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展现并对比了五种核心质性研究和资料分析的方法:扎根理论、现象学心理学、叙事研究、话语分析和直觉探询。 五种研究方法的领军学者们共同分析了一个案例,案例主角 特蕾莎 曾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歌唱者,得了甲状腺癌,失去了嗓音,被迫改变了职业轨迹。作者们生动细致地展示了不同研究方法的资料分析过程;它们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它们独特的研究目的、优势与魅力。每位研究者独特的角色、风格和主体性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本书充分展现了质性研究的科学与伦理的复杂性。其打破了研究者与研究参与者之间的壁垒和界限,邀请 特蕾莎 走到前台,成为第六位作者。她对五位学者的案例分析做出书面回应,从而探讨了研究参与者介入质性研究所带来的伦理挑战与独特启发。 本书是质性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适
中央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部《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正是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是融汇广大农民、乡村基层工作者和学术研究者思考、思想与立场的著作。 本书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研究团队于2021年在河北、陕西、山东、湖南、浙江5省5县10村深入开展 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研究 的成果,围绕 关于乡村振兴,农民到底怎么想 这一直接而朴素的问题,以529份农民问卷,154份基层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深度访谈等翔实的一手调研资料为基础,全面呈现了农民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与需求,深入分析了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这些分析和思考能够丰富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的认识与理解,为乡村振兴的学术研究、政策设计和行动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景观人类学:地方与空间的视角》是“景观人类·跨文化的视野”丛书中的一本,是1989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首次“景观人类学”主题学术会议的成果汇集,是人类学界第一部具有“景观人类学”分支学科意识与方法论自觉的著作,标志着景观人类学这一交叉领域探索的起点,具里程碑意义。在书中,12位人类学与艺术史学者提出景观人类学研究的概念体系和基本方法,对全球10处田野点展开景观人类学精彩个案研究,涵盖从部落社会到现代国家、从农村社区到城市环境的广泛主题,涉及景观与人类活动、社会结构、文化价值和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族群如何能动地与自然互动,进而塑造了地方社会的宇宙观和文化实践,共同构成对全球景观多样性的深刻理解和分析。基于这些跨文化和地理的比较,书中不仅展示了景观在不同文化中的代表性,也阐明了景
《景观人类学:地方与空间的视角》是“景观人类·跨文化的视野”丛书中的一本,是1989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首次“景观人类学”主题学术会议的成果汇集,是人类学界第一部具有“景观人类学”分支学科意识与方法论自觉的著作,标志着景观人类学这一交叉领域探索的起点,具里程碑意义。在书中,12位人类学与艺术史学者提出景观人类学研究的概念体系和基本方法,对全球10处田野点展开景观人类学精彩个案研究,涵盖从部落社会到现代国家、从农村社区到城市环境的广泛主题,涉及景观与人类活动、社会结构、文化价值和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族群如何能动地与自然互动,进而塑造了地方社会的宇宙观和文化实践,共同构成对全球景观多样性的深刻理解和分析。基于这些跨文化和地理的比较,书中不仅展示了景观在不同文化中的代表性,也阐明了景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编撰的第16部 气候变化绿皮书 ,本书聚焦 双碳 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从不同侧面展现我国以落实 双碳 目标为引领,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和行动,对关心气候变化、 双碳 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各级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公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强调,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各国亟待加强合作,当前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大国博弈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落实《巴黎协定》目标依然任重道远。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以 新三样 为代表的绿色产品取得国际竞争优势,以 双碳 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已初见成效。中国仍需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24》全面收录了截至 2023年底的全国省、市、县、乡 4级行政区划名称和代码,以及2023年区划调整情况,是全国行政区划的基础数据和权威资料。 本书印装精美,配有可检索的光盘,阅读舒适,使用方便。
文化理论
本书是由全国妇联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汇编某几年度的妇女/性别研究发展成果和信息的连续出版的学术性、资料性工具书。它以5年为周期,《中国妇女研究年鉴( 2016~2020》是其第六卷。该书主要由前言, 2016~2020年中国妇女/性别研究概述,研究综述(妇女/性别专题研究综述、学科建设研究综述),研究成果选介(课题/项目选介、论著选介、论文选介),研究机构和组织、学术活动、学者简介、附录条目组成。
