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 o)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全书共65卷,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 前四史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南朝刘宋人,成书时间晚于《三国志》一百多年,《三国志》实际是 二十四史 中紧承《史记》、《汉书》的第三部史著。
《河岳英灵集》是一部反映盛唐诗歌的诗选。编者殷璠以当时人的眼光,总结盛唐诗歌,留下了这部重要的诗歌选集,为我们了解当时诗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殷璠所开创的将选诗与诗评相结合的体例,以及其评点中所蕴含的诗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此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也是晚清藏书家莫友芝及其子孙旧藏。此本保存良好,首尾完具,又经名家手校,实在是难得的佳品。
《周易》在先秦称《易》或《周易》,自汉始有《易经》之称,被视为 六经 之首。 本书由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陆德明释文、另有《周易略例》一卷。虽周易大都称其难读,但由于两千年来有这些易学家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可通,其中深旨奥义足以启迪人生,嘉惠世人。 此次影印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刻本。此本有 万历庚辰三月二日文嘉閲 天啓七年丁卯岁三月六日董其昌观于顽仙庐 等题识。除此以外还有 宋本 毛氏子晋 汲古主人 乾学 蕙田之印 汪士钟印 等印記,递藏有绪,弥足珍贵。
《宋史纪事本末》,古代汉族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一百零九卷,继《通鉴纪事本末》以后,用纪事本末的体裁,记述宋代(960-1279年),三百一十九年历史的大概轮廓和社会的重要事件。本书在保留原来版本面貌的前提下,参照其他宋代史料,采用他校和对校,对以往版本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的校勘,目前来讲,可谓善本。
《论语集解》是两汉长期古今经学之争后出现的第一部集解体训释专著,它吸收了汉魏时期《论语》注释的优秀成果,加之编纂者何晏等人在当时政坛和学界的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影响深远,在我国的训诂史上尤其是《论语》的训释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越绝书》是古代吴越之地的杂史,共十五卷,记载之事上溯夏禹,下至两汉,以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为主,对这一时期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法等多有涉及。此书开创了地方专史的先河,被誉为 地方志鼻祖 。而且此书文笔隽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可与《国语》相媲美。《越绝书》保留了大量吴越地方的史料,特别注重勾践、伍子胥、子贡、范蠡、文种等人的外交军事活动的记载,书中所载可与《左传》《史记》等相对照,亦可弥补正史记载之阙漏。此外,卷十一载《外传宝剑》一篇,详细记载了欧冶子和干将铸剑之事,此段内容一直以来都深受读者喜爱。自清华简《越公其事》篇公布以来,此书受到了学术界更多的重视。此书对于先秦史、地方史、考古学的研究都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又是优秀文学作品,几千年来流传甚广,影响极大。《庄子今注今译》采用王孝鱼点校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庄子》原文作底本,参考了古今中外六十多种种注本或论述,择善而从,对《庄子》各篇作了详细而全面的注释和今译,还在每篇之前介绍了本篇大意,特别是指出了源自本篇的成语、习语等。本书是一部经典的《庄子》通俗读本。
《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清高士奇编著。该书是以章冲所做《春秋左传是类始末》为基础,加以补充扩展而成的。他以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为中心,在每个国家之内,把重大事件标目成篇,一篇也就是一卷。计有: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二卷和列国一卷。
《孟子》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以及与其他各家思想的论辩,文辞气势磅礴、雄健优美,是以 仁政 王道 为中心的儒学思想体系的集中表达。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极为推崇孟子,认为 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孟子集注 序说》),自此,孟子被称为 亚圣 ,孔孟并称。朱熹的《孟子集注》,是诸多《孟子》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其中体现了许多理学思想。本书在影印宋版基础上又加入了释文和诵读音频二维码。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着。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慨,今人有探幽访胜之思。在印刷装帧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粹綫装书的踪迹愈来愈难寻觅,给倾慕传统的读书人带来了不少惆怅和遗憾。《小窗幽纪》*早刻本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本。一九三五年,上海中央书店出版 国学珍本文库 ,*辑收录《小窗幽纪》,世称 国学珍本文库本 。现以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为底本,参考国学珍本文库本,精心校点,以宣纸精印,出版古色香的线装本。
