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刻关圣帝君圣迹图》选编于清《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全集》一书,《古代版刻关圣帝君圣迹图》由清康熙三十一年一二八九三一卢湛汇辑,初刻于康熙三十二年,至民国又有不同时期的多种刻本。图中五十多幅木刻版画叙述了关羽的生平事迹,情节丰富、故事连贯、人物生动、构图多变,可谓是一部精彩的黑白连环画,始刻者元人胡琦。
《古乐府》十卷,元左克明编。《古乐府》比较全面地辑录了上古至陈隋时期的乐府诗,并追溯其源。分为八类:古歌谣、鼓吹曲、横吹曲、相和曲、清商曲、舞曲、琴曲、杂曲。《古乐府》晚出于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对郭书有所借鉴,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四库提要认为《乐府诗集》 务穷其流,故所收颇滥 ,而《古乐府》 务溯其源,故所重在于古题古词,而变体拟作,则去取颇慎,其用意亦迥不同也 。该书选用元至正刻本作为底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可为乐府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也是一个帮助人们阅读和了解古乐府诗的好读本。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生于长安。其先世居阳翟(今河南禹县),自十二世祖晋安东将军、扬州都督褚砦随晋元帝南渡迁居丹阳(今安徽当涂),其中一支移居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遂为东南着姓,故遂良称为钱塘人。若沿袭六朝旧习,以郡望称之,则曰『阳翟褚氏』。其父褚亮初任东宫学士,为晋王杨广隶属。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后入秦王府,为李世民智囊之一。史称『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封爵阳翟县男,拜通直散常侍,谧曰『康』,陪葬昭陵。遂良为褚亮二子,随父归唐后,受太宗及魏征、虞世南、长孙无忌眷顾,贞观初以贵冑子弟任秘书省秘书郎,执掌四部经籍图书,更任弘文馆馆主,与太宗讲经论史,商略政务。后因其『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自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经折装的形式出版,呈现了一个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此系列画集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处理的形式,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华嵒编绘的《噉荔图》是该系列之一。
《书史》,北宋米芾著,记录自己亲身赏阅的书法作品。该书虽非 史 的写法,但为 亲见 而非 耳闻 ,故可视为真实可靠的基础史料。《博雅经典:书史》对于其中的人物典故加以注释、翻译和解析,以勾勒出一个以米芾为中心的北宋书画鉴藏圈子。分析原文的主旨,强化对原文的理解,具体操作上既有对注释、译文的补充解释,也有在此基础上的发挥,并尽力做到旁征博引,多方搜集材料、考证书中所列事典,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米芾《书史》的内容,并认识其价值。 《博雅经典:书谱》重在论文,以阐述《博雅经典:书谱》奥赜为旨,对孙氏书法艺术成就不作过多分析,书中所附《书谱》原文妙迹俱在,无须再置一喙,仅于书中讨论有关行笔 迟速 以及 兼通 精熟 等问题时,适当引用《博雅经典:书谱》墨迹以阐释孙氏相关理论。 孙过庭编著的《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坎坷人竹。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文化界、教界没有人不知道弘一法师。他的音乐和书法作品如同他洁如霜雪的人格,早已家喻户晓。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讲求『文以载道』、『文如其一』、『字如其人』,崇尚人品和书画作品的同一性,认为『人品高,则书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也高』。人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董其昌绘画的《山水册页(2)》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山水册页(2)》为丛书之一。
本书为钱钟书*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初版于1948年,1965年他又作了大篇幅的补订工作,补订部分几占全书一半,足见作者对本著用心之良苦。此书系古诗词古文论赏析之作,以钱钟书之博学多才,文章中旁征博引,行文舒展,妙趣横生,实为作者集数十年学问之大成的难得的著作。
史邑,约为民国初期人,生平事迹不详。工书法,于魏碑致力尤深。有《楷书千字文》墨迹传世。
《石碣村·闹江州》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片断改编,由两个部分组成。 《石碣村》描写北宋末年,山东济州知府派何涛前往石碣村捉拿在黄泥冈劫走生辰纲的“强盗”。阮氏三兄弟早有准备,将官兵引至湖中芦苇港,将其消灭,与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一同投奔梁山泊而去。 《闹江州》描写山东郓城小吏宋江因杀了人,被发配江州充军。一日,宋江在浔阳楼酒后题写反诗,被黄文炳告密。宋江装疯,戴宗传送假信被识破,二人均被判死刑。梁山好汉化装入城,劫了法场,杀退官军,将宋江、戴宗二人救上粱山。 《石碣村·闹江州》由洛干改编,卜孝怀担任绘者。
于右任(公元一八七八年——一九六四年)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号骚心、髯翁、太平老人。字右任,以字行。清末举人。早年参加同盟会,为国民党元老之一。曾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国民党监察院院长等职。嗜爱碑铭金石,收藏古代墓志甚富。工诗文,善书法,为现代草书大家。其草书,参以魏碑笔意,尤于唐代怀素《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诣甚深。曾致力研究草书规范化,集古代草书之大成,取其易识易写而又有美术性者,编撰《标准草书》推广之。着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右任墨存》等。
