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是自己写给自己的隐秘手书,《箴言录》开始也只是在沙龙里口耳流传,直到出现了多有错误的盗印本,作者才不得不自己将其整理付梓。这两部书都不是为出版而作,不意却成为经典之作,甚至有一本还成为今天中国的书.虽然说它不仅留传、而且也流行总归是一件好事——和时下坊间许多书相比,“与其你流行,还不如我流行”呢!但是,它的流行的确和作者、也许我还可以说和译者没有多少关系。它们的确不是那种好读又实用的书,读它们是很要费些力气的,而且还可能让人感到不安——为什么我不能还有另一种生活, 不能让我的生活还有更具精神性的一面?甚至还可能让人感到不快——难道我的内心真的还有这样多不洁的东西?但是,好书终究还是好书。对的一类书,我们要努力去配得上它,而不是由它来迁就我们。
《中西哲学智慧》为提高大学生对人文科学的哲学素养,用中西哲学比较的方法,揭示中西哲学大师们对于存在本质和人生意义的寻求与解释。《中西哲学智慧》既是人类抽象思维史的历史描述,又是人生价值意义在中西比较视角下的总结性叙述。
自从苏格拉底 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 后,哲学的研究课题开始致力于解决现世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增长智慧?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怎样生活得更幸福?怎样享受爱情的甜蜜?怎样去除烦恼和痛苦?诸如此类,主要是生活中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和心灵上一些很微妙的问题。哲学家们研究来研究去,终于发现, 真理 并不复杂,不过都是一些幼年时就已经懂得的最简单的东西,一些基本常识。人们之所以变得越来越愚钝,越来越痛苦,是因为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地用一些不必要、不恰当的东西填充自己的头脑,使思想变成了一团乱麻,以致忽略了那些最简单的东西。 真理 不在别处,就安放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只不过人们以为它们是再也用不着的东西,信手扔下,再也想不起来了。 《缺失的哲学课: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常识》并不告诉大家那些所谓
托马斯·库恩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富争议的学术人物之一。《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出版之后。库恩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范式”和“不可通约性”概念的澄清和维护上。1980年代以来,库恩越来越倾向于从语言的角度,重新阐释在《结构》中提出的哲学主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库恩后期“语言学转向”。《后期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研究》分析了库恩从早期的自然主义立场。转向后期先验语言分析的认知根源。在捍卫不可通约性概念的论战中。库恩引入分类词典理论,提出科学革命就是语言革命,科学共同体就是语言共同体,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学习而不是语言翻译来理解过去的科学理论,从而回应了分析哲学家们对不可通约性概念的批评。最终,库恩发展出一种后达尔文康德主义知识论立场。
经营者何以成功?这是诸多在经营道路上徘徊的经营者,始终苦苦思索但又很难求解的命题。在《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精装版)》中,稻盛和夫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把经营企业的哲学回溯至人生乃至宇宙万物的原点去思考,从人类存在、生存价值、宇宙、造物主这些宏大而又略显抽象的内容谈起,一步步逼近对人的本性的反思,进而推论出人应当怀着利他之心磨练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赢得经营的成功。没有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只有通俗易懂的娓娓道来。稻盛和夫就像拉家常一样告诉你,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是相通的,经营的成功源自正确的人生哲学。对于想要了解稻盛和夫经营成功背后秘密的读者来说, 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
《面对危机中的世界》收录了克里希那穆提在欧洲的系列演讲。这位智者告诉我们:我们居住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混乱,越来越险恶。而外部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投影,因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对世界现在这个样子负有责任。他我们去实现完满的爱和美、完满的慈悲和自由,了痛苦、伤害、追逐、恐惧,了自私自利,也了思想和时间,同时又能让我们和谐平衡地生活在这个混乱而疯狂的世界中。 看清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是看清我们自己生活的步。克里希那穆提告诫我们:只有洞察这充斥着暴力和冲突的外部世界,才能真正懂得自己;只有脱离尘世的法则,才能不为世俗生活所累。如果我们对世界上的残酷现实视而不见,如果我们把自己和他人割裂开来,必将误入歧途。什么样的心智才能应对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是什么阻碍我们获得这样的心智?这位精神大师
1983年,88岁的克里希那穆提,这位20世纪最的精神导师,来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奥哈伊山谷,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他的松木别墅里,每天清晨,他躺在床上,在不受任何打扰的情况下对着录音机进行口述。大师对世界最后的体察与省思,在此坦率而直接地表露无遗。 此时此刻,他对一切生命之间的真实关系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与细微感受。从对个体生命的评说到对自然诗意盎然的冥想,再到对死亡淡定从容的沉思,他的话语犹如澄明的泉水涤荡敲击着世人的内心深处,让人们在自我的迷失中感到清澈的光亮。我们如此靠近他,就好像瞬间进入了他的意识一般,在精神探索的尽享其深邃与博大。 当人们凝望那片依然美丽多彩的落叶之时,也许可以深入了解并感悟到自己的死亡,不是在终结之时,而是在开始的时候。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情,
《与真理为友——现代科学的哲学追思》是李建会多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的汇集。本书内容全面,横跨生命科学哲学、物理科学哲学、复杂性科学哲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领域;研究比较深入,作者熟悉外科技哲学领域的进展,掌握的材料比较丰富,对一些问题,特别是生命科学哲学的问题和计算主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比如人工生命的哲学,是作者首次在进行研究的。因此,本书有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本书的出版对我国科学哲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将会起到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