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的宗旨,是联系世间所有爱书的朋友,倾听他们求书若渴、爱书如命的心声,记载他们访书的辛苦、读书的痴情和藏书的乐趣,从而展现爱书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追求。 本辑仍保持原有特色,由老、中、青三代爱书人谈访书、读书和藏书的经历和乐趣。本辑所收录的文章中,既有对历经沧桑劫存的老版本的记述,也有搜藏旧平装书的感受,从中认知历史,增广见闻,并使广大读者大开眼界,汲取知识,使爱书人通过心灵相通,将读书、藏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本辑《藏书家》编讫,又是春暖花开时节。《藏书系》限于编辑力量,仍每年只能出版两辑,名符其实的“春华秋实”,但仍积极争取每年的春华美丽、秋实丰硕。迄今已出版十四辑的《藏书家》。远重近轻,谈“新善本”、忆新文坛书事的文章仍然偏少。
根据几年来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经验,作者认为高职高专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管理。要充分认识文献信息检索课对高职高专学生的重要性。高职高专学生虽然不强调科研能力的培养,但也不能完全忽视。他们不仅需要在毕业前写毕业论文,做毕业设计;走进社会参加工作后,总是要搞市场调查,写预测报告,为上级领导提供产品生产和销售信息,分析市场竞争情况和发展趋势等。他们自己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必要时也要写论文,出专著,所以,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学习,不仅在校学习阶段需要,而且一生都是受用无穷的。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文献检索课的建设和教学管理,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高职院校应尽快安排开设,将文献检索的开课学期、学时稳定下来,定期检查,经常督导。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本教材力图强调实践性,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本课程时,了解大量的实际例证,增加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感性认识。除了思考题外,我们还设计了练习题,思考题与练习题都用繁体字,以便孥高大家对古典文献的认知能力以及对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练习题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也可以在课后做。我们建议教师应事先熟悉这些练习题,还可以根据旦己的教学需要增加一些相关的练习题。那些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包括一些硕士生)还可以按照“进一步阅读文献”所提供的线索自学,进而拓展和加深有关方面的知识。自学也是一种实践,大学教育最根本的特性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刘向、刘歆父于。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尤其是科技的现代化,这门古老的
《女法医手记》作者王雪梅,对生者来说,死亡永远是一个艰深的谜语,一本难以破译的密码。因为死者无法面对活着的人们讲述自己惨痛的死亡经历,因此死者和生者被一条看不见的但又真实存在着的鸿沟隔开了。这个世界上,只有法医才可能填平这条鸿沟。法医的天职就是用科学的手段,靠扎扎实实的本事,让死人开口说话,帮助他们将死亡的真相告诉活着的人们,做死亡的转述者。
《脾胃新论: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内容分概论和各论两部分。概论写中医脾胃学说的传统理论及诊断特点、论治纲要和古今名家治法。各论采用中医病名为纲、西医病名为目,分门排列,要求在符合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条件下,纲举目张,且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内含208法、180个方剂。所选用的方药,大都经过数十例,乃至数百例临床观察证明确有实效者。并坚持病机不同,则方药不同,病机相同,则方药统用的原则,做到专病专药,一证一方。同时还选录了单方验方124首,病例选介45例。《脾胃新论: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始终注意突出中医特色,文从字顺,精炼易懂。 《脾胃新论: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可供中医师、乡村医生和西学中人员临床使崩,亦可作为中、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临床课和毕业实习时参考。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据多数专家考证,它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上古乃至太古时代民族智慧在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总结和体现。它不但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而且对人体生理学、医学病理学、医学地理学、医学物候学等比西方近现代才兴起的学科对人的发现,论述还为精深、全面。 《黄帝内经》不是一部极其罕见的养生学巨著,与《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学术成就的取得以及众多杰出医学专家的出现,与《黄帝内经》无不有着紧密的联系,被
本文集是国家图书馆第九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会议主题为“走向数字时代的国家图书馆”。内容涉及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整合与质量控制、家谱数据库建设、元数据整合、网络资源与规范记录维护、智能化地图信息集成系统、数字资源的存缴——荷兰国家图书馆的实践与启示、电子阅览室与网络安全、开放源码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等。 本次讨论会经过初审及国家图书馆学术委员会的终审,评选出获奖论文44篇。其中二等奖4篇,三等奖16篇,提名奖24篇。现将部分获奖论文汇编成集,既可为本馆员工提供学术交流的方便,又可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目录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在文献生产与传播中产生并发挥着文化与学术的作用,拥有丰富知识和书写技能的文献目录学家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学科从一开始就具有知识综合的特点,直到19世纪仍被看作一切科学中最普遍最广大的科学。 文献目录学是为解决揭示与报道文献信息与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矛盾,研究书目情报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古典文献目录学以校勘、目录、版本为主体,涉及到文献编纂、古籍整理、工具书等,旨在部次条别,推闸大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使学者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现代文献目录学分为普通文献目录学和专科文献目录学,前者包括文献目录学基础理论、文献信息揭示、书目、索引、文摘的理论与技术、书目情报系统与服务、文献目录学研究法、书目控制论、文献计量
