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著名欧洲文化史家罗伯特 达恩顿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纳沙泰尔公司的数万份档案材料为基础,详细研究论述了18世纪后半期历版《百科全书》的出版发行过程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密切关联,细致勾勒出《百科全书》的 生平 ,囊括了造书、传播、盗版等方方面面,展示出启蒙运动的撰稿人、出版商、印刷商、印刷工人以及读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作为一场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运动,何以成为了一门生意。
《旧报新闻 — 清末民初画报中的广东》取材于晚清和民国初年的石印画报,包括粤港的《时事画报》、《赏奇画报》、《平民画报》;上海的《电石斋画报》、《图画日报》、《时事报》、《舆论时事报》《民权画报》、《神州画报》、《时报》、《民呼日报》;北京的《浅说画报》、《北京白话画图日报》;天津的《醒华日报》,以及画师吴友如的作品汇编《吴友如画宝》,选取其中与广东和港澳相关的人、事、物。 《旧报新闻 — 清末民初画报中的广东》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阴暗及杂编六大类,政治类包括官场、兵警、刑狱、拒约、革命等目;经济类包括经济、广告等目;文化类包括风俗、学界、妇女、中外、开新、景观、博物等目;社会类包括市井、江湖、遇灾、防疫、奇闻等目;阴暗类包括械斗、酷虐、烟毒、赌害、娼妓、匪盗等
《新中国新闻出版业70年》是从 图书出版 报业出版 期刊出版 印刷业 出版物发行业 出版技术和出版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出版公共服务 出版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出版科研 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出版对外交流合作 等方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闻出版业不平凡的历程,充分体现了新闻出版业几十年的繁荣发展。
本书分正文和附录两部分。馆藏中有创刊号者入正文,无创刊号者进附录。 正文中一刊设一条目。条目名称以刊物封面所印文字为据;刊名有演变者,取其有影响者设为条目,余者另设参见条目。每条配创刊号封面图片一帧,刊名有变化时增收图片。图片原则上以初版本封面为标本。封面缺失者,用目录页版面;馆藏无初版本者,用重版本、影印本或合订本封面。 本书共收正文条目1033个、参见条目63个、附录条目341个;收刊物封面图片1091帧。正文(包括参见条目)与附录中的条目均以刊名之汉语拼音为序。正文中刊名相同者,按创刊时间先后排列;附录中刊名相同者,按馆藏首期出版时间先后排列。
本书对全国各地目前收藏的抗战时期重要期刊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收集并整理了大批珍贵的手期刊资料,填补抗战史和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的一些空白。依据这些手资料,弄清每种期刊创刊的经过、旨趣、主要内容、总体思想倾向,将*限度地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线索,也将成为近代史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编辑、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精萃》是一部展现我国半个世纪以来装帧艺术成就的大型画册。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迎接21世纪到来的历史时刻问世,是很有意义的。 我国书籍出版历史悠久,在装帧上也不断发展变化。古代书籍有卷、册、篇、帙、函等,不同形式决定着不同的装法,从竹简发展到缣帛、卷轴、经折、蝴蝶、包背、线装等,各具特色,形成了我们民族的风格。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书籍装帧形式有了新的发展,许多优秀的画家、作家都参加过书籍装帧设计工作,鲁迅先生把装帧看作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亲自动手设计,对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以来,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指引下,装帧艺术出现了新的面貌。
作为上海市志155个分卷之一的《新闻出版分志 报业卷》,由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承编,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参编,既是整体系列的组成部分,又自为一体,独立成卷。本书突破以往通讯、消息、言论、广告、发行、印刷等纯业务性传统分类法,采用全景式、透视式分类设置章节,揭示上海报业的历史全貌、发展轨迹和内在本质。在报业卷编纂过程中,还总体设计,统筹兼顾,规划编纂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五部分卷,使各单位的史料得以更完备记载、更恰当归集、更充分利用。分卷既与报业卷有机融合,又各自成卷,相得益彰,成为报业卷的佐证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