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套装上下册)》共分六卷,每一卷记一事类,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夫妇间那种琴瑟和谐、相濡以沫、悲欢离合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正因为它自出机杼,不事雕琢,随兴而发,故受到读者的喜爱、学者的推崇,并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文华丛书:笑林广记(套装共2册)》按主题共分为十二部。全书文字简练生动,语言犀利,结构精巧,极富喜剧效果,对于常见的贪淫、鄙吝、虚伪、昏昧、失言、惧内等现象,多所嘲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文字狱盛行的乾隆时期,全书仍以相当多的篇幅讽刺揭露了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腐儒、道学家们的丑恶言行,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辑,约成书于后蜀孟昶广政三年(94O),收十八位 诗客曲子词 凡五百首。这是一部被宋人尊为 近世倚声填词之祖 的文人词集,它不仅汇集了晚唐五代词人的大量优秀词作,而且以其清艳、婉丽之风为文坛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后人奉《花间》为祖,作词以《花间》为宗,论词以《花间》为准,让 花间 范式成为词学审美理想。
總之,蘇軾的人生和作品充滿着灑脱不羈與無可奈何,悲凉蒼勁與曠達坦蕩,林語堂稱他是一位:昌有創造力,守正不阿,放任不羈,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我社此次精選其詩、詞、文,詩、詞略添簡注,詞并酌補諸家評語,线裝出版,希望能够帶給讀者獨特的精神享受。
毕自严是晚明时期的朝中重臣,曾于天启、崇祯年间任户部尚书,对于财政、经济颇有见地,为稳定晚明财政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主要经济思想散落在众多的尺牍和奏稿之中,因而对这部分史料的整理就显得尤为必要。至于毕自严所创作的诗文作品,亦可以作为理解其经济思想的互证与参考。《毕自严集》点校整理了毕自严的著作七种,分别是《石隐园藏稿》《白阳毕公自严遗迹》《毕自严遗稿》《石隐园诗草》《毕伯阳奏稿残本》《石隐园题咏》以及《石隐园集咏》。前言部分介绍了毕自严的生平及其作品的整理过程,核心部分呈现了毕自严的多种著作,书后附有经过增补的《毕自严年谱》,大略考证了毕自严的生平及著述情况。
苏轼(一○三七 一一○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在文学艺术方面,苏轼可谓是全才。其诗清新豪健,且喜用比喻夸张,独具艺术表现力,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其词风豪放旷达,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其文汪洋恣肆,明快晓畅,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书法擅长行楷,常自有新意, 结体短肥 有天真浩瀚之风,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其画善作墨竹、怪石、枯木,论画主张神似,重寄托之意。
本书为古籍整理,属于 淄博古代文献丛刊 之一种,主要是对刘一相《燕喜堂集》十五卷(明钞本)、《顷阳子启札》六卷(明刻本)进行点校整理。前言介绍刘一相生平、著述及贡献,附录收刘鸿训《先考妣行略》,以及刘一相佚文《山西泽州高平县举东乡石末镇乡约碑记》(国家图书馆藏拓本)。刘一相家族肇兴于明万历年间,至崇祯朝刘鸿训官拜相国而臻鼎盛,刘一相、刘鸿训、刘孔中祖孙三代构建起显赫一时的相国家族文化体系。《刘一相集》体量颇巨,堪称刘氏家族的成长史和家族文化的奠基之作,然而至今无整理本,尤其《燕喜堂集》仅存钞本,讹误颇多。此次系统整理,将填补空白,为刘一相及其家族研究提供极大便利,并有助于还原明朝中后期齐地的历史、地理、社会和文化面貌,揭示齐文化生动立体的多元构成和延续不息的规律,服务山东地方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所著的读书笔记,历来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诸多名人大家所推崇。内容涉猎广泛,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诗词文瀚,以及医、卜、星、算等都有涉及,堪称是宋朝的百科全书。《容斋随笔全鉴(典藏版)》选取了《容斋随笔》中的精华部分,并佐以注释、译文等,以方便读者理解与阅读,让读者能够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熏陶中,丰富自己的内涵。
钱谦益为明清之际重要的诗文作家。《牧斋初学集(全3册)》为其入清后的作品。钱的作品,被清高宗列为禁书,因之湮没达二百年之久。辛亥前后,始有铅排本问世,然缺点甚多。钱仲联教授数十年的研求,标校整理,成为最完善的本子。