文史学界专业联合推荐,更有中国古典文学界专业学者傅璇琮教授特别作序推荐。 精心筛选、扩充经典种类。 选字注音、注释译文详解、古板画配图图说,多样化的功能设置,清扫阅读障碍。 弥缺补遗,在原有的家藏四库版本基础上,将原精华选本增补为全本、全解。
《传习录》是明儒王阳明的语录及论学书信集,为心学基础典籍。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
南宋笔记小品。宋代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出现了诸多介绍菜谱和烹饪技术的专著,南宋林洪所撰《山家清供》正是其中的一种。本书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豆、菌、笋、野菜等)、水果(梨、橙、杏、李等)、动物(鸡、鸭、羊、鱼、虾、蟹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记其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等。书后附林洪撰《山家清事》,介绍插花、种梅、养鹤等文士生活意趣。现收入我社自编 清赏丛书 之中,装帧精良,具有收藏价值。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与林洪一道品味舌尖上的南宋,体会文人风雅。
清代学者金缨选辑《觉觉录》中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按儒家《大学》和《中庸》之道,以类编次,计有学问、存养、持躬(附摄生)、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吉、悖凶 10类,是历久不衰的蒙学读本。
艺术史类古籍,线装繁体排印。《琴史》,现存最早的古琴琴史专著。成书于1084年。该书共分六卷,卷一至卷五为琴人的传记,采用纪传体,按时代顺序收录先秦到宋代156位琴人的历史事迹。第六卷论述了《莹律》《释弦》《明度》《拟象》《论音》《审调》《声歌》《广制》《尽美》《志言》《叙史》十一个专题,比较完整地记述了宋代以前的古琴历史,体现出了朱长文的史学观和音乐美学思想。今以康熙间曹寅扬州诗局本为底本进行整理,繁体竖排形式排印。
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主要收录宋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通书》及朱熹注解。周敦颐受《周易;系辞传》的启发,在《太极图说》中阐释其宇宙观,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主张 惟人也,得其秀而*灵 。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通书》,则更详细地讲述所谓 人极 。突出 诚 字,提出 诚 是 圣人之本 ,也是 性命之源 。周氏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并成为朱熹理学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现点校排印,线装出版,是了解、研究宋代理学思想重要的经典读本。
《宋词三百首(套装共2册)》宋词白文主要据唐圭璋先生《宋词三百首笺注》为底本,参以他本,精心校对,补加作者小传、简注,选配古代版画百余幅。
本书收录《猫苑》《猫乘》两本清人所辑历代有关猫的故事、传奇佚文的小书,共收录808则关于猫的八卦、怪谈、奇异的百科。《猫苑》分7个部分,包括 种类 形象 毛色 灵异 名物 故事 品藻 ,以咸丰年间瓮云草堂刻本为底本。《猫乘》8卷,分 字说 名号 呼唤 调治 等22小类,以嘉庆三年王氏自刻本为底本。其中《猫苑》辑录了古代多已失传的《相猫经》,尤为珍贵。两位作者皆是爱猫之人,所辑内容隐秘灵诡,妙趣横生,问世两百年来,爱猫之人争相阅读,流传至今。
选编宋词人苏轼词作200余首,附部分诗。
《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辑,约成书于后蜀孟昶广政三年(94O),收十八位 诗客曲子词 凡五百首。这是一部被宋人尊为 近世倚声填词之祖 的文人词集,它不仅汇集了晚唐五代词人的大量优秀词作,而且以其清艳、婉丽之风为文坛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后人奉《花间》为祖,作词以《花间》为宗,论词以《花间》为准,让 花间 范式成为词学审美理想。
本书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国内*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冶》采用以 骈四骊六 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历代家训(套装上下册)》立意是将传统文化之精华萃于一编。以内容言,所选均为经典名著,自诸子百家、诗词散文以至蒙学读物、明清小品,咸予收罗,经数年之积景,已蔚然可观。
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作,集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之大成的著作,是纵横之术的系统化和理论化。《鬼谷子》强调辩证地对待世界,既要能合理控制人的自我欲望,又要利用、顺从并满足人的欲望来达到目的。也是中国古代非常有特色的哲学著作。书中提供的智谋,可以广泛运用于今天人们的现实生活。《鬼谷子》流传版本有《道藏》本、清嘉庆十年刻本等,此次广陵书社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线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