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既可以作为一种正式的心身练习,也可以作为一种觉醒的生活之道,让我们可以持续一生地学习、成长、疗愈和转化。《多舛的生命:正念疗愈帮你抚平压力、疼痛和创伤》是正念减压疗法创始人乔恩 卡巴金的经典著作。它详细阐述了八周正念减压课程的方方面面及其在健保、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卡巴金博士的研究专注于身心相互作用的疗愈力量,以及将正念训练运用于压力和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在本书中,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正念如何应对压力、创伤、疼痛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是一本重要的、经典的心理咨询导论书籍。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介绍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包含11个章节,分别介绍了11种流派疗法的理论与技术(每一章节采用相似的结构,以便读者比较学习),包括:精神分析疗法、阿德勒疗法、存在主义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格式塔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选择理论和现实疗法疗法、女权主义疗法、后现代主义疗法和家庭系统疗法。第三部介绍了整合的视角。此外,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区分不同流派,本书将斯坦和格温两个虚拟案例贯穿全书,并在这两个案例上进行了不同流派的治疗尝试。
正念究竟指什么?东西方心理学是如何描述正念的?它对于我们理解心智的本质及人类的幸福有什么启示?我们应当如何运用正念帮助自己和他人? 作为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次浪潮的核心,正念疗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正念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次浪潮》从跨文化视角梳理了正念的起源和发展,从神经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现象学的角度深度剖析了正念的概念,以应用为背景,全面介绍了多种基于正念的干预方法及其在特定环境和特定人群中的应用,并对相关领域的重要议题及基于正念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正念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次浪潮》收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并依据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疾病进行了系统梳理,介绍了正念对人的身心的积极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正念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次浪潮》结构清晰,内容翔实,
苏格拉底式提问(也称引导发现)是认知行为治疗的关键技术。本书介绍了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的四步模型,即聚焦关键内容、现象学理解、 合作式好奇以及总结和整合。这一模型从不同的疗法和理论取向中汲取养分,灵活而广泛适用,可用于在不同情境中处理根深蒂固的信念。 书中包含丰富案例和大量工作表,并且提出了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为读者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对于渴望学习、精进或教授苏格拉底式提问技术的治疗师和培训师,本书是重要的教材和临床参考资料。
家庭,是许多人未曾读懂的一本书。 夫妻关系日渐紧张、亲子关系越来越疏离、婆媳关系如履薄冰,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关系,方法很重要。阅读这本书,掌握家庭与夫妻治疗的四步模式,探寻家庭关系经营之道。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是结构式家庭治疗始祖米纽庆的经典之作。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全书生动呈现了10个家庭寻求心理治疗的故事,详细描述了家庭治疗师运用四步模式对这10个家庭进行治疗和个案分析的具体过程,并从家庭组织、个体视角、干预策略及技巧等方面,对每个个案的治疗构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给出了家庭与夫妻治疗的有效方法。这些故事能让我们重新思考家庭、婚姻的意义,正确处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婆媳关系。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集结了米纽庆50多年的临床治疗与督导经验。让我们翻开