翠微亭,唐池州太守杜牧所建,南宋爱国名将岳飞曾驻军于此,华岳读书此间,慕前贤尤其仰岳武穆之高风,因自署别号为翠微。 南征 ,指遭贬由临安南徙建宁; 北征 ,则指由建宁奉召北归临安。《南征录》由上皇帝书与古今体诗共十一卷组成。《北征录》则包括《平戎十策》(即《再上皇帝书》)、《治安药石》两篇长文,共十二卷。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周祖谟、余淑宜、周士琦整理。该书重在考案史实,对于《世说》原作及刘孝标注所说的人物事迹,博采晋宋以下史传杂著和近代的笔记论著,考核其异同,兼补刘注之不备,评论事乖情理处,对《晋书》亦多有驳正。书中同时采录了近世学者李慈铭、文廷式、程炎震、李审言、刘盼遂等人的成果,并加按语,考证得失。本书有原文、校文、笺疏,后附《世说新语》常见人名异称表、《世说新语》人名索引、《世说新语》引书索引、笔画与四角号码对照表,颇便使用。
本书为部全面反映现存清代诗文别集著述、馆藏及其作者传记资料的大型工具书,共著录近两万名作家所撰约四万部诗文集,旨在为清代及近代文史整理研究提供目录传记类文献的基本线索。 本书著录书目,均为国人,是以汉语创作的诗集、文集、诗文合集,兼及以诗文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全集。
王志娟选编的《红楼梦诗词联赋(图文本上下)》按回目先后收录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诗词曲赋、歌谣、古文、书札、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体裁形式的文字。为使读者加深理解,随文附注及前人相关评点。注释和评点部分,则以王伯沆先生手批本、脂砚斋评本为主体,同时参考周汝昌、蔡义江诸先生的系列研究*作。同时,选配历代红楼版画作品。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张孝祥历官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并先后六守外郡,显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能力。同时,他对文学创作及书法等多方面也具有卓越才华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南宋初年词风转变中的著名作家之一。《张孝祥词笺校》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前言》、《张孝祥词笺校》、《张孝祥年谱》。这本书是宛敏灏先生研究《于湖词》的有关论述的结晶。
本书收录徐乃昌《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中安徽所出青铜器铭文,并增入考稿所漏收或未及收入之器。考稿所录青铜器虽为安徽某县某人所藏,未经查明并非安徽出土者,概不著录。凡为安徽出土的青铜器而无铭文者,亦不收录。徐氏所录青铜器名、铭文有误者,予以订正;未录者,俱为补出。所收铭文,择要附以各家考释及近人研究成果,以便参考。称引各家之说,均省去〔先生〕字样。凡同一年代、同一地点出土的青铜器合为一组,以出土年代先后为次。每组按鼎、壶、瓶、缶、斗、盤、匜、鑑、钫、钟、镈、鉦、铎、戈、戟、矛、剑、量、衡、稿、节,以及其他等顺序排列。
鲍廷博,字以文,号泳饮,祖籍安徽歙县,随父迁居杭州,后定居桐乡青镇(今鸟镇)杨树湾,故亦称桐乡人。清代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和目录学家,以刊刻《知不足斋丛书》知名于世。 鲍廷博博览群书,对古籍真伪、版本优劣及收藏钞刊之经历知之尤详。阮元极赞其知识之渊博,说:『古人云读书破万卷,君所读破者,奚翅数万卷哉?『并赠诗称他『当世应无未见书』。 在藏书和刻书活动中,鲍廷博撰写了大量极富学术价值的题记序跋,本书即为鲍氏这类文字的辑录。全书所收,以《知不足斋丛书》鲍廷博所撰题跋为主(其子鲍士恭及孙鲍正言所撰数则亦一并收入),兼录其他文献保存的鲍氏题跋,共得鲍廷博题跋二百余则。辑录者又于每则题跋后加按语,一则交代文献来源,一则对于文中涉及人物加以笺注,颇有资于考辨书籍撰述收藏、传写刊
《朱枫林集》共十卷,是朱昇的诗文合集,其不 仅是我们研究和了解朱昇本人生平经历、思想*述的 **手资料,*对研究元明之际的历史有较高的参考 价值,对研究理学发展史和徽州的历史文化、人情风 俗也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曹如诚编著的《林散之与扬州》是一部无声无形的电影。大量鲜为人知的内容和细节,重现了林老于那个特殊年代在扬州的艺术和生活状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一代“草圣”在逆境之中所表现出来的仍然多情、乐观、淡泊、从容、宽厚的情操,以及林老对艺术乐此不疲、追求极致的境界。从林老在扬州生活的平面,我们不难看到林老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更彰显了林老质朴的情感,以及他对艺术本真、纯粹、执着、忘我的精神。“一切文化后都沉淀为人格”(荣格),林老的艺术境界、艺术成就与他的人生境界是一致的,也是分不开的。情感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在当下这个资讯多于知识、流言多于思想、浮躁多于严谨、名利多于淡泊、随波逐流多于坚守信仰的时代,人们也往往容易忽略为珍贵的情感。林老的真性情、真精神和平常心所折射出的人
陆心源是清代有名藏书家、学者,《仪顾堂集》全面反映了陆心源学术、文章、政事诸方面才能,在陆心源及相关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传世版本的比对,将各本篇章进行清理、整合,展现该集的完整面貌,同时对不同版本文字之间的歧异之处进行比对与简要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