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西藏有代表性的22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访谈对象,历时三年,通过大量田野考察而形成。全书共涉及8类22项非遗保护项目,内容涵盖西藏音乐、歌舞、绘画、手工制作、医药等多个方面,基本上呈现了西藏非遗保护名录的特征特色。作为一部口述史,本书在文字方面尽量保持了口述人的叙述风格,从中可以深切体会到他们对这些特有文化的热爱,也可以看出他们作为传承人的担当。数百幅配图,锦上添花,全面、鲜活地展示每一传承艺术的制作场景、传授过程等,将西藏非遗文化表现地更为立体,让读者为之耳目一新。
简介 《身体与社会》初版于1984年,你现在看到的是该书的第二个版本。此书的作者布莱恩.特纳把关于身体的研究从最基础的医学身体层面上升到精神身体的层面。正如作者在第二版序言里所述:“随着《身体与社会》第二版的出版,应该及时思考人文学科及社会学科中对人类身体与体现(embodiment)进行艺术再现这个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充分运用了其广博的知识,从梅洛.庞蒂的以身体为基础的存在现象学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从社会学到女性主义,都为作者提供了理论源泉。全书共分十章,从医学、社会学、宗教学、伦理
简介 《身体与社会》初版于1984年,你现在看到的是该书的第二个版本。此书的作者布莱恩.特纳把关于身体的研究从最基础的医学身体层面上升到精神身体的层面。正如作者在第二版序言里所述:“随着《身体与社会》第二版的出版,应该及时思考人文学科及社会学科中对人类身体与体现(embodiment)进行艺术再现这个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充分运用了其广博的知识,从梅洛.庞蒂的以身体为基础的存在现象学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从社会学到女性主义,都为作者提供了理论源泉。全书共分十章,从医学、社会学、宗教学、伦理
本书是将人类学观点应用于这个跨学科的发展研究分支。发展人类学将靠前发展与靠前援助视为主要研究课题。在这个人类学分支学科,发展这个术语系指由不同行动者自发产生的社会行动,这些行动者包括机机构、企业、组织、国家与独立志愿工作者,他们试图改善在世界某些特定地方的经济、技术、政治或(与)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人类学而言,发展既不是一个目标、一个理想。发展是一个研究课题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人类学家可以描述、分析与理解在某个特定地方所采取与发生的各种发展行动。所要检视的是这些行动对于地方人群、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影响。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灵活运用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手段,在评析靠前发展人类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在当代中国学界树立与时俱进的
《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是人类学学科一本理想的指南,清晰而可信地界定并讨论了一些具有持久价值的核心概念,包括:相异性、流言蜚语、控制、亲属制度、阴性书写、家与无家、人权、深描、叙事、暴力。 每一个关键概念的条目都配有相应的交叉参考说明以及详细的参考书目。本书讲述了以往和当前以及未来可预见的讨论,将人类学置身于一个宽广而变化的人文视野之中加以审视,并汲取和借鉴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大量资源,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文学批评以及语言学等等。对于学习和教授人类学的人来说,这是一本级好的参考书,亦可为有兴趣了解“人类学智慧”的人提供一个问题式的研究性路标。
传统中国是个农耕大国,农神信仰的历史与遗产既悠久又丰厚。在农神信仰中已经蕴涵着早期凡俗、功利的财富崇拜,只不过那时的财富主要还是指的农业财富,因此被称之为“田财”或“地财”。也就是说,当人们对财富的理解还囿于一种特殊的内容而没有抽象出其普遍形式的时候,财神必然被包容于各类农神之中而无法独立出来。传统的各类农神信仰抑制了近代财神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