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高等院校本科层次使用的社会保障专业课程教科书。它按照知识性与思辨性相结合、总结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编写。全书分十二章,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及主要模式,系统介绍了包括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等在内的各种制度安排及实务知识。每章均附学习要点、相关案例与思考题,以引导学生把握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同时增进学生对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了解与理解。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及人口与社会学类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同时亦适合所有对社会保障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本书基于社会保障比较研究从模式比较向体制比较转变的趋势,从国际上*有影响的 福利体制 比较研究成果出发,遵循 非商品化 和 阶层化 两个比较量纲,对多种福利体制,特别是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保守主义福利体制(德国、法国为代表)、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瑞典、英国为代表)及东亚福利体制(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为代表)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反映了社会保障领域发展的**动态,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本书在*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内容,并选取了新的案例,力求全书资料丰富、翔实。
1.主要内容:收集201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等,共121件,分为综合、就业促进、人力资源流动管理、职业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劳动关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农村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调解仲裁管理、劳动保障监察、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共十五部分。 2.主要特点:内容全面权威,每部分按其法律效力和发文时间编排,以便广大读者查阅。 3.选题价值:准确地向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宣传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切实维护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每年出版一册,政策连续性强,特别适合各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
本教材以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政策为核心内容,重点阐释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反映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新动向、新发展。本教材充分反映国际社会保障发展动态,结合我国国情,注重社会保障学科知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衔接。通过社会保障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提升学生分析社会保障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老年社会政策的新视野》(The Elderly in Social Policy - 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 of Gerontological Programmes),是一部视角新颖、观点独特的学术著作,由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Adam Mickiewicz University in Poznan)的沃兹涅克(Zbigniew Wozniak)教授所著,并于2013年出版。该著作不拘泥于分析老龄政策的具体条款,而是另辟蹊径,对老龄政策的内涵、结构、制定原则、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见解。该著作承载了老龄政策研究较为前沿的观点,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共177页,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为老龄社会政策的宏观背景,第二部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预测,第三部分为基于整体视角的老龄社会政策多层次性分析。在主旨方面,该书以 问题 为导向,针对老龄政策研究*为关键的六方面问题进行了回应,其主要观点包括:*,研究老龄政策具有
本书分为六章,以“理论—设计—实证—结论”为基本线索。第1章介绍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学习动机减退研究的概貌以及研究背景。第2章从动机减退的概念剖析开始,依次综述了Gorham等的开创性研究,Chambers等人在二语环境下的实证研究,日本、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研究者开展的外语学习环境下动机减退的研究。第3章是总体设计,依次介绍了研究的理论模型,研究阶段以及每阶段的研究问题、抽样、数据处理的方法选择和对有效数据的筛选方法。第4章是对预研究部分的描述。第5章则详细汇报了正式研究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第6章是对全书内容所进行的总结,并提出了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所给予的相关启示。
本书通过回顾与梳理新加坡中华善堂蓝十救济总会及其下属10所团体会员善堂的历史与发展脉络,并以之为案例,论述新加坡潮人善堂如何从一个源自中国侨乡的传统宗教组织,蜕变转型,成为现代社会慈善与福利体系的重要一环;分析潮人善堂的宗教仪式及其所体现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而说明善堂如何有效地融合慈善活动与宗教仪式,在潮人社群中强化归属感与认同意识,增强社群凝聚力;探讨善堂如何在日常运作中通过以崇奉大峰祖师的信仰为核心,结合其他群体,产生多层面的互动,建构起一个跨区域的信仰网络。
无
全书收录了52篇文章,约20万字,根据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 财富向善 、 他山之石 、 企业公民 和 走出国门 。 本书适合对公益慈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事务感兴趣的广大读者,还可作为公益慈善机构、企业内训的教材以及大学相关专业的参考读物。
邓朴方编著的《人道主义的呼唤(第3辑2001-2005)》作为人道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以及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文献,现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邓朴方同志1983年至2005年期间有关人道主义思想、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工作的部分主要文稿、讲话、报告、讲话等。它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道主义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残疾人事业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集中展示了20多年来残疾人事业的巨大成就和丰硕成果;它科学总结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工作的宝贵经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光明前景,指明了残疾人工作者应担负的神圣职责和历史重任,明确了工作的方向。深入学习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构建社
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Association,以下简称ISSA)成立于1927年,是世界社会保障领域规模*、代表性*广泛的国际组织,共拥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57个国家和地区的327个政府部门、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的会员。ISSA倡导 充满生机的社会保障 理念,通过提供前沿信息、研究成果、专家咨询和交流平台等手段,帮助会员机构提升能力,推动全球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为促进会员机构改善社会保障技术和管理水平,ISSA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成果。为了有针对性地向会员机构提供有效服务,ISSA新近发布了《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社会保障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由ISSA下设的技术委员会组织,由来自各国政府、科研院所和经办机构的专家学者撰写,并通过广泛磋商予以验证的国际公认的社会保障管理
