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黎亚一家是苗族难民,1980年从老挝移民到美国。黎亚大约三个月大时,突发癫痫,被母亲抱着来到默塞德医院求诊。不通苗语的急诊医生将黎亚误诊为 初期支气管肺炎 ,开了药后便请他们离开。在以后的岁月中,黎亚频繁地进出医院,在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医生发现,黎亚的父母根本没有按指示给黎亚服药。 在苗族,癫痫被认为是一种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黎亚的父母更相信苗族传统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医生开的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在黎亚病情越发严重时,他们已经无法信任医生能够治好黎亚。 双方言语不通,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医学要 生命 ,而苗族文化要 灵魂 ,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一次次医病沟通沦为徒劳。
本书是人类学家罗杰 卡约瓦1930-1960年代关于神圣性问题研究的作品。神圣并非仅存在于宗教之中,战争、游戏、节庆、性、奢靡浪费 揭是人类为追求神圣性体验而启动的社会行为,而宗教只是神圣的表现形式之一。神圣性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感,既是个体存在的根本需求,也是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论种族、文化与信仰:先民敬拜自然,臣民膜拜圣人与君主,现代世界将主权、战争视为神圣 在这本社会人类学著作里,卡约瓦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神圣的整体图景,介绍了它的主要特征,勾勒出它在社会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呈现了它在历史中的演变。 本作承接法国社会学学派,尤其是涂尔干和莫斯的先行研究,同时综合了大量英美和德语世界社会人类学成果,并在最后延伸出作者自己关于神圣的独创见解 节日理论 。论据方面几乎涵盖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现
哮喘、食物过敏、花粉过敏、I型糖尿病、狼疮、多发性硬化症、克罗恩病 我们或多或少都认识几个患有过敏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时至今日,这些疾病似乎变得越来越多,其普遍程度已经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人类似乎是从新近这些年才开始莫名变得容易发生免疫系统失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本书介绍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并对研究中提出的全新解决办法做了深入探索。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在战胜某些感染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也同时破坏了与我们共生的诸多有机体之间的平衡。人类变得更 干净 之后,反而引发了一些疾病。作为一名长期专注过敏与环境研究的科普作家,以及一名亲身尝试过不同疗法的严重过敏患者,作者以丰富的科学研究材料以及亲身经历,说明只有恢复人体内部的生态系统,才能够应对这一全球化的 微生物大缺
职场打工人没听久坐10小时,肩颈疼痛难忍; 工作聊天爱跷二郎腿,酸爽又怕脊椎变形; 孩子学业压力大,还没长高先驼背了; 宅家 个月,膀大腰圆还驼 久坐 是很多现代人的日常,而比 久坐 更伤人的是 以糟糕的姿势久坐 ,不仅引发不良体态,健 也被 它 悄悄偷走了。全球 物理 师Vinh Pham 的客户从奥运选手、NBA球星到名艺术家,遍布各个行业。执业多年,Vinh Pham发现的真相是:不良坐姿引发的普遍慢性疼痛。 《给久坐者的12堂体态纠正课》是Vinh Pham 门为久坐人 量身打造的居家体态纠正方案,每天只需20分钟,12个简单动作,让你40岁时拥有25岁的身体。全书 括12章,详细阐释了9种常见坐姿及其影响、不良体态和久坐导 的16种恶果、获得健 体态的12个小练习以及 体态可以帮你远离10种常见的病痛。帮你远离摆脱背痛、腰痛、颈椎疼,始 持健 状态。
●遗传学起源于什么时候? 基因的真正功能是什么? 转基因作物与食物有什么益处与危害? 基因治疗如何帮助我们治愈疾病? 现代遗传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伦理挑战? 从人类祖先驯化动植物到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人人都该懂的遗传学》这本书将遗传学置于人类文化的更广阔的背景中,证明了科学是如何与文明携手发展的。 ●《人人都该懂的遗传学》属于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 新核心素养 系列图书之一。本系列图书致力于推广通识阅读,扩展读者的阅读面,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其中涵盖了哲学、心理学、法律、艺术、物理学、生物科技等诸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其中《人人都该懂的遗传学》涵盖了遗传学的发展脉络、关键节点及相关伦理学讨论,让你一本书了解遗传学的 前世今生 。
知识学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产生,并进入了分类体系,1990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首次列出 知识学 学科类目,置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大类下的 G3 科学、科学研究 ,分类号为G302。1999年第四版、2010年第五版均保留了 知识学 类目。知识学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如今对于知识学的研究是科学视角下的研究,在信息社会的环境下,研究知识学对人们至关重要。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2004年后,作者开始在南开大学开展知识学的系统研究,形成以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主体的知识学研究团队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本书则是在此基础上完成。为全面系统地研究知识及知识活动的相关问题,本书整合各学科已有的知识研究成果,构建新的知识学理论体系,对知识环境、知识技术、知识组织等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提出知识控制论等新的
