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话本小说集。明末冯梦龙菩。与其另两部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冯梦龙,字犹龙,长洲今江苏昊县)人。《警世通言》所收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一些历史上著名人物,如李白、苏东坡、唐伯虎,经过话本的描述,变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爱情婚姻一类题材在《6元本中华国学百部-警世通言》中占了较大比重,编菩者强调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主张婚姻自主,提倡男女双方互相尊重,对受压迫的妇女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如社十娘、玉堂春等。更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之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雅俗共赏。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辨春温、暑病、中热等病;中卷论辨伏暑、秋燥、冬温、温毒等病;下卷论辨伤湿、伤风、风温、斑疹、痧胀、阴证等病。全书条分缕析,理法赅备,深入浅出,简明实用。是书成后,曾被“本邑人士奉为圭臬,传抄殆遍”。陆氏潜心玩索,临证数十年,于书中发遑古义,参附己见,脉象病原,用药加减,病证传变,靡不斟酌尽善,因此,本书对温病学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利军编著的《甲骨文史话》分为九个部分,分别介绍甲骨文的发现、发掘的情况,分为非科学的乱掘与按照考古学科学方法的发掘两个阶段。书中介绍了甲骨文被发掘之后的资料整理与公布情况,包括对私人发掘甲骨的搜求和整理公布,对科学发掘所得甲骨的整理与公布。介绍了商周时人利用甲骨占卜的程序及甲骨文文例的发现与总结。重点介绍了甲骨文发现以来,学者对甲骨文分类与断代的标准的探讨,目的是为古史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材料。了解和掌握甲骨文知识离不开各类工具书,《甲骨文史话》也重点介绍了甲骨文发现以来工具书的编纂情况。对甲骨文的研究历史也作了介绍。书中在前人时贤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甲骨文在研究中国古代史方面的重要史料价值。对未来甲骨文研究作了简单的展望。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小故事蕴含大智慧,凝聚着中华民族共有的品性,向孩子传递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信念。
在中国文学史上,《楚辞》是继《诗经》而起的诗歌发展中的又一个高潮。楚辞这种诗体在楚国民间早已形成并广泛流行,屈原接受并发展了这一新的诗体,写出了一些列光辉的辞作。之后,又有宋玉等人承其流、扬其波。本书共注译《楚辞》16篇,底本为明汲古阁本《楚辞补注》,校改了其中的个别字句,均在注中作了说明。考虑到读者的顺利阅读,每篇均酌情增加注释,以助于理解;翻译则严格运用直译法。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辨春温、暑病、中热等病;中卷论辨伏暑、秋燥、冬温、温毒等病;下卷论辨伤湿、伤风、风温、斑疹、痧胀、阴证等病。全书条分缕析,理法赅备,深入浅出,简明实用。是书成后,曾被“本邑人士奉为圭臬,传抄殆遍”。陆氏潜心玩索,临证数十年,于书中发遑古义,参附己见,脉象病原,用药加减,病证传变,靡不斟酌尽善,因此,本书对温病学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书五经史话》由黄鸿春编著。 历史记载在文献里,保存在传统当中,也存在于我们的传承之中。北京师范大学的九位年轻博士通力协作,编成《四书五经史话》,以新世纪青年人的视角和体会来诠释和介绍《四书五经》,“信则传信,疑则存疑”,文风朴实简约,行文流畅易懂,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
。。。
。。。
南宋陆九渊,世称象山先生,他提出“心即理”之说,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心是专享的实在。《语录》二卷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杨国荣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读。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本书选择其诗文词代表作51篇,逐一加以注释与翻译,是一本优秀的普及读物。
《幽梦影》是一部“才子之书,亦大思想家之书也”(章衣萍语);《幽梦影》是“那样的旧,又是那样的新”(周作人语)。这样概括《幽梦影》,虽有失偏颇,但不乏一语中的。 《幽梦影》是一部绝妙的奇书,是一部清新可爱的随笔。 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幽人梦境,为色为空,不是不说是《幽梦影》独家的特色。它尽篇格言妙论,言人之所以不能言,道人之所未经道,一行一句,片玉碎金,非名言即韵语,读起来让人手不释卷,个中滋味的心得皆从胸次体验而出。 《幽梦影》一书的绝妙和可爱之处表现在: 涉猎范围广博。它论花与美人,论闲与友,论书与读书,论一般生活,日月星辰,山川景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伦理道德,做人处世,大千世界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事物,无不作为一种思想上的传达和转述。
《牡丹亭》的语言充满灵动之气,洋溢着诗情画意,令人击节赞叹,回味无穷。它的词采艳丽而不繁缛,“其才情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为独得三昧”(王骥德《曲律》)。这样的语言,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剧中人物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也容易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共鸣。《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写林黛玉听梨香院的女孩子唱《牡丹亭》的《惊梦》一出,始而“点头自叹”,继而“心动神摇”,终而“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十分形象地表明了这一点。 《牡丹亭》是一部极富魅力的文学名著。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和广大读者一起来阅读它,感受它。《牡丹亭》篇幅较长,一共五十五出,本书选择了其中比较重要的三十六出,加以评说,既突出重点,又统观全局,使读者
《四书五经史话》由黄鸿春编著。 历史记载在文献里,保存在传统当中,也存在于我们的传承之中。北京师范大学的九位年轻博士通力协作,编成《四书五经史话》,以新世纪青年人的视角和体会来诠释和介绍《四书五经》,“信则传信,疑则存疑”,文风朴实简约,行文流畅易懂,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古文观止》为清代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刊行。两位编者皆好经史,擅长写作八股文,本书是他们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部启蒙读物。中华五千年,造就无数名作。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精选其中二百二十余篇,取名《古文观止》,既有政论策,亦有读后感,还有叙事记人之文,内容包罗万象,贯穿古今,既是文学艺术摇篮,亦是古人思想宝库。但原书已过数百年,某些地方已不适合当今之主题,有些许[瑕疵]。本书优中选优,既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更需读来朗朗上口,以适应现代快节奏之大众口味,遂有此《古文观止》之精华本问世。 ★★★★★ 推荐购买更多国学类图书: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龙文鞭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