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御制耕织图》是中国古代版画史上的一部传世经典。不分卷,清圣祖康熙题诗,焦秉贞绘,朱圭、梅裕凤镌刻。书前有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五年(1696)序言。《耕织图》即绘刻完成于此年。图绘农村耕作、蚕织绩纺的场景,凡四十六幅,耕织各半。该图据南宋初期楼璹《耕织图》原意而绘,保留原图中的楼璹五言诗,增删部分图目。每幅图上方又有康熙亲书诗文。画法上,融入西方焦点透视法,纤细秀丽。刻法圆润秀挺,曲尽其妙。全书可谓诗、书、画、刻 四美具 。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赵孟頫(公元一二五四年——一三二二年)元代湖州(今属浙江)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本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宋亡,家居。入元,以“遣逸”被荐,得世祖忽必烈赏识。仁宗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孟俯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帝以之比唐李白、宋苏轼。又称其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卒赠魏国公,谧文敏。工绘画,画山水、木石、花竹、人马,尤精致。书法高超绝俗,名满天下。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而真行尤为当代,小楷又为诸书。其书体势紧密,姿态朗逸,圆转遒丽,世称“赵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合称书坛四大家。着有《尚书注》、《琴原》、《乐原》及《松雪斋集》等。
史邑,约为民国初期人,生平事迹不详。工书法,于魏碑致力尤深。有《楷书千字文》墨迹传世。
王宠(公元一四九四年——一五三三年)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以诸生贡太学。能诗善画,王篆刻,尤精书翰。始学虞世南、智永,行书法王献之,晚节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丽遒远,神韵超逸,为时所趣。论者谓:“衡山(文征明)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卒年四十。有《雅宜山人集》。
于右任(公元一八七八年——一九六四年)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号骚心、髯翁、太平老人。字右任,以字行。清末举人。早年参加同盟会,为国民党元老之一。曾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国民党监察院院长等职。嗜爱碑铭金石,收藏古代墓志甚富。工诗文,善书法,为现代草书大家。其草书,参以魏碑笔意,尤于唐代怀素《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诣甚深。曾致力研究草书规范化,集古代草书之大成,取其易识易写而又有美术性者,编撰《标准草书》推广之。着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右任墨存》等。
章炳麟(公元一八六八年——一九三六年)浙江余杭人。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清末从事革命,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早年参加孙中山同盟会,以发表革命文章,被清廷逮捕入狱。后主编《民报》、《大共和日报》。晚年于苏州办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习为业。章氏博通经史、语言文字学,为一代儒宗、国学大师。善书法,尤精籀、篆,古朴浑厚,劲健绝伦。因对金石学造诣深厚,书写篆文,均有典章渊源可寻。著作宏富,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
廖辅(生卒年不详)时代福建长汀人。字舜元,号东山。孝宗弘治二年贡知寿州,善诗,工草书,笔锋清劲,有草书家张弼笔意,为时所珍。
文彭(公元一四九八年——一五七三年)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洋子。文征明长子。以明经廷试,授秀水训导,后官国子博士。能诗,工书画,精篆刻。少承家学,其书四体并佳,体体有法,尤精篆、隶,并自成家。其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为吴门派之代表作家。有《博士诗》。
《大瓢偶笔》,作者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耕夫,别号大瓢,清康熙时浙江山阴人。是书凡八卷,卷一论夏周秦汉三国六朝碑帖,卷二论晋二王帖,卷三论唐人碑帖,卷四论唐名家碑帖,卷五论宋人书、论金元人书、论明人书,卷六论清人书、论各帖、论学书,卷七论笔法、论笔墨、论画,卷八偶笔。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以为是书“虽似为金石而作,实则偏重书法,不为琐琐考证。其论书法颇多独到语,要在不尚形模,参用篆隶,而于李北海、苏东坡、米南宫、董香光四家时致不满,谓为书家旁门,尤当屏绝。其论学书二诀亦具有特见,编中杨慰农按语颇多,亦足以资参证”此次整理以道光二十七年铁岭杨霈粤东粮道署刻本为校勘底本,这是按所论书家时代重编的本子,参校未编原钞本及其他诸本。附录杨宾传记资料及各本序跋。
怀素(公元七二三年——七八五年)唐代书僧。长沙(今属湖南)钱氏子,字藏真。幼而事佛,为玄奘弟子。肃宗时,诏住西太原寺。经禅之暇,颇好笔翰。性嗜酒,凡一日九醉。擅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运肇疾如风雨,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晚年书趋于平淡。薛绍彭评其书云:“怀素唐朝草圣超群,所谓笔力精妙,飘逸自然,非学之能至也。”初贫无纸可书,当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取叶挥洒,名其居曰“绿天庵”。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至再三,盘板皆穿。精勤学书,弃笔堆积,埋山下,号曰“笔冢”。其草书笔法尽得于张旭,故颜真卿谓怀素“以狂继颠”。与张旭齐名,世稻“颠张醉素”。有《苦笋帖》、《自叙帖》等传世。
宋高宗(公元一一○七年——一一八七年)即赵构,字德基,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初封康王。徽、钦二帝为金人所虏,乃即位于建康。复南迁避敌,定都临安。在位三十五年,对金乞和,称臣纳币,尽弃秦岭淮河以北土地,遂成偏安之局。后传位于孝宗,称太上皇。耽玩书画,留神古雅,访求名迹,不遣余力。工正、行、草书,笔法端雅淳厚、涵泳隽秀。书法所得尤深,自谓:“自晋魏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楔帖》,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测其原,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明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有《翰墨志》。
《华严集联三百》有附录《华严经读诵研习人门次第》,分读诵、研习两个部分。弘一法师表示:『读诵研习,宜并行之。今依文便,分为二章。每章之中,先略后广。学者根器不同,好乐殊致,应自量力,各适其宜可耳。』然而,对于这次的缀集工作,弘一法师还是有特别说明的。
清圣祖(公元一六五四年一一七二二年)清朝皇帝。姓爱新觉罗氏,名玄烨。清世祖第三子。八岁即位,在位六十一年,半三藩,定台湾,统一漠北、西藏地区,国事大定。庙号圣祖,年号康熙。帝雅好文学,饬廷臣纂修《康熙字典》、《全唐诗》、《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等书。工书法,酷爱董其昌书,海内真迹,搜访殆尽,玉牒金题,汇登秘阁。自书亦刻意模仿董法,并以宋、明皇帝之“宸翰书”为范,书韵宽舒畅,且喜以书赐廷臣及外国。
唐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期,在绚丽多彩的唐代艺苑中,颜真卿的书法领袖群伦,冠冕书坛,独树一帜。如果说王羲之变钟繇书体而有发展,那么颜真卿则破『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体尤有创新。
本书一书内容丰富,讲解详实,从实物货币到金属称量货币,到金属铸币,再到信用货币;从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到方孔圆钱;从金银饼、版、条、锭到机器打制的金银钱币;从交子、关子、会子……全面对中华古钱币文化和古钱币收藏进行解读,通过科学系统的解读和珍贵的实物图片,让读者领略中国古钱币的魅力。 本书包含册一、册二、册三、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