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森纳(980-1037)素有“中东医圣”、“阿拉伯医学王子”之美誉,是中世纪医学和阿拉伯医药学医药学成就的代表。其与希波克拉底及盖仑并称为西方传统医学三巨匠。 阿维森纳《医典》是其医药学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医学的一本的、系统的医药学百科全书。《医典》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尝试着将希波克拉底和盖仑的医学论著综合整理,其中还包括亚里士多德的生理学著作,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的医药学成就,汇集了欧亚两洲许多民族的医学成果,体现了当时世界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 《医典》问世后即被世界医学界奉为“医学经典”。从12~18世纪的600年间,欧洲很多大学都采用《医典》作为医学教科书。医学教育家奥斯勒博士(1849~1919)对《医典》的评价是“被当作医学《》的时间比其他
本编收录有明一朝的人物,凡政治、经济、军事、医药、文学、美术、音乐、戏剧、收藏各方面。有著作或一技之长者,二万三千余人,其字号、室名、别称共五万余条,编列为索引。俾阅读古籍及从事文史研究者由名而求得本名,或由本名而知其籍贯、字号、室名、别称及出处,以省翻检稽考之劳。《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以别号、室名、笔名为主,世称、学者私谥也酌予收入。凡仅有表字的一律不收。《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是断代的,收自一三六八年至一六四四年左右各方面的人物。易代之,有些人颇难截然分。《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定例,凡一三六八
《古典目录学(修订本)》共有八章,除章绪论、第八章结束语外,中间的六章系按历史发展顺序、有重点地论述了历代的古典目录和有成就的古典目录学家,以及与古典目录学相关的学科,使读者能对古典目录学获得比较完整而系统的认识。全书引用原始资料较多,以求论必有据。对时贤论著中的不同论点除撷取附入外,并多断以己见,以开启读者思路。书前以《我与》一文代序,向读者自陈致力于古典目录学的途径,或可备读者参酌。书后附参考书目提要,收录近、当代学者的主要论著,特别介绍了学者的专著多种。另附《汉志》、《七录》及《隋志》代表性的三序作为阅读文献,以节省读者搜求之劳。
《脉经》是魏晋大医家王叔和毕生潜心研究编撰的脉学著作,他结合自己一生的行医经验,将众多医家,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的脉学精华都集结在《脉经》中,是对魏晋以前脉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n 虽然《脉经》写成于魏晋时期,但其中的脉学思想和诊治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后世脉学也是由此发展而来。《脉经》次系统地总结归纳了二十四种脉象,并准确地描述了各种脉象在指下的感觉。后世历代脉学著作对脉形的阐述,无不是从《脉经》延伸而来。并且,王叔和还对切脉方法进行了统一,首开脉象鉴别的先河,提出了浮与芤、弦与紧、革与实等八对相类的脉象,这对后世医家鉴别脉象有很大的启发。《脉经》也最早提出了寸口的三部九侯法,并将两手寸关尺与脏腑分别对应,极大地完善了寸口切脉法。《脉经》大量的切脉诊病经验,更是对现今切脉诊
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刘向奉诏校理汉朝所藏的图籍。刘向在每种书整理完成后,“条其篇目,撮其指意”,撰成《叙录》(或称《书录》、《叙奏》)随书上奏,后来被编成《别录》一书,是中国最早的群书提要目录。
本书由任建树先生主编,由安庆党史研究室协助,选编了陈独秀在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文体的作品890余篇。全书作六卷:第1卷(1897-1918),第2卷 (1919-1922),第3卷 (1923-1925),第4卷(1926-1931),第5卷(1932-1942),第6卷为音韵学文字学卷。按发表时间收入了陈独秀1897年-1942年发表和未发表的各类主要论著。所选文章均依据权威资料和《新青年》、《向导》、《安徽俗话报》等重要报纸的影印件精心编选和严格校对,优选限度地保证了内容的权威和准确性。
本书是一部传播学和社会文化理论教科书,作者通过一个文化研究理论的概述和五个专题的文化个案研究,阐述了文化是通过表征和意指实践构造出来的;它所使用的符号具有任意性,因而与外部的物质世界不存在符合的关系;它是一个解释的和意义的世界;表征过程的所有参与方(包括制作方与消费方)都卷入了意义的争夺,但这种争夺是通过话语的方式进行的;意义不可能是纯个人的,而是各方协商和表征运作的结果;意义总是有偏向、有优先方面的。本书的大量插图都是这一理论的精彩分析的对象。
《外台秘要方》主要介绍:王焘一生为官,曾在门下省国家图书馆“弘文馆”供职二十余载,接触到晋唐以前大量医学书籍,并探其奥秘,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资料。后因故遭贬,先后出任房陵、大宁太守。其地处僻陋,地方病、流行病盛行,多赖“经方”救助而幸存,遂发奋整理诸家医方,于公元752年编成此书。《外台秘要方》共四十卷,收录了秦至唐中期五十六位著名医家方论,约六千余首医方,并将其按疾病分为1104门。每门类先引《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等名家医论,医方、灸法及各种外治法附录其后。凡援引或题书名,或记作者姓名,许多唐以前失传医籍赖其得以流传至今。本书是唐以前记载疾病种类多的著作,首先用六卷的篇幅记载了伤寒、天行、温病、黄疸等数十种流行病证治;其次用十五卷的篇幅记载数百种内科杂病的证治;妇人胎前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