内容简介: 现代智库是服务公共福祉,非营利的,从事基于证据的政策分析工作,具有理论创新、决策咨询、社会服务、价值倡导等功能的专业组织。 本书以构建中国智库自主知识体系为使命,聚焦智库的理论与实践,对智库的历史、理论及实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与论述,涵盖了智库工作全流程,兼具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本书用深厚的理论与丰富的案例阐述了国内外智库建设情况、智库管理流程与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对现代智库相关知识形成系统清晰的概述,充分反映国内外智库前沿研究成果,积极推动新时代中国智库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本书可作为智库工作者和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培训和参考用书。
随着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快速融入医疗,正在重塑医疗服务模式,改变医院未来。编写《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研究报告》,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意义重大,大力推进医学人工智能和健康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和目标。 本报告旨在从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总体情况、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成熟度评价、医院智能化指数评价、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分析、医学人工智能科技投入产出与技术前沿研究、数字病理学等专科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全面分析中国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持续发布年度报告,填补我国医学人工智能系统政策研究、产业发展和产品应用现状分析、社会认知发展研究等方面的空白,探讨人工智能影响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未来
《思想与社会:社会学总论》原著名为Trattato di Sociologica Generale,由意大利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 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 1923)于1916年出版,英译版初于1935年由帕累托基金会出版四卷本。本次出版节选英译版的前两卷,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总标题为 非逻辑行为 (Non-logical Conduct),由五部分构成,分别讨论科学方法、非逻辑行为、非逻辑行为的合理化、超验理论、伪科学理论等问题,下卷总标题为 剩余物理论 (Theory of Residues),由三部分构成,分别讨论 剩余物:组合与集合体持久性 剩余物:活动性与社会性 和 剩余物:个体完整性与性 。
广播问世已逾百年,电视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其技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史》是一部以广播电视技术的历史发展为线索、梳理技术发展脉络、描述技术发展轨迹,探索技术发展规律的著作。该书从史学的视角,重点介绍了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史上的历史脉络、重要人物、重大成就、重要事件、标志性变革、关键技术、核心设备和典型应用,史论结合,阐述其重要影响和历史意义,揭示其思想方法和发展规律,力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科学性与系统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规律,开拓未来。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正从专业化、科学化向学科化迈进,本书提出智库科学与工程这样一门新的学科,介绍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情况、概念内涵、理论范式、逻辑架构等内容,提出智库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结构和五大问题域,包括:基本问题域阐述学科的概念内涵、理论范式和知识逻辑;规律问题域研究学科的关键问题和知识演进;治理问题域聚焦经济、社会、科技领域的治理方略进行分析;方法平台域介绍学科实践中的数据与方法模型和技术系统;知识传播域描绘智库共同体的构建、智库传播与交流以及智库人才的培养。寻智库学术之根,筑智库科学之基,本书旨在系统阐述智库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结构,形成智库人才培养的知识载体,坚实智库建设行稳致远的理论基石。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广州十三行中外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 (18ZDA19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本书收入21篇论文,涉及国内有关广州十三行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包括 十三行与行商家族研究 、 十三行与中外贸易 、 十三行与中外艺术文化交流 、 十三行与广州城市 、 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 和 十三行与中外关系 等内容。该书是有关十三行新史料、新方法、新成果的*汇集。
本书继承了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傅衣凌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以民俗乡例证史,以实物碑刻证史,以民间文献证史,并结合生活史、宗教史、家族史与思想史,尝试进行科际整合之史学范式的写作。作者立足于“大历史”和“区域史”的双重视野,将风水知识-实践视为南方乡土社会的文化系统和民众的生活方式,借此“再现”一般性的风水知识、观念和信仰在长时段的社会结构变迁中所塑造的文化图像和生活场景。近世以来,南方乡土社会的秩序构建和乡族共同体的持续发展,一直受到民俗化、仪式化的术数记忆的深刻影响。风水术数作为一种竞争性的精神力量,反复刺激了地域各阶层在社会流动方面的文化想象和可能机会。透过风水术数这一面镜像,我们可以从中反思中国“连续性文明”何以可能、何以生长。“术数中国”(冷传统)与“礼义中国”(热传统)
本书是Blackwell Companions to Literature and Culture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第一版受到数字人文研究界一直好评,本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以提供技术/数字人文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近期新的研究成果。 它分为5个部分,分为探索数字人文学科的基础,创新,分析,传播和未来,并包括全球化等主题的新文章。这个备受期待的,受人尊敬的版本的修订是对该领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调查。
