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劝学篇:福泽谕吉(日)》不仅可以让你知道,为什么要提倡学习,应当学什么,应当怎么学,而且同进还可以让你知道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真谛是什么。
《泰州学派:儒家精神与乡村建设/江苏文库研究编》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出发,考察16世纪的平民儒家学派泰州学派在参与乡村建设中的思想及实践活动,认为平民可以通过汲取儒学等文化资源,担当农村社会建设的主力。作为乡村建设实践,泰州学派形成家族建设与社会建设两翼,通过创造性转化,活跃在20世纪的各种乡村建设实验中。
道之广大无穷也,充塞天地,流行古今。惟圣人生知安行,徒容中道,固无待于学,然不敢自以焉胜,日干夕惕,近取还稽,而学亦未曹赓也。考诸载籍,其相舆授受之指,兄知问知,先后一致,而道统之傅可兄矣。故伟子曰:“嘉以是傅之舜,舜以是傅之禹,禹以是傅之涝,溻以是傅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傅之孔子,孔子傅之孟轲。一此唐虞三代之道统,即唐虞三代之早系也。盖举道之全醴而蹄于一人谓之统,承其统绪而垂于后世谓之系,其寅一也。慨自孟子既殁,圣学失傅,儒者惟记诵章是务,而具端虚寂之教、百家邪被之流,纷然蓝作,圣贤统系绝者,千有馀年。至宋濂溪周子默契道体,着固舆害,上趱孔孟,下启二程,天下渐知正学,圣道自此复明。又四傅而至紫阳夫子,集诸儒之大成,发先圣之蕴奥,教育英才,四方辐辏,而新安发祥之地,及门私淑,
本书为“鉴赏辞典品牌再续 新推古典经典系列”之一。设文本篇、主题篇、名言篇、寓言篇四个部分,共90篇鉴赏。文本篇的鉴赏文字突出主题思想与写作原旨,反映《淮南子》所呈现的古人的思想世界。主题篇的鉴赏文字突出《淮南子》相关议题的建设性思考,尤其对于现代人类生活的启示。名言篇和寓言篇的鉴赏文字突出相关名言或寓言故事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并注重阐发其在整个思想文化史中的影响,及其对于现实人生的重要启发。本书还设有附录《淮南子》的作者、《淮南子》的思想特色及其影响、《淮南子》主要版本和注本简介,使本书兼具小百科的功能,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赏析、查阅的需求。
这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第六十辑,也是本刊创办以来的第二十个年头。本期论题再次聚焦古今之争中的重要人物斯威夫特。斯威夫特以《格列佛游记》知名,但他的谜语文学和修辞术在西方学界历来颇受重视,因为其中深刻反映了斯威夫特对知识人身份的敏感。他的相关说法几乎可以视为对现代知识大众的预言。 古典作品研究”栏目收入柏拉图对话《克力同》和莎剧《威尼斯商人》的研究,前者重心在于“守法与正义”,后者与西方思想史上重要的犹太人问题相关。“思想史发微”中《尼采思想中的俄罗斯隐喻》一文,关注尼采思想中被人忽视的与俄罗斯思想的关系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尼采思想的丰富性。
《论贪婪》和《论虚伪》是波吉奥 布拉乔利尼重要伦理学著作,作者采取对话体的文学形式,大量引用古典著作,对“贪婪”和“虚伪”两大罪恶进行了较为立体的论述:其中,有站在传统伦理道德的立场上抨击这些恶习的话语,也有结合人文主义运动初期欧洲的具体社会情况捍卫这些人类自然属性的言论,文中甚至一度将其定义为“德性”。由于波吉奥出色的文笔、辛辣幽默的文风和新锐的思想,他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一直没有离开过西方文艺复兴研究者的视野。对伦理哲学的研究,就是对人性的研究,就是对人的研究。因此,《论贪婪》和《论虚伪》充分体现了波吉奥作为早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内涵。
禅的修行,不仅仅在蒲团上、道场中、寺院里,更在日常生活的起心动念时。活用禅修的方法、禅修的观念,你将发现,心所向往的清新自在,与生俱来,一直就不曾稍离片刻。
天台教制最早是隋智者创建的《立制法》,这是继道安之后将印度戒律和中国佛教寺院生活相结合的一次积极尝试,之后天台历代祖师均有应时创建的诸种教制仪规。 本书是在天台智者教团制度建设专题研究的研究生论文写作基础上完成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定为天台教制是一个尝试,当时的内容是以智者大师的《立制法》和《法华三昧忏仪》等四部忏仪为主。本书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智者大师以后隋唐至明清每个时代天台祖师所制订的寺制规章做了一番梳理,并且阐述了作为共修制度的各种忏法。
本书由作者的四篇讲演构成。它们在主题上的相互关联是:艺术在与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理性进行抗辩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作者认为,艺术不是某种更高理性形式的范式,而是帮助我们冲破理性理解界限的手段;艺术代表的并不是一种更好的理解的整体,而是代表了拓宽主体、交往和经验界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