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世纪图书馆领域 代表性的著作,对于研究手稿时代的书籍和图书馆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作者在梳理了希腊—罗马图书馆历史的基础上,对中世纪早期、盛期和晚期不同地区和国别的图书馆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全景式地展现了中世纪欧洲公共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创建及发展的历史,说明了图书馆管理和书籍的形成与保护情况,展现了中世纪图书馆所取得的成就和手稿留存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引证了大量一手文献资料,列出了众多颇具价值的手稿,并以冷静、客观的视角阐述和评价了欧洲不同地区图书馆的藏书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反映了欧洲中世纪图书馆在古典著作留存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呈现了中世纪图书馆自身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本书对于中世纪史的研究者和学生而言,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 的参考工具之
伏跗室是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藏书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贞群先生一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搜集、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积累达十余万卷。作者骆兆平长期负责伏跗室管理工作,对冯贞群生平及伏跗室藏书史深有研究。 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伏跗室管理工作中的亲历的往事和藏书概况,并介绍了伏跗室所藏的古籍善本;记述了冯贞群先生学术成就、事迹年表等。
微笑态度和百问不厌固然是图书馆员服务读者时应该展现的职业品性,可我们却执拗地觉得,钻研精神和百问不倒才更能显示这支队伍的专业素养。尤其在当下,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种数已居世界,各种信息多至“爆炸”程度,高效查找合适的图书和正确的信息更是顺利阅读、学习的必须。? 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提供翻翻看看、借借还还等服务,而且必须提供能解决读者在查阅文献、获取信息时所遇问题的参考咨询服务。这才是甄别一个图书馆服务水平高下的标志。
刘蔷编著的《天禄琳琅研究》内容介绍:《天禄琳琅書目》係我國部官修善本目錄,在編纂體例方面多有創見,於清代藏書家講究版本鑒定、注重善本著錄之風氣影響深遠,直接開啟近世版本目錄學之興盛。所收録書,珠玉畢集,大多遞藏有緒,當時已詫為人間珍秘。然歷經二百餘載播遷,1093部僅餘其半,如今分散於海內外公私藏家。“天禄琳琅”藏書可謂二百年前中國國家藏書之精華,其收集、典藏、利用、散佚的過程,與國家命運相始終,在歷代官府藏書中典型性。作爲清代歷史上的重要文化事件,弄清始末源流,研究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入探討《天禄琳琅書目》在中國目錄學史、版本學史上的學術地位,對當前開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亦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作为国家“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本书是一部从管理决策需要出发分析当代公共图书馆用户状况的著作。本书采用“以生活为中心”模式为主、“以信息为中心”模式为辅的用户研究模式,对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现状及其结构进行了七项不同类型的调查;基于调查数据.系统解剖了当前公共图书馆市场需求状况,产生了一系列面向公共图书馆管理决策的分析推理,并对以用户研究降低图书馆决策不确定性的若干路径进行了探索。 本书适合图书馆管理者和图书馆学研究者阅读与参考。
《大漆中的记忆》内容包括认识大漆、大漆的故事、大漆髹饰、“非遗”里的大漆、世界的大漆、亚洲、欧洲、记住大漆、古籍文献中对漆器的部分记载、等。《大漆中的记忆》对我们更好的了解大漆很有帮助。
《南开大学图书馆珍贵古籍图录》囊括了34部珍贵古籍。这34部古籍在内容上涉及经史子集类目;在版本上既有官刻本,又有民间刻本,还有很多稀有的手写稿抄本,且不乏存世少见的定制馆藏孤本;在成书年代上更是纵跨宋元明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
《大漆中的记忆》内容包括认识大漆、大漆的故事、大漆髹饰、“非遗”里的大漆、世界的大漆、亚洲、欧洲、记住大漆、古籍文献中对漆器的部分记载、等。《大漆中的记忆》对我们更好的了解大漆很有帮助。
新媒体是艺术发展的未来和趋势,先全国诸多艺术院校陆续开设了新媒体艺术专业,《新媒体艺术概论》也是该领域无数不多的参考资料和教材。《新媒体艺术概论》内容是对新媒体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发展、特点和所包含的内涵,以及在当代艺术中的意义进行了较为概括的阐述,并对新媒体艺术的丰富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介绍。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第3版)》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