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中译本修订版)是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这本书的出版有着三十多年的酝酿过程。*初的灵感来自津巴多教授为研究生开设的 态度改变原理 讨论课,后来在在津巴多教授的研究生李 罗斯、朱迪 罗丁和埃比 埃布森(现在都已成为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的协助下,先后出了两个版次的《态度影响与行为改变》。之后在1991年与司法心理学家利佩教授合作,增加了社会影响在司法、健康与幸福服务中的应用内容。本书出版后深受社会心理学专业人士的认可,成为研究社会影响过程的参考书目。同时也深受普通读者的喜爱。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你是如何影响他人,反过来又是如何被他 人和其他系统性力量所影响的。本书包括
戴维 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美国700 多所大专院校社会心理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心理学爱好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本书译自第11 版。 全书共分四编: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第1 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着重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价值观对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内容,为读者系统完成后面四编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编(2~4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涉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等内容。第二编(5~8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彼此影响和联系,深刻剖析社会影响的威力。涉及态度与行为的文化根源、社会服从的力量、说服的原理和群体影
《当大脑坠入爱河》 为什么同事一起工作,和家人欢聚一堂,我还是觉得很孤独? 孤立带来的痛苦感觉都是消极的吗? 感到孤独是因为我们不善社交吗? 长期的孤独如何让我们的身心受损?如何修复? 每个人的孤独会有差别吗?你是不是深陷孤独而不自知? 我们内心的孤独感可以消除吗?如何消除? 我们如何摆脱孤独?悦纳孤独?享受独处? 我们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成为人群中的小太阳? 本书揭示了 孤独 从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对人产生的深层作用机制,并以此来警醒人们重视孤独、改变孤独现状,向着更加阳光、积极、人际密切的方向发展。书中通过分析孤独的大脑成像、血压分析、免疫反应、压力激素、行为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展现孤独对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亚于吸烟,并阐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社会心理学》是培生(Pearson Education Ltd.)出版的经典教科书之一。作为一部翔实而均衡的社会心理学的入门读物,问世数十年来,再版十余次,更被译为多种语言版本,对专业学生与普通读者均有深广影响。 在第13版中,作者着眼社会与理论研究的发展变迁,做出大量修订更新。尤其关注到网络及新媒体对社会生活和心理的重要影响,透视互联生活的本质与可能性;增加情绪议题的系列研究,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体验更有机联结;专章探讨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克服逆境,实现幸福生活,为读者提供更真切有效的助力。 通过社会心理学 觉知真实自我,理解复杂社会,建立有效连接。
马克思曾说: 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 人只有与社会发生关系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时代变化与社会变迁。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在心理层面,人们也随之不断地涌现出新的体验与新的感受,新的语言和新的行为也由此产生。 《社会心理研究》系统介绍了当代国内外热点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全书分上下部,共有四篇:篇是个体与人际篇,第二篇是群体与群际篇,第三篇是社会与变迁篇,第四篇是本土与文化篇;汇集了37个研究主题,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涉及六大方面:热点问题、现实问题、难点问题、研究主题、中国主题、倡导主题。这些研究主题的展现具有很强的结构化,从概念到理论、到测量、到机制、到未来研究展望。几十位有着强烈学科情怀和学术使命的作者,多是这个研究领
民族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心理学与人类学、民族学交叉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在民族心理学内部,既有人类学的质性研究取向,又有心理学的量化研究取向,既有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又有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两种研究取向长期相向而行,却较少沟通。本书是整合两种研究取向的尝试。本书包括七编:民族心理学引论、民族意识论、民族认知论、民族语言论、民族动机论、民族人格论、民族交往与民族心理健康论。本书体系新颖、内容全面、资料丰富、文笔流畅、可读性强;既重视民族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重要理论的阐述,又重视具体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介绍,也重视具体研究成果的说明。本书对国内已有民族心理研究成果做了系统总结,同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对民族心
《理解人性》: 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曾经在维也纳人民学院的露天讲坛,举办每周一次的面向公众的心理学讲演,该演讲持续了一年多时间。《理解人性》正是由这些讲稿汇集并加以整理而成,旨在使普通大众了解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时对这些原理在日常关系处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阿德勒所指的日常关系不仅包括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同伴的关系,还包括人的生活风格。 本书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篇 人的行为 ,下篇 性格科学 ,共13章。总体而言,阿德勒通过本书想要达到三个目的:指出个体的错误行为在如何影响社会和公共生活的和谐;教会个体认识自己的错误;指导个体如何融入社会生活。换句话说,阿德勒写作《理解人性》的基本动机之一,是要使人们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关于人性的科学,获得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
首版面世30年以来,本书已成为全美300余所院校的指定教材,这些院校包括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作为一本适用于生理学、生物心理学等课程的专业教材,本书兼顾学术专业性和可读性,系统阐述了生物基础与行为的动态交互机制。 作者卡尔森教授携合著者伯基特副教授,将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汇聚于本书,终呈现了这本生物心理学入门教材的版。书中新增了行为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同时提升了美术和视觉材料在教材中的比例。每一个章节段落均标识出核心知识点,构建了生动活泼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阅读学习体验。
