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空间分布,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杂系统中的关键一环,是制定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的前提,是各类规划合理配置要素的重要基础。本书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和人口发展与空间布局的新趋势,从全国、长三角城市群、典型城市及其代表区域等尺度,开展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化过程与形成机理研究,从开发?保护平衡、公平?效率兼顾维度进行人口空间分布预测,进而提出引导和优化人口空间分布的政策建议,可为我国新时期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中国人口通史》主要的任务是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历代人口数量作系统考证,使之形成一个能基本上准确反映各个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数据系列,《通史》的价值也主要在此。而新中国五十年人口的发展历史,可说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对于这一段历史需要认真的科学的总结,把它写成一部浓墨重彩的信史。这不仅对于中国人口学学科的建设具有补白的价值,而且对中国21世纪实现人口现代化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战略意义。 鉴于这种想法,我们于2001年初向国家计生委党组写了准备开展这项研究的报告。国家计生委张维庆主任以及委党组对此报告十分重视,并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报送了《关于申请新中国人口五十年专著立项的函》(国计生函[2001]50号)。函中说:“路遇同志是我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他于2000年在我委的支持下出版的《
本书系浙江永康籍现代教育家徐德春先生(1903—1994)的文集,收入其建国以前所撰教育专著《做学教ABC》《教育通论》两种、通俗学生读物两种,以及他发表于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教育实践、教育理论等方面的文章。作者深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影响,善于将现代教育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于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故其教育思想多有可取之处。业余时间勤于写作,多为有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著作和文章,对于今天从事师范教学和中小学教育的老师们仍有参考价值。
新编《宋人轶事汇编》二十卷,收录人物二千多人,上起五代十国入宋而主要事迹在入宋以后者,下至入元而主要事迹在入元以前者。较近人丁传所编旧著,篇幅倍增,且网罗更为齐备。全书人物编排次序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已出《唐人轶事汇编》相同,首列宋代诸帝及后妃、宗室、王子、公主,次列宋代各朝人物,由宋入元的人物,均以其活动时代先后为序;末列不易确定具体时代者,则以所出资料之年代为序。全书以人为目,主要事迹依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年代不详者则大体按类编排。对所收资料,一事而涉及数人者,悉列于主要人物名下,其它人物处则酌情以参见法提示。本书堪称宋代人物轶事的翰海,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同时饶有文化趣味,更可供读者品味赏读。
人口是其他地理要素的参照点,应成为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人口迁移的研究已经是人口地理学的标志,人口迁移是影响人口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本书通过总结中国人口迁移的历史轨迹与特征,分析我国近三十年(1985~2015年)国内人口迁移的规模、强度、流向、迁移方式、迁出/迁入地的空间结构、迁出/迁入人口的空间分布等特征;探究近三十年中国人口迁移时空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借助双组分趋势制图法、人文地理学建模学术思想,构建人口迁移时空格局机理和特征模拟的分析框架,并应用模型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的人口迁移过程开展实证研究;运用马尔可夫链预测人口迁移时空格局态势,提出未来可行的人口迁移相关政策建议。
《中国民族人口》是一套涵盖我国56个民族的系列人口专著,全国“九五”社科重点项目之一,全套分为六集,是部完整、系统地集纳中国56个民族的专著。这套系列专著不仅系统论述了我国民族人口发展变动的历史,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而且对未来民族人口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探讨了民族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它填补了中国民族人口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为第二集,主要介绍了回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仡佬族、东乡族、水族、羌族、土族、保安族、裕固族、撒拉族。
文集系作者在1979—1990年期间发表的38篇论文和研究报告,并附12篇相关报道和评论文章。分五大专题论述。 专题重点是解读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共8篇); 第三专题针对中国人口和劳动力过剩、乡村人口比例高等特点,提出人口控制的低、中、高三种预测,论证了将人口控制在12.5亿左右的政策选择(共8篇); 第三专题强调人口的变动和发展要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提出人口剩余的“黄金时代”的战略思考和人口“三三制”转移的理论依据等(共8篇); 第四专题是利用手调查资料,针对老年人口结构“金字塔”现状,提倡老年人口建立“三养”结合的框架体系等(共9篇); 第五专题论述借鉴国际经验,突出“聚居程度”人口指标,遵循城市化自象发展规律,提出全新的城市发展方针等(共5篇)。 附录文章,系社会各界对作者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的高
人口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人口数量的变动、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调整,又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对20世纪中国各民族人口状况作一个总结,留下具有时代意义的记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将民族人口研究列入“九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不言而喻,要对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人口分别进行符合人口学要求的研究并撰著成书决非易事,特别在缺乏专门研究人才、资料和经费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主编、副主编、编委和众多作者不辞劳苦,深入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的地方调查,冒着酷暑严寒坚持写作。“功夫不负苦心人”,继《中国民族人口》(集)、(第二集)和(第三集)出版之后,以世居在新疆为主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中国民族人口》(第四
《读书》2015年12期刊物汇集,精装上下两册,适于喜欢《读书》的读者收藏或馈赠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