”理想与奥林匹克主义,孔子“和丽不同”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孔子的“弘毅”精神与奥林匹克格言。本书对二者做了系统和深刻的比较研究,在孔子与顾拜旦之间实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
中国经学,假使我们慎重点说,上追到西汉初年为止,也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二千多年中,经部书籍,因为传统的因袭的思想关系,只就量说,也可以配得说“汗牛充栋。”不说别的,我们只要一看纳兰性德汇刊的通志堂经解,阮元、王先谦汇刊的正、续清经解,也几乎覴你目眩;至若列举朱彝尊经义考的书目,那真所谓“更仆难数”了。但是,假覴我们能够应用史学家处置史料的手段,这许多繁重的著作,也不过可以归纳为派,所谓“经学的三派”。这派都显然自有它的立志和特色,可称为一、“西汉今文学”二、“东汉古文学”,三、“宋学”。 本书是部完整的中国经学史。在书中,皮锡瑞以今文经举作为经学的正宗源头,在经学发展各时期的叙述中,以今文经学在各个时期舶发展为依归而进行判别。全书共分十个部分,分别论述经学在各个历
委屈是一时的,成就是一世的,因此做人要乐观豁达。在本书中,星云大师通过《凡事靠自己》、《放下自在》、《知足与能忍》等九十余篇小品文,教会人们在金融危机中,如何放下身段,怎样改进目前的处境。如何从狭隘转为豁达,心一转,境界都跟着我们所转;宇宙人生,穷通福祸,也会随着我们的心而转。本书为《迷悟之间》(全十二册)系列丛书之一种,风格清新质朴、别具一格、直指人心,对佛法的解说突破刻板的传统,极富创意。是难得的励志经典,也是台湾的书,丛书全球已逾二百多万册。
《叔本华人生哲学》是叔本华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编辑中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并适当加了小村题。在叔本华看来,每一个人作为意志的一种表现,又是整个意志世界一部分,但作为主体又都有一个依赖于他自己的对象世界,这就是存在于其表象中的世界,即现象世界。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
在德国留学期间,自己主攻专业为西方哲学,虽然定位于西方宗教哲学和基督教思想精神的研究,却也开始关注、涉猎西方自古至今众多思想家的行踪、言述,从而颇有感触和感悟。一直想将这些所思所感付诸笔端,可惜繁忙之中难觅机会,从而搁置下来,成为自己多年来不愿舍弃的悬念和心病。
《莫斯科日记柏林纪事(精)/涵芬书坊》编著者·本雅明。 《莫斯科日记》是本雅明生活转折时期最个人化的文本。在日记中,本雅明叙述了他在莫斯科短暂停留期间(1926年12月6日—1927年1月底)的所见所闻,还有他与拉脱维亚女共产党人阿斯娅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柏林纪事》是本雅明对其青少年时代曾经生活过的城市——柏林的断想式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