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害怕和人打招呼,能发消息绝不打电话,宁愿在家待着也不想出门,出门必须戴耳机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会频繁出现以上场景?这本书是专为社恐患者写的自救指南。书中两位作者借助多个具体案例,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思考,描述了长久以来不计其数的人们难以言喻的痛苦。他们以一贯的教学原则及专业态度,为不同人群提供帮助,试图对他们恐惧的原因及其基本原理做出解释,同时也为每个人走出社交恐惧症指明方向。
《偏见的本质》 本书深入洞察了人类经验复杂性的核心话题 偏见与歧视 ,是人格心理学之父戈登 奥 尔波特的里程碑式著作。 在本书出版之前,心理学界普遍认为 偏见 只是个别的、品德有缺陷的个体所持有的恶劣信念,只要大多数善良的好公民与这些 害群之马 划清界限,就可以把偏见的影响降到。而奥尔波特以雄辩的论述和大量来自实证研究的数据证明了,偏见是人类认知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必然产物,而想要解决偏见造成的问题,就需要探究和改变其深层根源。 自195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偏见的本质》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奠基性著作。即使是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虽然关于偏见的细化研究比起当时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奥尔波特这本经典著作仍然不减其魅力,始终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案头之书。 《为什么》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所给定的理由以
该书运用物理学上的力学原理分析人的心理及其变化的轨迹,提出“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的观点,深入揭示了人与人的复杂关系,他还联系中国历史上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指出了“人事变化之轨道”和“世界进化之轨道。”并对当时在中国思想界影响颇大的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学说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进行了批判。 本书再版的封面采用了1936年成都公论社版,封面是思想家、辛亥革命元老吴稚晖的题字。吴稚晖,字敬恒,生于1865年,卒于1953年,其人才气横溢,举止怪异,被称为“吴疯子”、“民国怪人”,与李宗吾的特立独
《绝非偶然》的作者埃利奥特 阿伦森是二十世纪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曾荣获美国心理协会全部三项大奖:杰出教学奖、杰出著作奖、杰出研究奖。他所著的《社会性动物》被誉为 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 一个性格腼腆、资质平平的小男孩,在无财无势的家庭中长大,如何成为举世闻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年少时哈佛大学望洋兴叹的 笨小子 ,十年后竟成为哈佛大学教授?在《绝非偶然》一书中,阿伦森用自己的经历阐明了社会心理学的真义: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个人可以不受儿时不愉快经历和个性缺陷的束缚,通过自我完善成就可能的自我。 此外,作者在书中详述了社会心理学许多具代表性的实验,从理论假设到实验过程再到最后的结论分析,每一步都清晰可见。如果你对社会心理学实验和理论感兴趣,这本书无
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美国700多所大专院校社会心理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心理学爱好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本书译自靠前1版。 《社会心理学(靠前1版)》共分四编: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应用社会心理学。靠前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着重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价值观对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内容,为读者系统完成后面四编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靠前编(2~4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涉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等内容。第二编(5~8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彼此影响和联系,深刻剖析社会影响的威力。涉及态度与行为的文化根源、社会服从的力量、说服的原理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谋生之道 定价 25.00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 开本 大32开 作者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页数 ISBN编码 9787510805608 内容介绍 我们 之中,至少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读书、在劳动、在伤脑筋。这是为了什么?只为了一件事一为现在和以后的生计而努力。所以,谋生之道这个问题,实在是我们每个人*切身又无法漠视的重要课题。 克里希那穆提在本书中探讨了我们每天都须忙碌,却并不一定都肯投入的工作方式。置身于疯狂地生产、制造、消费和浪费的世界中时,我们很少有人花时间去想,我们的工作是否在扭曲自己?是否在危害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能否
【全2册】精神分裂症治愈手册 不存在的人:从精神分裂、人格解体、离体体验 探索自我感从何而来 定价 147.00 ISBN编码 9787111575030 不存在的人:从精神分裂、人格解体、离体体验 探索自我感从何而来 定价 49.00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8月 开本 32开 作者 [印度] 阿尼尔 阿南塔斯瓦米(Anil Ananthaswamy) 页数 0 ISBN编码 9787111575030 内容介绍 格拉汉姆得了科塔德综合征,他声称自己已经脑死亡,用各种方式尝试自杀,他会去墓地,在那里待很长时间,因为他觉得在那里时才是和自己在一起。 戴维患上了身体整合认同障碍,一直想切除自己的腿,他觉得这条腿虽然长在自己身上,却不像是自己的,反倒像一个入侵者。 扎卡里经常出现癫痫发作,发病时似乎获得了超自然的体验,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作者作为交互分析理论的创始人,艾瑞克·伯恩为当代心理治疗的发展注入了富有创意的篇章。1961年,他的《沟通分析心理治疗》一书的出版,奠定了沟通分析流派的基础。1964年,《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大获成功,成为美国的书,沟通分析的知名度由此大大提高。伯恩认为,沟通中的游戏是造成人们心情沮丧、彼此伤害的重要原因。伯恩是一位有心的心理学家,他将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游戏一一结集,根据出现情境的不同,分为生活游戏、婚姻游戏、聚会游戏、性游戏、地下游戏、咨询室游戏和好游戏等几十种,一一加以命名、讲解、分析和研究,使读者透过这些游戏可以对自己、对沟通对象、对生活中的搭档或配偶,有更为清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