解析GPT落地实践,揭示“人机关系”重要范式 彼得·李及其他两位合著者分享了以GPT-4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医学领域的诸多应用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向大家展现了一种可能出现的人-机相结合的“关系”范式,在本书中,这种“关系”范式被描述为结合了医生、患者和机器的“三方模式”。基于此,本书不只是提出了见解,也不只是阐述了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见解和问题会促使我们每一个读者作为人类个体,重新审视我们自己“何以为人”和机器“何以为机”的本质问题,进而也会拓展至“何为新型人-机关系”的问题。 重新定义未来医疗——以GPT-4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将如何颠覆医疗行业,甚至重塑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研究院负责人彼得·李全球力作,探讨以GPT-4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将如何颠覆医疗行业。全书以前沿研究为
人是文化最丰富、最活跃的载体,一定规模的人口流动,必然导致原有文化的转移。因此,移民运动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各个时代文化区域的形成、文化代表流派的产生以及著名文化人物的出现,都凝聚了众多移民的心血。 著名的 永嘉南渡 靖康南渡 等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为中原文化向南扩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迁,为南北民族文化的交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中外之间的人口迁移,有多少文化使者为西学东渐与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做出努力 移民史是中国通史的重要分支,重大移民运动同时又都是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无论对政治演变、经济发展还是文化贡献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葛剑雄先生说: 离开了移民史就没有一部完整的中国史,也就没有完整的经济史、人口史、疆域史、文化史、地区开发史、民
什么是一个“活”的神话,它的功能是什么?我们能用神话来帮助缓解我们的现代焦虑吗,还是它们加重了我们的焦虑?在《指引生命的神话》一书中,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将文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知识应用到对神话的解读,并将神话思维应用到对人类历史、东西方文明、战争与和平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的解读中。他用超越人类社会中各种幻象冲突的真理贯通了古今中外的智慧,探索了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普遍神话的持久力量,并回溯了从原始时代到当下的神话创作过程,从中提炼出了神话同一的模型及其中蕴含的智慧,以带领读者用永恒的神话智慧来应对急剧变化的当下和未来。本书是坎贝尔很重要的一本著作,是他自选的经典文集,汇集了他一生重要的学术思想,他用亲近大众的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热情洋溢的情感感染着聆听者
《 受众 传播 文化 博士文丛 美剧迷群:媒介消费与认同建构》以观展/表演范式(Spectacle/Performance Paradigm)作为研究框架,采用网络民族志、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了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作为一类新型受众的美剧迷如何通过其行为活动来实践自身的能动性,以及他们经由媒介消费在日常生活的复杂语境中所形成与建构身份认同(identity)的方式、特征和意义。
几乎所有人类学教科书都会谈及石器时代生活的艰辛,人们相信生活在原始社会的狩猎者都食不果腹,难以维生,饥魂饿鬼如影随形。然而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却在这部著作中辨析并破除了这一成见。当我们跟随他重新发现石器时代的生活时,就会发现那实际是一个丰裕的社会,人们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还组织起一种受亲属关系和社会权力等级影响的家户生产模式。不仅在生产方面,原始社会的交换活动也和宇宙神话、社会规范等价值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看看萨林斯给出的斐济、特洛布里恩德群岛、夏威夷等原始社会有趣而又广博的材料,或许我们就会理解他所说的:资本主义并不是人类历史上与生俱来的经济方式,而人类社会更普遍的经济方式也不是资本主义。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观察世界与体验生活的个体视角。 采用漫谈的形式,突出个人的体验色彩,根据作者走过的世界七大洲(包括南极和北极)以及中国34个省市区(包括港澳台)的经历和体会,通过人文地理的视角观察世界,感受人类与环境的丰富多彩,捕捉人生的体验视角,接触世界的方方面面。既是对人文地理学知识的具体化,也是世界旅行的游记随笔。在比较世界各地差异、特别是东西方特性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世界各地、宇宙万物的共性,这是一种 知行合一 加 天人合一 的观察与思考模式。 阅读这本书,在丰富人文地理学知识、了解修行者各地旅行体验的同时,可以沉浸于人类出现以来所取得的显著文明成就,感受世界的演化过程。这种一边旅行观察一边阅读思考的行为,本身就是寻道的过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万年事。激发思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