章炳麟(公元一八六八年——一九三六年)浙江余杭人。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清末从事革命,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早年参加孙中山同盟会,以发表革命文章,被清廷逮捕入狱。后主编《民报》、《大共和日报》。晚年于苏州办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习为业。章氏博通经史、语言文字学,为一代儒宗、国学大师。善书法,尤精籀、篆,古朴浑厚,劲健绝伦。因对金石学造诣深厚,书写篆文,均有典章渊源可寻。著作宏富,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
廖辅(生卒年不详)时代福建长汀人。字舜元,号东山。孝宗弘治二年贡知寿州,善诗,工草书,笔锋清劲,有草书家张弼笔意,为时所珍。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自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经折装的形式出版,呈现了一个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此系列画集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处理的形式,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董源编绘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是该系列之一。
《大瓢偶笔》,作者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耕夫,别号大瓢,清康熙时浙江山阴人。是书凡八卷,卷一论夏周秦汉三国六朝碑帖,卷二论晋二王帖,卷三论唐人碑帖,卷四论唐名家碑帖,卷五论宋人书、论金元人书、论明人书,卷六论清人书、论各帖、论学书,卷七论笔法、论笔墨、论画,卷八偶笔。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以为是书“虽似为金石而作,实则偏重书法,不为琐琐考证。其论书法颇多独到语,要在不尚形模,参用篆隶,而于李北海、苏东坡、米南宫、董香光四家时致不满,谓为书家旁门,尤当屏绝。其论学书二诀亦具有特见,编中杨慰农按语颇多,亦足以资参证”此次整理以道光二十七年铁岭杨霈粤东粮道署刻本为校勘底本,这是按所论书家时代重编的本子,参校未编原钞本及其他诸本。附录杨宾传记资料及各本序跋。
词,作为长短句式的格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出现,是值得我们称道的。起源是和燕乐配合,所谓“胡夷里巷”之曲,不登大雅之堂,又难免为封建学人所轻视。当然,这种轻视并不能阻止这一诗歌样式的发展,因为这旨汲取外乐和民相结合的文学样式,加以夫范化,是应乎历史现实的需要,合科时代潮流而为有宋一代的代表诗体。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传承开拓,历千余年而不衰,迄今仍有作者。词既盛矣,词话亦随之而兴。据唐圭璋先生所辑《词话丛编》,计收词话八十五种。如宋代杨湜的《古今词话》,即以词话为名了。历代续有作者。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又为词话著作的里程碑,又是压阵之作。这不但是就字的数量而言,其接触词的方面亦极为广阔。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清人题画诗选》乃颂尧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生讲授诗词所编。全书共选清人二十六家,诗一千二百余首,诸家各附有小传。对於研究 清代题画诗以及清代绘画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在编选过程中,摒弃了用事僻奥、牵率应酬的诗作,故而颇便於初学者研习,对当前书画爱好 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次点校以一九三五年大华书店排印本为底本,校以各家别集,并将参校书目附於书後,以便读者。
《孔子圣迹图》我国现存早的反映人物事迹较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连环图画,从颜母祷于尼山生孔子,到孔子死后弟子庐墓,真宗祀魯为止,对孔子的生平事迹进行了具体描绘,是一部形象化的孔子编年史。该图册图文并茂、绘制精细、形象传神,对后世连环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而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艺术文献集成 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该书为明代高濂所著《尊生八笺》之一笺,共三卷,内容涉及文玩鉴赏、书画、文房、梵香、养花等方方面面,是了解明人生活情趣的不错的读物,其中提到的笔墨纸砚的选择、书画之真伪鉴别、各窑瓷器之品第等,今日读来有其价值。
钱南扬(一八九九——一九八七),名绍箕,字南扬,以字行,浙江平湖人。一九一九年考入北京大学国学门中文科,师从许之衡、钱玄同、刘毓盘、吴梅等著名学者。一九二五年大学毕业后,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与学术研究,曾先后任教于宁波省立四中、临海省立六中、杭州省立一中、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州师范学校、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等;一九五九年起,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先生专研我国民间文学、民俗学、戏曲史,尤其在南戏研究领域,独树一帜,成就卓著,深受海内外学人的瞩目与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