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世说新语 原 价:12元 作者:(南朝宋)刘义庆 著,王超 译 出版社:京华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613 字数:130000 页码:1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 志人小说 ,主要记述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它真实反映了这一时代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社会风貌,所涉及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徒,因而成为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书本着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的原则,节选了《世说新语》中的部分精彩内容,以以原文、注释、译文的形式,全面而生动地还原了汉末魏晋时代的风貌。
作为文士,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用空灵简洁的文字,纪录过生活中的一幕幕曼妙场景,以及在这些场景中的心情和感想。李渔的《闲情偶集》,便是这样的一些闲散文字,一本将“闲情”的书。本书节选了《闲情偶寄》部分篇章,并加以注释。 在本书里,我们阅读、品评李渔《闲情偶寄》中的一些精彩篇章,窥探 “闲”这门生命学问的某些门径,感受“闲”的真意,最终获得一份恬淡、闲逸的好心情。
《豆棚闲话》这部小说集反映了明朝本期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当时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这部话本小说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它扩展了话本的“入话”,一般写两三个小故事,互为辅垫,然后转入“正话”,连环相扣。每则故事都以在豆棚中说闲话开始,轮流叙说,篇末又回到豆棚作结,故名为《豆棚闲话》。《玉支玑》全称《新镌秘本批评玉支玑小传》,又名《双黄记》、《方正合传》。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被认为是中国Z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上佳之作。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生活,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本书是八十回本,文字以乾隆甲戌本为底本,同时参校程甲本、程乙本、己卯本、庚辰本以及列宁格勒藏抄本,进行校点、整理而成。
《新序》、《说苑》是西汉流向编撰的两部历史故事集。它们从记载虞舜夏禹到秦汉史传的各种古籍中选择了可供参考借鉴的言论事迹,编为故事,撰次成书。两书主要提供先秦政治历史的经验教训的事例,既有文献价值又有文学价值。本书力求选择内容比较健康、故事性比较强、发人深省的成语故事做注释和翻译。
《西厢记》的剧情梗概是:秀才张君瑞上京应试,路过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偶遇寄居于寺中的前相国小姐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于是冲破礼教的束缚,月夜吟诗,弹琴达意。不料正在此时,贼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掠崔莺莺做压寨夫人。相国夫人被逼无奈,只好当众许诺:谁能退却贼兵,就将莺莺嫁给谁。张君瑞向好友白马将军杜碓求救,围兵被解。可是事件平定之后,相国夫人却悔婚,让崔、张二人以兄妹称呼。崔、张又陷人无限痛苦之中。莺莺的丫环红娘出于义愤,帮他二人传递书简,崔、张终于冲破种种樊篱,私自结合。在事实面前,相国夫人被迫允婚,可又以“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迫张君瑞上京赴试。张君瑞不负众望,状元得第,衣锦归来,与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桯史》是岳珂记载两宋时代朝野见闻的一部史料随笔。本书以“公是公非”为写作目的,通过许多目击耳闻的朝野各阶层人物的言行,愤怒地揭露了两宋政治的腐败黑暗,南宋统治集团中投降派祸国殃民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诤臣战将、布衣义士的抗金热忱和凛凛气节,辞严义正,爱憎分明。同时,本书也保留了许多文学史料。
《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优秀代表剧作。本书选译的十出均是为脍炙人口的重要折子,主要参考了徐朔方、杨笑梅校注本(1979年修订本)。
《世说新语》本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尚、文人精神风貌与才情等,特别是当时土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在书中得到较多的反映。因此,《世说新语》成为中国志人小说中的名著,千百年来一直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成为案头之书。 《世说新语》原为八卷,刘注后分为十卷,现存是宋晏殊删订旧本后成的三卷。共36门,1130则,全书以人物为中心,分类叙事,前21门属褒赏一类,后15门属贬斥类,全书有明显的崇儒色彩,但也有大量称羡清谈名士、阐扬老庄率学的内容。其语言精炼,辞意隽永,尤其描写的土族阶层清谈、品德、交流、为政、栖逸等种种活动以及他们简傲、放旷、任诞等种种性格和人生追求,是魏晋名士与魏晋风度的传神写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准确概括六朝小说,其内容为“搜奇记逸”,在表现上则处于“粗陈梗概”的阶段。所谓“搜奇记逸”,就是搜集奇闻、记载逸事。《搜神记》属于前者,《世说新语》则是后者的代表。没有六朝小说,也不可能有唐传奇。《搜神记》和《世说新语》是比较明显体现了六朝小说成就的作品,其在我国小说史上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此次点校《世说新语》,以光绪年间思贤书局王先谦之校订本为底本,参阅余嘉锡、杨勇诸等人的校笺本,酌取所长而成。《搜神记》则以明末《津逮秘书》为底本,以《学津讨原》本参校,亦酌取汪绍楹先生校注本之长。为便于翻检,两书均新编“主题索引”以代目录。该书纳入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系列。