依恋类型和依恋策略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与重要他人互动的结果,且如果不刻意改变,会影响个体一生。了解依恋类型和依恋策略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其他助人工作。 本书是指导助人工作者如何运用依恋理论与困境中的成年人进行工作的指南。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从依恋理论的视角去理解人的发展,即依恋策略是如何在大脑神经发育、信息加工方式和人际互动的共同作用下被塑造的。第二部分是关于依恋理论在临床案例中的应用,用5个案例研究了如何识别依恋策略和应用LEARN模型。第三部分是对依恋取向助人实践工作的整合,并提供了一些实践和练习的工具。同时,本书也提供了如何运用依恋访谈开展督导工作。 本书适合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教师及其他助人工作者阅读。
叙事治疗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全新修订版)》是叙事治疗创始人迈克尔 怀特的经典之作,也是讲述叙事治疗的开山之作。 叙事就是说故事,叙事治疗摆脱了将人看作问题的传统的心理治疗观,相信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叙事治疗认为人是被 故事 建构起来的,问题的解决在于解构那些 问题故事 并构建起新的人生故事。 叙事治疗通过 故事叙说 问题外化 等方法,帮助当事人重新检视自身的生活,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每个人都可以在重新讲述生命故事的过程当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发现和发展新的人生 故事 ,这样,人生就有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在《叙事治疗的力量:故事、知识、权力(全新修订版)》中,作者不仅介绍了叙事治疗的理论基础,
全书系统阐述了11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针对露丝这一虚拟案例,本书深入探讨了每种理论的基本假设,解析了每种治疗方法的目标和过程,通过多位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对话清晰地再现了每种治疗方法的细节,是一本理论性和实践性俱佳的优秀著作。
出色的咨询技术能促成咨询目标的有效达成,为来访者带来建设性的改变。 本书介绍了咨询师常用的 45 项技术,所有咨询技术本质上都是整合性的,根据各个主流理论,这些技术被划分为焦点解决短期咨询、阿德勒学说或心理动力学、格式塔和心理剧、正念、人本现象学、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11 大类别。每项技术都以统一的形式呈现:介绍技术起源、实施技术的步骤或程序、技术的变式、相关案例、技术的有效性及评价,此外,每章都新增了技术的应用。第 3 版新增了正念冥想法、叙事疗法、基于优势法、来访者支持法等新兴咨询技术;还增加了布置任务法,其与阅读疗法和日记疗法共同组成了咨询会谈之外的技术。在保留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第 3 版更新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其中 50% 以上发表于 2000 年之后,便于读者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心理治疗师之路(原著第六版)》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杰弗里 A. 科特勒的代表作,分享了其40多年从业经历中的亲身体验,并结合对大量心理治疗师的访谈,探讨了从业者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诸多议题和挑战,包括这份职业固有的风险、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如何面对失败和不完美、预防职业倦怠与自我照顾、如何适应新技术等。作者执笔真诚坦率,行文生动诙谐,令人捧腹之余启发深思。不论是对于想了解心理咨询行业的学生、新手咨询师和来访者,还是已经有充分经验的助人者,本书都不失为一部常读常新的 执业之路探索指南 。
本书是对分析性存在和来访者-分析师相互联系的基本维度进行的深刻探索,它为扩展精神分析治疗的范围和处理一些困难的治疗情况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埃舍尔全身心地投入到来访者的体验世界和展开分析的过程中。她和来访者一起经历了黑洞、分离、死亡、困倦、石化、沉默、渴望、变态的深度和心灵感应梦的谜题,同时经历了来访者-分析师合二为一的出现,以及它的挑战和神秘。利用温尼科特的遗作和比昂的晚期作品,超越了主体间性分析概念,见证了来访者-分析师的相互联系,埃舍尔提供了她自己对 一体 或 存在于一体 的理解,来访者的情感现实是分析性存在的weiyi状态,可以满足并改变不可想象的崩溃和精神灾难。重要的是,精神分析师愿意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向来访者开放他的精神边界,尤其是在困难、难以忍受和毁灭性的状态下。 本书将成为精
