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新文化史的视角切入,梳理了中国阅读史的研究资料,阐述了中国阅读历史的变迁,进一步弥补了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结构的完整性;此外,本书还从阅读转型的现实需要出发,总结了中国传统的阅读精神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推动当下阅读文化建设、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
《中国藏书文化(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藏书家;藏书楼、藏书室;国家藏书与团体藏书;私家藏书;社会文明与藏书;文化情结;专业功力;修身与寄意等。
巴特勒先生的这本小册子对全世界图书馆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小册子篇幅不大,却涉及到了哲学、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他利用这些学课理论或方法来阐释图书馆学的基本命题,如用哲学来探索书籍与图书馆的本质,用社会学、教育学来阐述书籍与图书馆的功能,用心理学分析读者的阅读动机与行为,是历史学来分析图书史与图书馆史的内涵与馆员基本知识素养来源。巴特勒讲到的: 书籍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机制,而图书馆则是将这种记忆移植到活着的个人意识中的社会装置。 这一句论事,被无数图书馆学著作所引用,嫣然成为了图书馆学理论的名言。可以说,巴特勒先生的这本小小的册子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思想的基础。
本书梳理了我国阅读推广活动及其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未来,介绍了海内外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经验,为我国图书馆进一步做好阅读推广工作提供 了 理论、方法和实践上的指导;同时,又从学科意义上提出了专业性的研究意见,是阅读推广人扩大知识视野、储备行业业务技巧和从事专业研究的参考指导书。
《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是一部以面向家庭阅读推广人为主、兼顾家庭阅读传统与文化的普及型读物,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家庭阅读传统与文化,从源与流的角度大致介绍了中外家庭阅读传统、中国传统家庭藏书文化及书房布置、现代家庭藏书构建及家庭阅读氛围营造、家庭阅读方法等;第二部分侧重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分析图书馆在家庭阅读推广中的作用与意义,重点介绍图书馆家庭阅读书目的编制、家庭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与品牌建设,并配套遴选若干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案例,以期为图书馆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本书以公共图书馆的讲座的设计和组织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公共图书馆讲座活动的历史、专业设计、资源组织、活动宣传的工作方法以及讲座主持人、衍生产品的培育。本书作者均为工作在图书馆一线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讲座运作经验,其阐述的内容深入浅出,能够使读者能够迅速入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帮助读者在阅读推广,提高全民素质方面,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经典阅读推广是社会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经典阅读推广的意义何在?如何选择经典著作及经典版本?图书馆在设计经典阅览室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利用工具书推广经典阅读?怎样开展经典导读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本书涉及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推广的诸多方面,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务示范。书后大量的延伸阅读材料,为读者阅读本书提供了更为丰富广泛的资料背景。
阅读是人类*美的姿态!随着 书香社会 建设的不断推进,阅读推广和全民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书作者为国家图书馆一线员工,长期致力于阅读推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本书来到图书馆,除了采编阅藏,还会经历什么?本书以一本著作在图书馆的 旅程 为线索,作者结合自身十余年的实践经历,将图书奖、学术讲座、阅读之旅、读书推荐、图书漂流、公开课、地铁图书馆等阅读推广项目贯穿起来,向读者全面介绍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深入剖析了全民阅读所处的困境。在当前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社会环境下,本书的出版可谓正当其时。
《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公共图书馆系列:公共图书馆管理实务》从实务的角度,向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者介绍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知识、内容、思路和技巧,内容包括概述、战略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用户管理等。
唐弢先生藏有许多新文学作家的重要作品,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胡适、周作人、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几乎全有,而同一部作品的各种版本也多有收藏。唐弢先生的藏书可谓“精、足、早”。他是当之无愧的新文学版本收藏家。唐弢先生藏书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本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他所藏本近600种,涉及巴金、茅盾、戈宝权、施蛰存、黄瓽、钱锺书、楼适夷、郑振铎、夏衍、张天翼、叶圣陶、曹禺、丁玲、赵家璧、骆宾基、傅雷、阿英、姚雪根、柯灵、辛笛等上百位知名作家。 本书选择贴近藏书家以书传情与审美心境的新视角,于其有特色有题字的封面、扉页或页,据原书版样彩色印刷,使读者能够走进历史风貌的原生态情境,感悟收藏所带来的美丽和温馨。
