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今贵阳市修文县)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 心学 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世界观与人生观均载于《大学问》一文中。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对儒学的发展贡献尤为卓著。他创立了以 良知 为本体,以 知行合一 为实践工夫,以 致良知 为实践目标,而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 阳明心学 ,其学说影响,不仅及于中国,而且波及日、韩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习录》是明儒王阳明的语录及论学书信集,为心学基础典籍。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2688)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 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 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 辑1048元,第二辑1100元,第三辑540元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2688)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 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 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 辑1048元,第二辑1100元,第三辑540元
《皇清奏议》为罗振玉在搜集整理内阁大库史料的过程中发现,《皇清奏议》六十八卷,起自顺治元年,讫于乾隆六十年。《续编》四卷,起自嘉庆元年,讫于十年。本次整理以民国二十五年墨缘堂石印本为底本,即罗振玉据“内府精写本”影写。整理过程中,参校国家图书馆藏《皇清奏议》(不分卷)以及相关别集。
《山右丛书 初编》是1934年由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的一部汇集晋人学术著作的大型古籍丛书。山西大学、山西社科院等学术机构集中各方力量对其进行点校,并专门成立山右历史文化学院这一机构来统筹安排,耗时近5年。原书为套装,合计12册,为方便读者阅读,特推出单行本。
本书收录北京古籍文献三种。主要反映了北京的古都文化。《都门汇纂》记录皇城、内城的城市结构,各地在京会馆的位置,京师商业、游艺情况等,并收录近百首反映市井风俗的“竹枝词”。此外,该书还收录了《天下路程》(记载从北京到各地的行程表)和《菊部群英》(记载北京京剧演员及所擅长剧目)两种文献。《北平天桥志》记载天桥地区历史沿革及发展情况,虽篇幅简短,却是难得的城市区域历史文献。《畿辅见闻录》是清中期一位县令的施政记录,是了解当时县级行政运作状况的珍贵资料。
闻一多是中国的诗人和民主斗士,更是的学者。他在《周易》、《诗经》、《楚辞》、《庄子》及唐诗、神话、古文字等诸多研究领域中,作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闻一多学术文钞》丛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适合各类文学爱好者阅读。
宋翔凤字虞庭,一字于庭,清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嘉庆五年(一八00)举人,官湖南新寜县知县。生于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死于咸丰十年(一八六0),年八十二岁。 宋翔凤是清代今文学家,常州学派的著名学者。他“通训诂名物,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着有论话义和过庭録等二十八种。 过庭録是宋翔凤数十年的读书札记,辑于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成书于咸丰三年(一八五三)。该书考证经史字及诗文三十多种六百余条,其中不少创见为前人所未发,亦待今人加以利用。 本书用光绪七年(一八八一)会稽章寿康刻本加以断句,引文均参校原始出处,凡属重要改动,一一出注。不当之处,盼读者指正。
本书收录北京古籍文献三种。主要反映了北京的古都文化。《都门汇纂》记录皇城、内城的城市结构,各地在京会馆的位置,京师商业、游艺情况等,并收录近百首反映市井风俗的“竹枝词”。此外,该书还收录了《天下路程》(记载从北京到各地的行程表)和《菊部群英》(记载北京京剧演员及所擅长剧目)两种文献。《北平天桥志》记载天桥地区历史沿革及发展情况,虽篇幅简短,却是难得的城市区域历史文献。《畿辅见闻录》是清中期一位县令的施政记录,是了解当时县级行政运作状况的珍贵资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部享有盛名的著作,它仅用三百多万字的篇幅,将一万多种古籍的概貌钩稽出来,呈献给读者。我们要研究古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就离不开古籍,而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要想用最短的时间在茫茫书海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就需要找向导,《四库提要》正是比较理想的引路人。从它那里,可以知道哪些书中有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哪些资料比较可靠,哪些资料不太可靠,作者谁,作者与资料的关系如何。《四库提要》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千丰年来,相继问世的各种提要,各有长处,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哪一部书可以取代《四库提要》,没有哪一种提要像《四库提要》那样体大思清,影响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