该书是家庭治疗领域迄今为重要的专著,提出把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来治疗,把整个家庭归为心理健康中的一个因素。作者在书中选录和分析了大量临床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结构家庭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概念,展示了实施结构家庭治疗的具体步骤和使用技术,对结构家庭治疗方法作了清晰和全面的介绍。该书不但可以让初学者大获裨益,也能给资深治疗师以相当大的启迪。该书作者萨尔瓦多 米纽庆是美国结构家庭治疗创始人。
渡过1 抑郁症患者好似罩中人 外部的世界,现实、透明、清晰可见,却是隔绝的 渡过 不只是自我疗愈 更是实实在在的拯救 从地狱回归人间 再次呼吸 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发病率很高,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中国人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人不能正视抑郁症。自己不承认,外人不理解。张进这本书,从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出发,既有理论知识,又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让其他患者接受教训,少走弯路,对提高社会幸福指数是大有裨益的。 一位抑郁症患者从地狱回归人间的重生感悟 面对抑郁告诉你如何 渡过 ,管理情绪与压力,重塑自我的内心力量 如果你不那么成功,发现自己没有向上的动力,可以读读这本书; 如果你在别人眼里很成功,但内心深处郁郁寡欢,也可以读
认知行为治疗个案概念化是一个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循证治疗的工作框架,其目的是为了让认知行为治疗能灵活地满足患者的独特需求,并指导治疗师的决策。本书作者杰奎琳 珀森斯博士是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咨询师,她在这本书里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她将自己的临床案例融合在对个案概念化工作方法的阐述中,对读者很有助益。 本书既涉及理论,也包括了实践操作。全书共12章,首先介绍了认知行为个案概念化的基本内容和它的临床意义;然后用三个章节分别介绍了认知行为治疗的三大理论基础(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和情绪理论);接着详细论述了个案概念化的各个要素,从如何收集评估数据,到获得诊断和初始个案概念化,制订治疗计划和获得知情同意,治疗和监测治疗过程,以及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其他问题等。书中还提供了许多量表可供读者使用。可
情绪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当人们谈到情绪时,大多谈的是控制、克制、掌控、掌握、戒除等,似乎情绪是影响我们生活的洪水猛兽。殊不知,恰恰是这种对情绪的恐惧、回避甚至否认,往往是问题的源头。 情绪聚焦疗法专门针对情绪开展工作。本书阐述情绪理论,让我们了解情绪传递的信息,了解自身的需求,告诉我们任何堵塞情绪流动的方式都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影响。本书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原发情绪、继发情绪、工具性情绪,区分适应性情绪和非适应性情绪,并且通过各种方法让我们慢慢地敢于接触自己的脆弱性,觉察情绪、共情情绪、调节情绪、转化情绪、接纳情绪,最终重建自我叙事,让自己走出痛苦的泥淖,抵达安全的所在。 本书适合各个流派的心理健康临床工作者和相关助人专业的学生阅读。其他专业人员若在工作中需要面对有
格式塔疗法是一种遵循整体论的整合疗法,它吸收并整合了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整体论与场论、禅宗与东方哲学等诸多流派的理论与技术,并将它们交融为一个新的整体。格式塔疗法将来访者的体验放在首位,通过培养来访者对自身和环境的觉察能力治愈来访者,并促进其成长。作为一门整合性的咨询技术,格式塔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关系、压力管理、人际沟通、个人成长与团队建设等众多领域,其强大的治疗效力吸引了大批学习者。 本书作者基于近 30 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将与格式塔疗法相关的各项内容囊括在本书中。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格式塔疗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全面介绍;第二部分重点讲授了格式塔疗法的基本功;第三部分介绍了格式塔疗法在此时此地的运用;第四部分讲述了如何将格式塔疗法的理论运用在
作为心理咨询评估领域中颇受欢迎的教材,本书如今已更新至第 9 版,书中包含了 17 个与心理评估相关的重要主题,包括什么是心理评估,心理评估的伦理和法律议题,多元群体的评估议题,心理评估信息的获取方法和来源,信度、效度等与统计学相关的概念,智力和一般能力评估,成就评估,能力倾向评估,职业生涯和就业评估,人格评估和教育评估等内容。 本书每章内容均由一系列学习目标引出,并围绕该目标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章对应的内容。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内容,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本书设置了“总结”“问题讨论”“建议活动” 等内容。另外,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本书在各个章节中展示了被广泛使用的评估工具信息和示例,以帮助读者熟悉常见的心理测评量表。 本书适合高校与相关研究机构的心理学研究者与实践者使用,也