《中国特殊儿童社会福利》作为《中国社会福利丛书》这一,在宣传特殊儿童社会福利理念、促进特殊儿童社会福利工作实务、繁荣儿童福利学术科研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广大读者和整个社会广泛地理解和充分肯定特殊儿童福利工作。感到责任重大的,一是特殊儿童社会福利工作从学术上讲,目前在我国处于相对空白的领域,研究成果和学术专著较少,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研究体系;二是特殊儿童社会福利工作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历史、法律、福利、保障、教育、卫生、体育、社会工作等学科和实务工作,在写作中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主编和各位执笔人始终如履薄冰,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 懈怠。
本书主要结合当前实际,讲述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基本理论、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基本政策与现状,适合高等院校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社会保障专业用做必修课教材和公共管理类专业用做选修课教材。本书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及教学使用者的好评,与同类教材相比,其力求有所创新。社会在发展,社会福利与救助事业也在发展,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因此,本次修订,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反映了一些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的新变化。
《慈善公益组织运行模式研究》以慈济慈善基金会为个案,以参与式观察、访谈及文献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作者仲鑫自身四年多的活动参与及对相关人士的访谈,了解慈济在南京的运行方式、组织结构、志愿者的招募渠道、资金募集、慈善公益活动特点。 《慈善公益组织运行模式研究》发现慈济基金会在宗教与慈善公益结合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其慈善公益活动体现出世俗化的特点,一方面积极争取自身及活动的合法性地位,获得政府的授权、许可,一方面尽可能地在活动中体现慈济的人文特点,并体现出理性化和科层制的特点。
本着“行动即研究,研究即行动”的行动研究取向,覃明兴、龙妮娜编著的这本《广西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与探索》以广西为研究场域,通过若干专业化社会服务并梳理实务经验,探讨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广西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若干问题。全书分为“行动研究篇”与“生命故事篇”两部分,前者由系列课题类研究性文章组成,分别从农村社区专业化助残、唇腭裂患者及家庭社会心理支持、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培养等方面进行阐述,一些问题的思考比较深入,发人深思;后者是把口述史方法运用于残疾人个案管理过程,这些生命故事表现的不仅是残疾人的苦难,更是帮助残疾人发现生命历程中的资源和业已形成的抗逆力,以达至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目标。期望本书这些方面探索能助力于广西本土化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成长。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社会保障理论体系。全书分为十三章,前五章是基础篇,具体包括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理论基础、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后八章是具体的保障项目,包括老年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工伤保障、妇女儿童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在阐述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的过程中注重对*研究动向的追踪;在介绍各主要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其特点时,注重对其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在肯定我国社会保障巨大成就的同时,对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就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思路与政策建议。每章均附有学习要点、相关案例和思考题,以引导学生把握书中的重点与难点。 本教材适用于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大学本科专业的社会保障课程;也可作为备
社会保障绿皮书已出版8辑,此为第9辑。主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本辑社会保障绿皮书聚焦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相关内容,紧密结合现实事件,具有前沿性、学术性、原创性,所收录文章皆为社会保障领域中坚学者的论文,学术性、参考性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为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一定依据。
本书是一名专业公益慈善理论专家从中国青基会到中国红基会十多年公益历程的实践、创新和思辨之作。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关于基金会、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建设的分析、评介和实践体会的66篇文章,全书分为 反思与批判 学习和镜鉴 钩沉与传沉 发展和创新 四大部分。其中关于中国基金会的反思批判和发展创新两部分的文章,多是作者任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和副理事长的工作体会,既有一个行动者的反思,又有热烈的感情倾注,也有冷峻的思想剖析。而关于境外慈善机构的评介与中国慈善传统的分析有域外慈济、救世军、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公益模式的学习与分享,有中国红基会跨越式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记录与思考,有公益筹资、项目管理、公开透明、项目评估等技能技巧的总结和提炼,更多是来自于阅读与思考。
随着经济发展,西藏与内地平等互惠型的合作逐渐增多,这对西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融合发展、区域一体化以及巩固国家认同和政治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西藏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方略。为推进西藏与内地合作转型,国家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设置必要的机构、加大资金扶持;西藏地方政府需要注重特色产业培育、加大与内地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力度,扩大合作的惠及面,充分发挥地方合作对西藏长治久安的政治功能。
史柏年主编的《逝者善终留者善别》是 有关癌末患者宁养(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经验总结,基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写作完成。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理论篇:包括十三篇论文,是两年服务中的成果总结与理论思考;案例篇:包括十个个案案例和一个小组案例;操作篇:为宁养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是在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多年实务基础上修改而成。 本书将为有志于开展宁养(临床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的机构与人员提供指引,使 多处于困境的患者及家庭得到帮助,达致“逝者善终、留者善别”的目标。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于2013、2015年,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在17个省(自治区)的18个城市为贫困癌症末期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宁养(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取得良好效果。为了将服务活动中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提炼总结,为其他机构和专业人员开展类似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拟编写出版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