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一本书需要想法,策划一个书系需要想法,经营一个部门也需要想法,管理一家出版社更离不开想法。总之,对出版业而言,想法就是生产力! 《如何提高编辑力》一书重点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以编辑工作为中心进行思考的能力。其核心问题包括: ·怎样找到出版渠道的新增长点? ·纸书不会死,但它的新契机在哪里? ·内容的自制和他制,各有何优势? ·如何科学地做一本图书的企划? ·成事者和任事者的角色有何不同? ·出版人应该经营时间,还是经营机会? ·何谓编辑力,何谓编企力? ·新时代的编辑人应具备哪些能力? …… 通过两岸业界数百个真实案例,作者提出了有关编辑力的种种新思考,并总结了出版人***的18种企划能力。《如何提高编辑力》一书兼具应用性和理论性,是出版人的***互联网思维实战教科
历史已经证明,出版业作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核心,如果没有文化理想和文化追求,便失去了发展的根基。而出版工作者的文化价值取向、人文素养、文化责任、文化运作能力和学术品评能力,又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文化含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文化的坚守,不仅是一种出版理念,也是一项出版实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文化市场中,能否坚持文化本位,能否坚守文化责任,对新时期的出版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书林守望丛书》的问世,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关于新中国出版人的精神文化启示录。其中反映出的经过沉淀而彰显的文化品格,尤其应该成为新时期出版工作者的精神支柱。
《出版物编校差错解析》由中共湖南 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组织编写。全书分为九个章节,以检测中心历次出版物编校质检发现的典型差错为案例,采用案例加解析的形式,对照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对出版物编校过程中常见常犯的差错加以解析,涵盖字词、语法逻辑、标点符号、拼音、数字用法、量和单位及科技术语、解题及知识性差错等多个方面。 该书案例翔实,说理清晰,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对编辑校对人员和质检人员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作为新闻出版行业乃至其他行业文字工作者的案头工具书使用。书稿由省内各出版社及大学的知名专家编写,经多次开会研讨及数年时间打磨,颇具科学性及 性。
本书通过讲授国内外信息图表的发展历程,在各类媒体上的使用情况、采编流程,以及设计原理与制作技术,帮助读者掌握信息图表编辑工作的基本原理和设计理念,通过操作训练,培养新闻信息的视觉表达思维和制作多种类型信息图表的专业技能,以应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新发展和新闻人才市场需求的新趋势。 本书在写作上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先理论梳理,后实操讲解,再案例赏析。附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制图技巧,体现出本教材侧重务实的特点。
本书是《编辑忆旧》的续集。作者在本书中继续追忆了与蔡元培、鲁迅、茅盾、叶圣陶、巴金、胡愈之、夏衍、葛琴、罗洪、徐梵澄等师友的交往,尤其是以大量笔墨细致地讲述了与老舍、靳以、郁达夫这三位现代作家之间的情谊,勾绘出《四世同堂》、《闲书》、《总退却》、《尼采自传》、《新中国版画集》、《美国文学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日译本等图书出版背后的种种细节。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网络新闻编辑理论与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两部分。上篇着重探讨了网络新闻编辑的学科建构、: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职能及编辑原则,下篇从网络新闻的信息筛选、内容编辑,页面设计、标题艺术、新闻评论等方面对具 体编辑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媒介技术发展变革对网络新闻编辑的趋势进行了分析。 本书是第二版,较版在内容上有了较大更新,旨在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的系统研究.对网络新闻编辑的理论和实际运用有所指导,从而推动网络新闻编辑实践的发展。
本书从实性出发,几乎涉及到社科期刊工作的方方面面。从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稿件的运行机制,到出版发行的各个环节,都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阐释,并且在附录里收录了有关社科期刊工作的法规文件等。本书充分体现了全面、系统、准确、实用的特点,对从事社科期刊工作的编辑来说,既是一本指导性的教科书,又是一本实用性的工具书。本书虽然是针对从事社科期刊工作的人员而编写的,但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在不同程度 ,对所有从事编辑和出版工作的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编辑忆旧》记录了作者从步入良友图书公司起,从事编辑出版事业的过程,以及对编辑出版工作的思考,并提供了大量有关三四十年代中国出版业的手的资料,特别是对进步出版工作的记述尤其珍贵。书中清晰地描绘了当年出版界和文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及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老一辈出版工作者的工作状态,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友谊,同时,也传递着一种精神,一种为理想、为民众、为社会而奋斗的责任感。
本书是作者晚年的回忆录,以其在良友图书公司期间的编辑活动为主,叙述其所见、所闻、所想,既是作者从事编辑工作的思考和经验总结,也是对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进步出版工作的综合概括。本书勾划了当时出版界、文化界的一幅活动蓝图,出版界各种错综复杂的活动和斗争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书版本采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报刊编辑实务教程》从报刊编辑流程,包括报刊产品设计、编辑策划,文字、标题、图片编辑,版面配置与版式设计,编辑法规,专业新闻编辑,电子排版等方面,阐述报刊编辑原理与实务,达到报刊编辑原理与实务的有机结合,突出应用性、创新性、实务性、可操作性。
本书研究了我国早期报纸副刊的源流变迁、编辑形态的演变规律。作者把早期报纸副刊置于多学科的研究视野,揭示了报纸副刊在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中发挥的作用,在学理层面考察了报纸副刊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填补了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市民文化消费与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定位、萌芽时期的大众文化与副刊编辑形态的建构、精英文化对副刊编辑形态的影响、传统文人的社会身份革命与副刊编辑主体的形成等问题可由此觅得门径。书后附有早期报刊文艺编辑和副刊编辑评传。
编辑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出版同,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和思想作风。编辑素质的提高,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总经验,研究编辑出版的理论和实践。编辑出版学作为研究编辑工的一门学问,说到底是编辑出版观的反映,用什么样的编辑出版观去从实践,是一切做编辑出版工作的人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每个编辑都应该关心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建设,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来充实它、丰富它,用自己的心血来培育这枝花朵,使它更加鲜艳色。这是做一个合格编辑不可缺少的一课。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由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组编
从内容来看,既有对观念的探讨,又有对具体形式、方法的研究;既有历史的钩沉,又有现状的剖析。但从整体来说,丛书所关注的主要对象和所涉及的主要内容都集中在广播电视的传播方面,而我国近20年来的广播电视媒体正处于刚刚开始、迅速发展的阶段,因而这套丛书重要的是一种跟踪式的研究,甚至是一种原生态的描述。 丛书的作者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较深学养的院校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二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它的构成不仅仅说明丛书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为实践服务,重视突出实践,也为丛书的可读性提供了保证。该丛书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成为从业人员的进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