拉康精神分析在法国乃至全球的心理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本书作者达妮埃尔 布里约(Dani le Brillaud)曾是拉康的嫡传弟子马赛尔 切尔马克的学生。在切尔马克的建议下,布里约女士提议举办了 拉康精神分析入门研讨班 ,而这个研讨班正是本书的缘起。本书就像一门介绍性教程一样,为拉康学派的学生和初学者提供了一个清晰且详细的入门指南。 《拉康精神分析的临床概念化》从一些临床案例出发(正如本书各章标题所呈现的那样,每章都有一个或几个主要案例),然后反复穿梭于临床与理论之间,以表明二者的运作缺一不可。因为 我们需要精神分析的理论来阅读那些临床图景,但也恰恰是从这些临床图景出发,精神分析的理论才得以被制作出来 。 书里也包含了对拉康《著作集》文本的临床解读。作者遵循拉康将精神结构划分作精神病、神经症和性倒错
温尼科特的成熟过程理论描述并概念化了生命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所固有的不同任务、成就和困难。作为一种实用指南,它让我们理解各种健康现象,并探查各种早期的情绪性困难。 这一理论不仅对于精神分析师和心理治疗师非常有用,而且对那些力求促进孩子个人发展的父母,那些会影响个体情绪发展的专业人士,以及那些制定精神健康领域的各种预防工作和政策的人同样有用。
本书介绍了如何将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于7 18岁儿童和青少年来访者,从而为应对各类焦虑障碍和心境障碍日益凸显的年轻化趋势,以及多种情绪障碍普遍存在共病的现象,提供了高效、灵活的认知行为取向视角。 本书以及配套的《儿童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 自助手册》和《青少年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 自助手册》,针对这两个年龄段来访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发了不同于成人的治疗模块,且为治疗师应该如何与家长开展工作提供了细致的指导。不但让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受益良多,更能让治疗效果延续到治疗之外的日常生活中。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临床督导引论及一般方法、督导关系的不同维度、临床督导的实施、临床督导师的专业责任以及对从业者的督导。作为一本督导领域的综合性专著,本书所覆盖的理论模型非常广泛,而且极具时代性,在几乎囊括了经典的心理咨询理论流派外,对于新兴的后现代理论方法也有十分到位的阐述。
随着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发展,为满足人类处境的需求,万花筒般的助人举措应运而生。 本书汇集并简要概述了近500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可以帮助专业助人者提供关键技能,以满足当今来访者各种挑剔的需求。 所有治疗的核心,也是最主要的焦点,就是改善与他人、家庭、环境和我们自己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咨询技术是一种策略,策略是一种干预,干预是咨询师或治疗师用来消除或阐明自我挫败行为的意图。 本书包含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旨在广泛应用于来访者的各种问题,从改善关系到处理悲痛、损失、压力、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自卑、情绪危机、人格障碍、成瘾问题和家庭功能障碍等。 本书介绍的每一项技术都有各自的咨询目的和描述,便于专业助人者获得初步了解。 有抱负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学家、社会
经过40年的修订和更新,本书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家庭治疗的重要教材,旨在引领读者更全面地掌握家庭治疗,助力读者的个人和专业成长。 本书结合家庭治疗领域目前的发展,对其主要视角、观点、价值体系、干预技巧和目标进行了梳理。从家庭关系、家庭的发展、家庭功能的多样性、系统理论的特色等基础性问题入手,本书首先带领读者回顾了家庭治疗的起源、发展脉络和伦理问题,随后系统介绍了六大类经典家庭治疗流派的核心思想和工作实践,并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评价。本书还指出了家庭治疗发展的新方向,包括以焦点解决、合作取向和叙事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建构治疗模型,强调了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 五大类特色专栏突出呈现了家庭治疗中的关键主题,帮助读者吸收和理解家庭治疗的重要思想。本书特别采用了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治疗师的案例,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