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法是心理学领域探讨思维过程和认知结构的重要研究方法。该法在20世纪上半叶遭到行为主义者的质疑,以至于人们不再将口头报告视为数据,直至《心理认知研究口头报告法》作者在80年代对该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提出新的理论框架,白才重新得到研究者的青睐。 《心理认知研究口头报告法》为口头报告法的不二之作,系统介绍了口头报告(包括出声说话、出声思维、回溯式报告)的理论框架和实验步骤,并给出了口头报告的编码和分析方法。
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人类产生巨大冲击,以及德雷福斯基于海德格尔哲学对计算机的能与不能进行深度剖析的双重背景下,本书的作者们基于现象学分析了德雷福斯对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提出的质疑,讨论了德雷福斯对现代形式的笛卡儿主义所做的现象学批判,聚焦于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领域对其现象学观点做了反批判,并论述了德雷福斯的实践现象学在情感、宗教等领域的应用。本书不仅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哲学界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物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生物基础的一门科学,它试图从生物学和演化学的角度对感知觉、认知和行为进行解释。 《生物心理学(第10版)》取材广泛,综合了比较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药物学、神经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研 究成果,详细探讨了大脑与神经系统的解剖、感知觉加工、运动控制、动机情绪、精神障碍、学习与记忆、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理论及观点,着重解释了行为及心理现象背后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全书内容有趣、文字浅显易懂;书中的插图色彩鲜艳,大小适中,标识清晰。《生物心理学(第10版)》适合心理学、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广大师生和研究者使用。
这是一本实用的心理自助手册,以人际沟通分析(TA)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生命发展周期七阶段循环理论为基础。该理论对发展心理学中著名的埃里克森人生发展阶段理论加以改良,提出了发展循环的概念,更加系统和实用。全书详解了生命发展周期的七个阶段——存在、行动、思考、身份、技能、再生、再循环,描述了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常见特征、发生偏差时的表现、循环被破坏时的影响,以及更重要的,如何通过练习修复被破坏的循环,重新获得发展的力量。书中给出了作者临床中遇到的大量实践案例。将此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所反映出的发展困境当中,将帮助读者突破生命发展的阻碍,重获幸福快乐。 高校智库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助(SK2020ZK04)。
人既是文化的存在,也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塑造大脑成为解释人类心理及行为的新视角。近几十年来,研究者采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在神经生理水平上得到了文化影响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有力证据,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了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拓宽了心理学研究的思路与内容,促进了对该领域问题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促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学研究的对话。 《文化、心理与脑》以脑科学时代下的心理学研究为线索,梳理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认知、语言、情绪、自我、文化适应以及社会态度的主题研究;从基本概念到行为研究,再到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介绍。
生物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生物基础的一门科学,它试图从生物学和演化学的角度对感知觉、认知和行为进行解释。 《生物心理学(第10版)》取材广泛,综合了比较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药物学、神经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诸多学科的近期新研究成果,详细探讨了大脑与神经系统的解剖、感知觉加工、运动控制、动机情绪、精神障碍、学习与记忆、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理论及观点,着重解释了行为及心理现象背后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全书内容有趣、文字浅显易懂;书中的插图色彩鲜艳,大小适中,标识清晰。《生物心理学(第10版)》适合心理学、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广大师生和研究者使用。
《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具身认知研究》由何静著,主要内容:传统认识论基于思想与身体的分离,因而容易导致还原论的弊端:而具身认知从“主客”融合的哲学判断和认知一行动的身心体验实验作为分析工具,开辟了认知与身心状态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等新领域,提出了知觉和行动受制于身体体验等重要结论,丰富或修改了传统认识论有关知识、行动和主体反思等的基本看法。《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具身认知研究》通过借助病理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等经验性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身体是如何通过身体意象和身体图式对我们的行动和认知产生重要影响的。
本书内容共分六编:编是“字词识别”,主要收集了字词识别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二编是“字词语义提取”,这是作者研究生期间就开始探索的领域;第三编是“词汇认知”,体现了近年来在汉语词汇认知研究上的成果;第四编是“语言理解和写作”,主要包括句子理解、课文理解和写作心理等方面的研究;第五编是“评议与认知的关系”;第六编是“语言与社会认知”,主要是对社会语言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本书是一本关于感知心理学的专业教科书,主要内容包括:感知心理学起源、主要研究方法、有关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内容、视觉系统、基本视觉功能、颜色视觉、形式感知、空间感知、恒常性和错觉、感知发展、听觉系统、定向感官、皮肤与触觉、味觉、嗅觉、时间感知等。全书一共19章,涵盖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兼顾了广度和深度,适合于作为医学、心理学、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军事操作员和飞行员训练等方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本书特色: 内容清晰易懂,读者不需具有超过基本心理学的知识和生物学专业背景 各章基本自成体系,便于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做取舍 书中包含几百幅插图以帮助学生演示和验证重要概念 每章开始有主题概述,章末有小节和学习问题,并附有本章关键术语 第5版对每章内容都做了更新,增加了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众多的网络使用者中,只有少数人会成瘾,而绝大多数人可以正常使用?如果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了解了少数成瘾者成瘾的根本原因,我们就可以通过正确的策略防止青少年成瘾,预防应该是根治网络成瘾的治本方法。对成瘾因素的研究因此成为了研究的核心和前沿。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成瘾的家庭生活因素,二是网络成瘾的人格因素。很多研究结果对成瘾行为的预防具有极好的参考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内在的认知加工特点和态度价值是更加深层的因素,而这些因素的研究和探索似乎更加本质,对这个方面的训练不仅是预防网络成瘾的根本,也是校正和治疗成瘾者的有效方法。 正是基于这个想法,我们开展了对网络成瘾行为的认知和情绪加工的研究,这个研究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