本书与其前作《国外中国研究著作选目提要·2012》《国外中国研究著作选目提要·2013》《国外中国研究著作选目提要·2014》一样, 以海外出版的人文社科类学术著作为主要对象, 收录了相应时间范围内首次出版的正式出版物和有所更新的再版书, 在展示海外中国研究总体发展面貌的同时, 也提供了一批代表性图书的提要信息, 还对庞杂的海外中国研究图书信息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按照特定顺序进行了编排, 从而为决策机构、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了解海外中国研究动态提供了卓有价值的参考, 以及查阅相关信息的便捷渠道。
《中国现代学术编年》的编撰年限,起于发生辛亥革命的 1911 年,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 1949 年。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走向现代与世界的重要阶段,也是现代学科分化与走向独立的关键时期,相继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世界视野与现代意义的学术成果,值得学界对此予以系统全面的梳理与总结。 《中国现代学术编年》综合吸取历代史书与各种学术编年之长而加以融通,率先创制一种新的编纂体例,即主要由学术背景、学术活动、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学者生卒、学术评述六大栏目所构成,是迄今为止国内外首次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国现代(1911-1949年)学术发展演变历程的集成之作。 全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厚,体例创新,对于具体而详实地展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及中国现代学术重构的历史进程与学理逻辑,系统总结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成果与
《官话类编》是19世纪美国传教士狄考文为了帮助来华外国人更好地掌握汉语,专为编写的汉语教材。全书包括初版前言(PREFACE TO FIRST EDITION)、第二版前言(PREFACE TO SECOND EDITION)、目录(CONTENTS)、引言(INTRODUCTION)、凡例、序、致学习者之建议(Suggestions to the Student)、课文(LESSON)和附录(SUPPLEMENT)九部分内容。特点:1.是一部实用的官话口语课本;2.以课文为核心组织教材,将语法、词汇要点融入课文;3.注释和附录内容丰富。价值:1.展示了南北官话的语言面貌,为研究南北官话提供了有价值的语料;2.为早期北京话研究提供一些实证;3.为当今国际汉语教育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
《 学是什么》: 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 的 门性研究,就是 学,它不仅 括 本身,还应该 括在 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 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 的方法和理论。《 学是什么》 书作者围绕 学 等核 词汇高屋建瓴,结合普通读者熟悉的多个案例深入浅出地呈现了 个学科的 彩面貌。 《伦理学是什么》:良 是什么?道德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讲良 、有道德?善是什么?恶又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区分善恶?在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和个人利益的实现的道路上,人可不可以无所顾忌?在个人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或者是 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该如何抉择 相信每 位对人生有省察意识的读者都思考过这样 些问题。在这本 在回答伦理学是什么的小书里,作者用 种充满思辨 彩的行文方式告诉我们:伦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 的要求。新时代的科普能力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成为进一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推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基础性工作。本年度报告深入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对于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逻辑,同时从强化科普价值引领、优化科普机制建设、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普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科普评估机制、加强新时代科普理论研究等方面讨论了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基本路径,并提出了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点议题。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修订版)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合作于2007年推出的版本。这是一部大型的综合性参考工具书。全书共20卷,1-18卷为条目正文,19-20卷为索引;共收条目84300余条,附有图片15300余幅,地图250余幅;总字数约4400万字。本商品共2箱,20卷,为精装。 《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于1768-1771年创始于苏格兰爱丁堡。20世纪初该书版权归美国人所有,现由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出版。该书素以学术性强、准确度高著称,也是中国知识界熟知的英文百科全书之一。该书第15版于1974年问世,共30卷,1985年增至32卷,分为4个部分:《索引》2卷;《百科类目》1卷,是全书知识分类目录;《百科简编》12卷,有短条目80000余条,又是一部可供单独使用的简明百科全书;《百科详编》1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