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三部曲 包含三部社会学作品,即《放不下的手机:你的失控,来自被重装的大脑》《又要上班了:被掏空的打工人,如何摆脱职业倦怠》《激情的陷阱:过度工作、理想工人和劳动回报》。这三本书所探讨的内容均与当下年轻人面对的 时代困境 紧密联系,手机成瘾、工作倦怠、职场选择,每个困境里都折射着普通人为认真生活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为改变自身处境而迸发的无限勇气。作为非虚构领域的 轻阅读 作品,这一系列希望以独特的社会学视角 看见 个体处境,重新讲述当代普通人面对的真实难题,为我们当下快节奏的时代生活多一些精神层面的选择和理解。
本书是吴飞教授《浮生取义》一书的修订版,并附以他研究自杀的另外两本著作《自杀与美好生活》和《自杀作为中国问题》,全面呈现他自杀研究的最主要内容。 这项自杀研究源于21世纪初费立鹏团队对中国自杀率的重新测算,发现中国自杀率属于世界最高的之一,却与西方国家一般自杀规律颇为不同。吴飞为了深入研究中国自杀问题,首先详细梳理了西方自杀学的哲学基础,形成《自杀与美好生活》一书,然后通过细致深入的田野研究,以 过日子 和 做人 解释中国自杀大多起于家庭纠纷的现象,并进一步思考中国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和正义问题,形成《浮生取义》一书。《自杀作为中国问题》则是对两项研究中主要思想的简要呈现。 这三本书初版已经过去十多年,中国自杀率也早已降了下来,但人们对 过日子 和 做人 的思考并未改变,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也仍
本书基于地域空间视角,对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下的乡村文化振兴展开系统研究,深入探讨城乡公共文化多元化主体与多样化载体的地方性、层级性与区域性等重要问题。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分别聚焦载体形态和主体构成问题。 本书把握 城乡融合 和 内容发展 两大关键,将地域空间维度引入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把政府、社会、公众等的复杂关联回归到具体场域和空间过程加以分析,破解了长期困扰学界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极大地丰富拓展了相关理论谱系,为政策制定和实务工作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与参考。
《应得的权利》是康奈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凯特 曼恩的振聋发聩之作。在本书中,她融合女性主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犀利地剖析了近些年来引起高度关注的社会事件,案例涉及医疗系统、家务劳动、性暴力、公共事务等多方面,揭示了自由平等表象之下,处处可见的性别不正义现象。从中我们将看到,男性如何仅仅因为性别而获得系统性的优势和特权,从而打压女性应得的权利,并对女性造成伤害。 通过本书,凯特 曼恩不仅为我们理解厌女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框架,也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世界愿景 在这个世界里,女性和男性一样有权得到关注和关心。
本书为上海市公证协会编的一本工具类资料性图书。全书收录了有关办理公证业务的180个业务标准,涵盖了对外民事公证、对内民事公证、保全证据公证、经济金融公证等方方面面。全书共240万字,分为上中下三篇。本书因其内容属性和资料属性,具有较大的资料价值和出版价值,对于上海市乃至全国办理公证申请都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2》是2017年出版报告的续篇。我们在那个报告中已经说明,我们对中国卡车司机群体的调查将会持续开展三年,每年各出版一个调查报告,每个调查报告都有不同的侧重面。本次2018年出版的是第二本报告,涵盖三个不同的主题:“他雇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卡嫂:男人世界中的女人”以及“卡车司机的组织化”,故在报告结构上分为三篇。
本书运用社会排斥和社会结构化两个解释机制,分别讨论了中国的教育婚姻匹配对于宏观的收入差距与社会分层结构开放性的影响。就收入差距而言,本研究首先在市场转型和高等教育扩张的背景下,探究了教育婚姻匹配中的教育资源排斥和婚姻市场排斥如何在各受教育层级之间建立起不同强度的婚姻壁垒,进而决定了教育同类婚在整体受教育层级上的分布结构;其次,本研究分析了教育婚姻匹配与收入婚姻匹配的同构性程度,继而考察了上述教育同类婚的分布结构如何影响了社会总体的收入差距。就社会分层结构开放性而言,本研究首先讨论了教育婚姻匹配机制与代际再生产机制的关系,揭示了教育婚姻匹配与代际再生产之间的联合型结构化效果;其次,本研究通过研究职业流动中的配偶效应与父母教育婚姻匹配对文化再生产的影响,分别讨论了教育婚姻匹配在
本书从设计学视角出发,尝试多维度描述西夏陶瓷特征,挖掘西夏陶瓷蕴含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信息,探寻西夏陶瓷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厘清陶瓷样式、使用、变迁与文化交流交融的联系,透过器物历史研究,展示西夏人社会生活的画卷。
本书在总结我国生活方式研究40余年历程的基础上,着眼于重大现实关切,以 新时代中国社会如何发展 和 新时代中国人如何生活 为论域,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基于概念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创生之路、生活方式的概念范畴、新时代社会生活方式的社会建构功能及社会生活模式选择等问题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和重大理论构建,并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走进现实的生活世界,从多个领域进行了经验研究,可为认识现实生活实态提供丰富素材和启迪。
香港理工大学叶锦成教授带领其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运用西方多种心理治疗和精神疾病康复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取向的复元模式。在《中国取向复元模式实践(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案例研究)(精)》中,作者强调了正常化、融合、复元等为精神疾病患者开展社会心理干预的重要原则,并建构了在中国文化环境中不同精神疾病的复元模式的内涵(CHINESE),为我们从社会心理维度理解精神疾病并开展专业化服务提供了新的视角。本书第三部分让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如何运用中国取向的复元模式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具体案例,为社会工作者介入精神疾病康复服务领域提供了新的指引。
龙文化是与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繁荣、强健密切相关的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在物质器用、习俗仪规、观念理论等方面都有丰富多彩的展现。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
本书是2023年上海市规划部门在10年后第二次组织全市乡村风貌普查调研的工作成果。调研普查工作由上海规划院牵头,同济规划、浦东规划院、中规院上海分院四家规划设计院,中建上海院、华东院、上海院、同济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