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04至1908年的《东方杂志》为考察对象,以“选报”为切入点,探讨这份杂志对于同时期报刊舆论的选择性呈现,及其在自我空间内构筑理想的舆论形态的努力。这一时段的《东方杂志》对于当时几乎所有的重要报刊均有所选择,而它如何通』对同时期报刊舆论的吸纳、过滤、屏蔽、传播,来经营属于自我的“选报”空间,是一个富有张力的论题。通过探讨它的创办契机、群体际遇、报界源流等等,有助于从一份刊物的视角观照晚清报刊舆论的整体景象。
《独一无二的作品》出版于阿德尔菲出版社成立50周年之际,它汇集了罗伯托 卡拉索在1975年到2009年之间发表的11篇关于出版业的著作。罗伯托 卡拉索在书中回顾了阿德尔菲出版社半个世纪以来出版的光辉历史。在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德尔菲出版社刚起步的时候,卡拉索谈及了他们不同于其他出版社的特点,以及出版一系列具有极高文学价值作品的策略。追忆往昔之余,他还博学地分析了政治、文化对出版业的影响。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对出版行业入木三分的见解 从封面设计的重要性到数字化普及所带来的影响,并对二十世纪文学做出了综合评述。
你接触过 小记者 这样一个新奇而富有挑战性的名字吗? 你见到过同龄人在一些重大的活动现场自信从容地采访吗? 你梦想过有一天也能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铅字,还散发着阵阵油墨香吗? 是的,只要你是一名光荣的小记者,这一切都会变成现实! 即使你没有任何基础,都不必担心, 因为你手中的这本《小记者实用手册》就是一位老师。 它将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地传授给你各类新闻知识。 它将 理论与实践并重 地手把手教会你如何采访。 它将易学、易懂、易用地告诉你办报和写作的技巧。 它会在短时间内把你打造成小记者舞台上的明日之星! 《小记者实用手册》永远为你服务,给你一个金色的童年,助你 程锦绣的未来! 《小记者实用手册》*值得你一看哟!
从赛博空间、虚拟社会到网络社会,新媒体用户的属性发生了哪些变化?由“受众”转变为“用户”,哪些方面主动性得到加强,哪些方面变得更为被动?今天的新媒体用户,一毛不拔或一掷千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从参与、分享到追求“在场”,怎样理解新媒体用户诉求的变化?自拍意味着“我拍故我在”吗?表情包是社交互动中的面具吗?如何理解网络视频直播这样个人化的媒介事件以及它所代表的群落性亚文化?红包是一种社会资本的互换方式吗?算法使得用户成为数据时代的“囚徒”了吗?人机传播盛行的未来,人还会继续是世界的主宰吗? 欢迎阅读《新媒体用户研究》一书,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新闻传播学文库》观照新媒体时代的人,探究人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新媒体作
《国际标准书号(ISBN)用户手册(第6版)》译成中文出版,目的是便于中国出版业从业人员了解国际上关于数字出版物标识的发展进程,了解在数字环境下一些术语内涵的延伸和扩展。数字出版作为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其统一标识、规范管理有利于数字出版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建立,更有利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
《媒介批评》是对各类大众媒介进行研究和批评的学术性出版物,提供了针对当代媒介的评价性言论和交流*学术资讯的平台。本期的主题文章是博客。博客太火,发100篇批评文章也难以解渴,这里发表的4篇文章只是毛毛雨。本期的其他文章涉及的面比上一辑来得宽,既讨论当代电影中神经质女性形象问题,也阐述《大话西游》等“经典变奏”现象;既解读中国妇女杂志,也分析网络情感主义;既关注《非常6+l》,也批评当代文化中的“去经典化”思潮。 我们的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媒介时代”,《媒介批评》(2005年7月创办),是对各类大众媒介进行研究和批评的学术性出版物,拟定每年两辑,为高等学校师生、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大众媒体(报刊、电视、网络等)从业者提供针对当代媒介的评价性言论和交流*学术资讯的平台。 本出版物内容栏目有:核心话
近30年的努力,我校文科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其基本经验是:遵循“加强基础,面向社会,交叉见长,特色取胜”的发展方针,从高起点研究入手,尽快进入学科前沿,并依托学校工科、医科的强大优势,走学科交叉之路,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科。具体表现在: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全国首创了“网络新闻传播”专业,在新闻传播界树立了良好的文理交叉型教学与研究品牌;教育科学研究院强化研究特色,造就学科品牌,其“院校研究”异军突起,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作者是一个专门采写突发事件的新闻记者,每一次面对那些悲惨的、流血的、暴力的、天灾人祸的场面,她没有时间恶心,没有时间呕吐,因为她要抓紧时间采访。而本书就是这位擅长突发新闻事件记者的新闻手记,在书中,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开卷,作者将告诉你真实的残酷人生;闭卷,你将明白活着就是莫大的幸福。你是否还在为生活不够安逸而埋怨?你是否还在为琐碎的问题和家人争论?你是否还在为命运的不公而自怨自艾?!看看本书,你将会深深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多彩,自然而然会珍惜身边的一切……
2016年,媒体融合成为媒体行业发展自觉, 互 联网 成为媒体深化融合新引擎,媒体融合步人了 深度融合发展期。**媒体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媒体 融合助推我国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当前,媒体 融合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新闻人口与平台成为 发展重点,垂直化产品崛起;新技术催生媒体进化, 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得到革新;法律规定为媒体融合 提供坚实保障;网络视频直播发展火爆,用户参与和 互动维度提升;报业新媒体新三板纷纷挂牌,新生资 本力量推进融合工作开展。同时,媒体融合发展程度 不均,媒体人才过度流动,新媒体评估与监管体系不 完善等内容也对媒体融合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创新 媒体机制,兼具媒体与产品思维,继续资本探索等是 实现媒体融合工作有序开展的现实路径。可以预测, 在新传播技术与**政策法规的持续影响下,媒体从
