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宋人轶事汇编》二十卷,收录人物二千多人,上起五代十国入宋而主要事迹在入宋以后者,下至入元而主要事迹在入元以前者。较近人丁传所编旧著,篇幅倍增,且网罗更为齐备。全书人物编排次序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已出《唐人轶事汇编》相同,首列宋代诸帝及后妃、宗室、王子、公主,次列宋代各朝人物,由宋入元的人物,均以其活动时代先后为序;末列不易确定具体时代者,则以所出资料之年代为序。全书以人为目,主要事迹依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年代不详者则大体按类编排。对所收资料,一事而涉及数人者,悉列于主要人物名下,其它人物处则酌情以参见法提示。本书堪称宋代人物轶事的翰海,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同时饶有文化趣味,更可供读者品味赏读。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12普查结果表明,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区和现役军人人口中,汉族人口115 940万,占总人口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10 643万,占总人口8.41%。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比较,汉族人口增加11 692万,增长11.2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 523万,增长16.70%,高出汉族5.4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汉族,体现了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的特点。 人口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人口数量的变动、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调整,又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对20世纪中国各民族人口状况作一个总结,留下具有时代意义的记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将民族人口研究列入“九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不言而喻,要对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人口分别进行符合人口学要
《中国民族人口》是一套涵盖我国56个民族的系列人口专著,全国“九五”社科重点项目之一,全套分为六集,是部完整、系统地集纳中国56个民族的专著。这套系列专著不仅系统论述了我国民族人口发展变动的历史,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而且对未来民族人口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探讨了民族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它填补了中国民族人口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为第二集,主要介绍了回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仡佬族、东乡族、水族、羌族、土族、保安族、裕固族、撒拉族。
人口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人口数量的变动、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调整,又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对20世纪中国各民族人口状况作一个总结,留下具有时代意义的记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将民族人口研究列入“九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不言而喻,要对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人口分别进行符合人口学要求的研究并撰著成书决非易事,特别在缺乏专门研究人才、资料和经费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主编、副主编、编委和众多作者不辞劳苦,深入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的地方调查,冒着酷暑严寒坚持写作。“功夫不负苦心人”,继《中国民族人口》(集)、(第二集)和(第三集)出版之后,以世居在新疆为主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中国民族人口》(第四
《中国人口通史》主要的任务是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历代人口数量作系统考证,使之形成一个能基本上准确反映各个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数据系列,《通史》的价值也主要在此。而新中国五十年人口的发展历史,可说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对于这一段历史需要认真的科学的总结,把它写成一部浓墨重彩的信史。这不仅对于中国人口学学科的建设具有补白的价值,而且对中国21世纪实现人口现代化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战略意义。 鉴于这种想法,我们于2001年初向国家计生委党组写了准备开展这项研究的报告。国家计生委张维庆主任以及委党组对此报告十分重视,并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报送了《关于申请新中国人口五十年专著立项的函》(国计生函[2001]50号)。函中说:“路遇同志是我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他于2000年在我委的支持下出版的《
《读书》2015年12期刊物汇集,精装上下两册,适于喜欢《读书》的读者收藏或馈赠朋友。
《系统辨识:多新息辨识理论与方法》介绍了线性系统与输入非线性系统的多新息辨识方法,内容包括:多新息梯度类辨识方法、多新息二乘类辨识方法、变递推间隔多新息辨识方法、基于分解的多新息辨识方法、基于滤波的多新息辨识方法等,分析了一些典型多新息辨识方法的收敛性。《系统辨识:多新息辨识理论与方法》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传授科学研究与创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特别是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的辨识课题,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