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作品编年系地谱》是王兆鹏、陈冠明主编《唐宋文学编年系地谱丛刊》中的一种。范仲淹(989 1052),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主持 庆历新政 ,留有各体作品八百余篇。本书全面梳理范仲淹一生行实事迹,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作品的写作时地逐篇考察,为之编年系地;亦对其作品的内容、意旨作提示与说明。范仲淹一生崇尚士人风骨,倡导和践行 先忧后乐 精神。此种风骨与精神,可借本书全面而立体地得到展现。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本书为溅宾四先生全集正文之*后一册,主要以不易归类之零篇或前此成书失收及新得之短文,汇编而成。全书共分序跋、杂文、书札、诗联辑存、晚学拾零五部分。 *部分哼敝类。共四十三篇。*前两文为先生早年任教小学时之作,特具纪念性。盖先生笃于友于,长兄声一先生于民阁十八年辞世后,为表追思,曾编钱声一先生纪念文集,当年曾寄送各图书馆收藏。先生辞世后,编者为整理全集文
本书是语言学家吕叔湘教授自己选定的文集,共49篇,内容涉及汉语语法研究、汉语词汇研究、古籍校勘、语文教学、社会语文生活等,均为吕叔湘先生学术研究的名篇,反映了吕叔湘各个时代的学术思想。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批判旧的思想,开创新文化方面有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倡导文学改良、整理国故、民主与人自由、科学与实验精神、新学术新思想等方面有很多创获,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胡适在完成其名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之后,投入到了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包括先秦诸子、中国中古思想史、戴震学术、孙中山的学说等方面。本书将胡适过于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的重要研究成果搜集成册,以方便读者阅读,是学习和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书籍。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批判旧的思想,开创新文化方面有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倡导文学改良、整理国故、民主与人自由、科学与实验精神、新学术新思想等方面有很多创获。胡适对佛教的研究亦有革命之功,对佛教传承、佛教文献提出了很多大胆的看法和新的思想,虽有些仍值
本书是王兆鹏、陈冠明主编《唐宋文学编年系地谱丛刊》中的一种。本书含游酢、杨时、黄公度、崔与之、李昴英等五位宋代闽粤作家的行年系地谱。游酢、杨时为福建道学先驱与集大成者,也是 程门立雪 的主人公;黄公度为福建人,是宋高宗绍兴八年状元,诗词文俱佳,交游者众多;崔与之、李昴英为师徒,既是岭南文学鸿儒,也是爱国名士。本书在参详前贤诸作及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考订谱主一生行踪、仕途、交游、创作,以还原谱主行年经历与生活场景,展现谱主及其族群的行实脉络。
流放 在中国古代刑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对此鲜有深入的研究。清代流放具有流放类型的多样性、流放法规的复杂性、流放对象的普遍性和流放历史情境的独特性(流放至清代制度臻于完备,又在清末的法制改革中被废止,成为一种过去时的刑罚)等特点。作品以有关档案、官书、律例为基本资料,采取以史为经,以法为纬的分析方法,力图从史的视角考察清代流放制度形成、发展变化及其成因,从法的视角考察清代流放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制度规范及其实施情况,以期 重新认识传统法律制度,尝试重建清朝的 法制帝国 ,不仅有裨于深化对清代法制与社会的认识,而且对当今法制建设有借鉴意义。
戏曲文物是指含有戏曲相关内容的历史文化遗存。百年戏曲文物研究,几代学人或专研、或旁及,筚路蓝缕,成果卓著。戏曲文物研究是专门以这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与戏曲相关的实物史料为研究对象,考察论证有关戏曲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面貌,借以观察戏曲艺术形态的变迁历程,探寻戏曲艺术本身、戏曲与人、戏曲与社会之间的文化景观的专门领域。戏曲文物的种类多样,本书纳戏曲图像、戏曲雕塑、戏曲碑刻、戏曲抄刻本、舞台题壁、戏曲服饰等类型;关注戏曲文物,略涉演艺遗存;图文并呈,多述形态,既有个案戏曲文物的辨析,也有研究方法的分享,并且对戏曲文物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回望与反思,期望既能为相关专业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又能为戏曲从业人员提供了学习的途径,亦能为戏曲爱好者、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提供丰富的戏曲文
费孝通是中国民族学的奠基人之一,从1935年进入广西大瑶山展开实地调查开始,对民族问题不同层面的关注与研究贯穿其整个学术生涯。如果说《花蓝瑶社会组织》是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民族志研究的初步尝试,那么1950—1951年参加“中央访问团”负责贵州和广西的访问工作,则是他进行民族研究真正的开始,其后还部分参与了“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这些工作不止体现于对边疆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变迁过程进行研究,对新中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建言献策,更体现在他对建基于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民族”定义和民族理论的探索与构建中。1988年发表的长文《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即是其长期思考的结晶,费孝通在其中以民族学的视角概述中国历史,并提出一种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认为中华民族是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这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