全书分八个部分,逻辑性很强,部分是“总体策略”,第二至第七部分是根据图书馆服务效益与功能提高、读者利用、服务实践、办馆成本、效益评估等关系来安排的,每部分都是一般理论在前,具体操作在后。第八部分“结束语”是“政策建议”。全书内容涉及公共、高校、科学、中专等各类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管理。可以说这有现实指导意义。课题组对全省图书馆事业作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对提高服务效益的理论和途径作了详尽的阐述,又专门对各类型图书馆的服务效益策略独立组织了多篇文章,其中不乏富含创意的见解,最后20条政策建议非常明确、具体,也许书中某些观点还有待专家评价,也许个别文章略显粗糙,但是,这部书将产生广泛影响,尤其对我省图书馆事业将起到的推动作用。
经典阅读推广是社会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经典阅读推广的意义何在?如何选择经典著作及经典版本?图书馆在设计经典阅览室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利用工具书推广经典阅读?怎样开展经典导读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本书涉及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推广的诸多方面,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务示范。书后大量的延伸阅读材料,为读者阅读本书提供了更为丰富广泛的资料背景。
《陈云文选(第一卷)》收入了陈云同志自一九二六年七月至一九四九年一月的重要著作共四十五篇,多数没有公开发表过。《陈云文选(第一卷)》内容涉及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党在白区工作等各个方面,其中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又占突出的地位。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陈云同志在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凡是他所负责的工作,都按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及时地总结经验,提出切实、正确、有效的方针政策。这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于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贡献。
密室逃生、以人为书、书脸阅读、书模表演、阅读疗愈、香氛及手作书籍……这些奇思妙想、好玩有趣的读书方式就是当下正在兴起的时尚阅读。图书馆工作者们用创新思维,让读者在汲取知识营养之余尽享读书之乐。那么这些极具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是如何策划和实施的?效果如何?留给我们哪些启示?本书将为读者展示这些活动的全流程,以期为读者提供可资参考的样本。
文献资源建设一直是近十几年来图书情报界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不但表现在发表了众多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和著作,而且其实践活动正在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但考察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的过程发现,还缺少对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这就不能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需要,尤其不能适应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需要。因此,建立新的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就成为图书情报界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书力图以建立新的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为基点,努力体现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整体性和现实性特点。整体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新的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有别于传统的藏书建设的理论体系上,把文献资源建设当成是一个整体去研究。在这个整体中,不但包括文献资源建设总论,而且揭示宏观文献资
《水浒智慧》用心理学、管理学知识全面阐释了水浒英雄们的处世哲学,处处闪耀着智慧和幽默,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本书也继承了赵玉平在“百家讲坛”主讲的系列讲座的一贯风格,通过对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独特解析,让人们在既感受了名著魅力的同时,又能从中学习感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们从轻松的讲述中,学到更多的人生经验,以此来启迪我们的心智。
中国是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存了丰富的典籍,这些典籍对我们研究和了解我国的古代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典籍图书的收藏和知识的传播。历代皇家、地方官府、私家、寺院、书院等都收藏了大量的典籍图书。同时,有关典籍的刊刻、鉴别、校勘、抄补、传录、购买、保护以及装帧、题跋、用印等等,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刊刻的图书成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因而官府刻书也成为官刻、坊刻和私刻三大刻书系统之一。自印刷术发明后,历代官府均致力于刊刻典籍以推广政教。例如五代时,后唐明宗即命国子监雕版刊印儒家经典。至两宋时亦由国子监负责中央政府的刻书工作,除儒家经典外,也刊刻经、史、子、集各部图书及佛释经藏,其所刊刻典籍称为“南
《校雠蒙拾 读韩蠡解》一书由两部分构成。《校雠蒙拾》是作者任教于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时,为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校勘学课程而编写的教材。该书从“正名”、“冯依”、“体用”和“辨讹”等四个方面阐述在校勘古籍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读韩蠡解》一文是作者校读韩愈诗作的心得札记,主要就韩愈诗中的疑难字词作考证和探讨,此研究成果在学界有一定的影响。
钱基博(1887—1957),江苏无锡人,字子泉,又字哑泉,别号潜庐。著名学者钱锺书之父。 《版本通义》主要考证并研究了中国古代图书版本,是钱基博撰写的我国现代部版本学专著。该书写于1930年,共分为四个部分——原始:记述了上古至五代版本;历史第二:记述了宋元明清时期版本的沿革;读本第三:记述了四部要籍善本;馀记第四:专记治版本的心得。钱基博在该书中较早地提出了“版本之学”的说法,并且开创性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版本学进行了专门系统的阐述,是继叶德辉《书林清话》之后又一部版本学专著。 《版本通义》早在1931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北京古籍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中国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再次出版。 在此次编辑过程中,以193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版为底本,尽量保持原著风貌。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古老的藏书楼,在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包括史话和书话两部分,较详细地介绍了天一阁的历史和现状,有重点地揭示了藏书的特点和价值,供人们在了解和探索这座宝库时参考。本书深入浅出,兼顾学术性、资料性、知识性、通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