图书学应是一门对图书自身进行研究的科学。它不是图书史,也与其他角度研究图书的学科有别,更不应是所有有关图书研究的大杂烩。与书有关的学科太多了,不同种类图书的划分有分类学;书的制作有出版编辑学;书的流通有发行学;书的收藏有图书馆学;还有读者学、工具书使用法、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等。图书学的定位到底在哪里?至今,图书学体系虽然尚不十分成熟,但自认为已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即应是图书自身,它可以围绕着书的里里外外构造来论述。 全书的理论部分是总纲,其后的分论是先内容后形式。研究图书内容很容易走入分类学,直到触摸到图书内容的形成方式这一定点。因为只有就这一点展开,才可能概括成千上万本图书内容的共同点。随后的形式部分也是从图书的各个“零件”入手的。当研究到构成书的材料时,古今材料
本书对透过大众传媒所表达的针对女性身体的美学暴力和流行文化恶俗和媚俗现象,进行严厉抨击,提出身体被出售着,美丽被出售着,色情被出售着,大众传媒文化正堕落为一种消费至上的文化,身体则是今天大众传媒文化的*主角。在这个世界上,美的消费品沦为丑陋的快乐--很快就过去了,就像欲望过后的喘息。 本书对透过大众传媒所表达的针对女性身体的美学暴力和流行文化恶俗和媚俗现象,进行严厉抨击,提出身体被出售着,美丽被出售着,色情被出售着,大众传媒文化正堕落为一种消费至上的文化,身体则是今天大众传媒文化的*主角。
为了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形式,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我们组织编写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学辅导书。 自学辅导书以全考委公布的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全国统编自考教材为蓝本,旨在帮助自学者达到学习目标,顺利通过国家考试。 自学辅导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根据专业的开考情况和考生的实际需要,陆续组织编写、出版文字,音像等多种自学媒体,由此构成与大纲,教材相配套的,完整的自学媒体系统。
《拉里 金沟通现场》通篇谈的都是 沟通 ,只有读过《拉里 金沟通现场》,才真正懂得什么是 沟通 。《拉里 金沟通现场》提供的沟通技巧不仅适用于美国总统,也适用于非洲部落的乡村黑人女教师,还适用于欧洲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更适用于中国的寻常百姓。为什么人们需要沟通?拉里 金为何如此热衷于沟通,又因何使他乐此不疲?99%的答案都在《拉里 金沟通现场》中:因为沟通使人自信,沟通使人成功,沟通使人幸福。即使你对成为非凡的人物并没有任何兴趣,你的生活也离不开沟通,因为沟通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技能。不论是生活工作,还是休闲娱乐,沟通无所不在。那么,怎样的沟通才算是良好有效的沟通呢?沟通的技巧在哪里?又如何提高沟通技巧呢?《拉里 金沟通现场》为你一一解答、悉心传授。不管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也无论你处
死了两千多年的孔夫子,万万不会想到,尽管儒家提倡的“礼义廉耻 ”在这片土地上已很少有人理会,可是那本记录他生平言行的《论语》却突然火了起来。但严格地说,火的并不是《论语》本身,而是记录读了《论语》所产生的心得的那本书。几个月来,《于丹(论语)心得》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书界一道奇异的风景线。于丹和《论语》成了当今文化界时髦的话题。 本书编者平素不喜迎潮流、赶浪头。原想在本卷中避开这一趋之若鹜的话题,没想到后在编排目录时发现,竟然也有数篇文章在谈《论语》,有的是作者自发来稿,有的是受约的作者主动写来的。看来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谈《论语》的行列。 有人对《于丹(论语)心得》如此畅销大加非议,这完全不必。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倒是必需的。近些年,一些名声很大,舆论宣传铺天盖地的出
亲爱的少年朋友,你是班级里的小主持人吗?你是校园小主持人吗?也许,你从来没有主持过优秀任何班级、学校里的活动,那也没有关系。我们这本书将要告诉你的是:你也可以 做个小主持人!因为主持人工作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神秘,做个小主持人可以让你增加不少的本事呢! 当然,做个小主持人还有很多的学问:要有自信心、要有创新意识、要有想像力,还要会 说话 、会 倾听 ,主持现场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也是不可少的。 好了,你可别被这些 学问 吓着哟,翻开这本小书读一读吧,希望它能对你有所启发。 本书适合所有热爱主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使用。
新闻具有鲜明的真、善、美的属性。新闻应使人得到真的告知,善的教化,美的享受。本书从审美的角度切入讲消息写作,将审美作为徇消息水准的宝贵的参照系,研究如何才能写出好的消息,使人们在得知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
这是一部填补中国新闻史研究空白的学术专著;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展示我国古代新闻事业颠峰期的著作。 本书在全面揭示清代新闻传播内容的基础上,还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清代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后的一个时期,清代的新闻传播不是简单地重复前朝,而是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清代的新闻事业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峰。清代不仅将我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发展到了极致,还显露出向近代新闻传播过渡的迹象。虽然清代前中期并没有诞生出近代模式的新闻传媒,没有实现新闻事业的近代化,但是,历史表明,即使没有外报的传人,中国古代新闻事业也将缓慢而必然地向近代新闻事业转化。这与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本身的发展规律是相一致、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