本书主要是在客观梳理中西编目思想的发展脉络、追溯世界编目学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编目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进行客观而详尽的分析,为今后我国图书馆编目工作及书目服务提供新的理念和理性思考,弥补国内编目思想史领域的研究空白。 本书力求强调整个文献编目史的完整体系,共分八章。章以西方编目思想的早期探索为开端,阐述19世纪西方编目*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的一系列重要的先行理论,探讨世界两大编目体系的形成、现代西方编目思想的深刻变革、世界书目控制的终形成与发展;本着以西带中的理念,第二、三章探索了中国古代文献编目思想的主要理论成就以及中国近、现代文献编目思想的发展历程;第四章介绍了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概念模型;第五章介绍了《国际编目原则声明》的产生、内容及与巴黎《原则声明》的比较;第六章介绍了AACR2的*修订
招标投标总体来说是商品交易活动的*运作方式,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采购手段。图书采购长期以来一直是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图书招标采购近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林泽明、钟萍编著的《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实务》从环境背景分析、业务特点分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三个方面着手,较系统地分析论述了图书招标采购的相关要点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在内容取舍和篇章结构的设计上力求理论和实用并重,注重数据的丰富准确和对历史脉络的梳理。 本书信息量大,参考性强,适合从事图书采访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以及图书馆管理者和采访工作者阅读,对出版发行行业从业人员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主要内容围绕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员展开,力图能够概括地展示数字时代图书馆实践和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全书回顾了图书馆发展历史,介绍了图书馆的概念、职能,梳理了传统图书馆适应数字信息技术,经过图书馆自动化阶段,向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转化的进程,并且赞同当前及今后很长时期内,图书馆将以复合图书馆形态存在的观点;同时,分析了制约和影响数字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技术、经济、文化、法律环境。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实践,要求图书馆学研究创新,本书介绍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学的基本特征和研究课题,以及对图书馆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图书馆哲学。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实践的主体,本书分析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的队伍结构、职业素养与任职资格要求、图书馆职业伦理、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和图书馆员从业资格认
图书馆是人类积聚知识的宝库,是传播、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中心,在保存文化遗产和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将在多元一体化中求生存、得发展,这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图书馆正面临重大变革,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的突破,正在把传统的、分离割裂的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地。现代化的图书馆拓展了人们访求信息的能力,改变了人们使用信息的方式,使我们看到图书馆事业的光辉前景。但真正达到这个前景,还要经历一段艰苦复杂的路程。 图书馆馆长作为图书馆的决策者、人类知识的守护者、知识和信息的重要传播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整个图书馆事业中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图书馆馆长们经过不懈努力,已带领
刘相金主编的《山东大学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汇编了山东大学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职责范围与岗位职责,业务管理与细则,读者须知与管理,人事与行政,领导班子建设与党群工作等内容。其中,详细介绍了特藏文献的管理、古籍修复与数字化管理等。
针对电子阅读产业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受众市场的深入调查,研究阻碍电子阅读市场迅猛发展的主要问题与不利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针对读者在电子阅读中媒介接触习惯、选择性接触偏向、接触满意度等方面,展开调研,研究不同读者在电子阅读过程中呈现的不同需求特点,为电子阅读的软件开发提供指导,为改进电子阅读内容与服务方式提供借鉴,为传统出版产业开拓电子阅读市场提供参考。
综合报告、发展概况、发展成就、发展思考、未来展望、分报告、分报告一:国家图书馆、分报告二:公共图书馆、分报告三:高校图书馆、分报告四:专业图书馆、分报告五:其他系统图书馆、党校图书馆、军队院校图书馆和医院图书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