本书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的戏曲代表作。在选译过程中,兼顾了故事情节完整与保留一致性,译文通俗、晓畅,原文部分参考了王季思、苏环中、杨德平先生的《桃花扇》合注本。
《笑林广记》是一部流转久远、影响深广的通俗笑话总集,是我国笑话宝库中的一个旷世奇宝。一诞生便风行海内,受到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劳苦百姓的喜爱。这些笑话或直刺现实,或隐讽世情,有的格调高雅,妙趣横生,充分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机敏和幽默。更可贵的是表现了他们对世间邪恶习气作风的嘲讽,对封建恶势力的憎恨,对治国当政者的规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现时的人们也能起到警醒的作用。 笑话,在古代又称为“笑言”,顾名思义,就是指能引人发笑的话语或故事。由清代游戏主人编撰的《笑林广记》就是一部流传久远、影响深远的通俗笑话集。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封建文化专制使得笑话不能登大雅之堂,处于边缘状态。但这些笑话却从不同角度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封建社会的民间风俗、人生情趣
《杨家将演义》叙述的是北宋初年杨家一门忠烈抗击辽、西夏入侵的传奇故事,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历史演义小说。小说着重描写了杨业及其子孙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为国捐躯、前仆后继的英雄壮举和那个时代抗击外族入侵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塑造了呼延赞、杨业、杨六郎、孟良、焦赞、岳胜等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 《杨家将演义》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特别是书中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仍感动着今天的每一位读者。同时,和任何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一样,书中融入了大量的作者主观成分和虚拟成分,我们应该将它们与历史事实加以区别。
《古文观止》为清代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刊行。两位编者皆好经史,擅长写作八股文,本书是他们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部启蒙读物。中华五千年,造就无数名作。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精选其中二百二十余篇,取名《古文观止》,既有政论策,亦有读后感,还有叙事记人之文,内容包罗万象,贯穿古今,既是文学艺术摇篮,亦是古人思想宝库。但原书已过数百年,某些地方已不适合当今之主题,有些许[瑕疵]。本书优中选优,既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更需读来朗朗上口,以适应现代快节奏之大众口味,遂有此《古文观止》之精华本问世。 ★★★★★ 推荐购买更多国学类图书: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龙文鞭影》
本书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普及版书系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清代曾朴、刘鹗所著的长篇章回小说《孽海花·老残游记》。 全书以现代白话文印刷出版,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对于普及这部古典小说名著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初刻拍案惊奇》,话本小说集。明末凌濛初著,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之一。《初刻拍案惊奇》鲜明地反映了明中后期商人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思想意识,如《转运汉遇洞庭红》、《乌将军一饭必酬》等赞美了商人无所畏惧、百折不回的敬业精神,表达出明代中后期如《张溜儿熟布迷魂局》、《酒下酒赵尼媪迷花》等都描写了抛却贞节枷锁的夫妻、恋人重获爱情幸福的故事。
《唐摭言》约成于后梁末帝贞明二年(916)九月之后至三年七月之前。全书十五卷,详细记载唐代科举制度及与此相关的遗闻琐事、文士风习,并保存了许多诗人别集中失载的断章零句,是后人研究唐代科举与文学的重要参考书,极有资料价值。书中有一部分故事被后世演为小说戏曲,如裴度还带、王勃滕王阁作赋、王播孤贫中举、孟浩然终身不遇、李白写《清平调》等。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讽刺见长的杰作,反映了清朝康、乾时期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成功塑造了科举制度下的传统文人群像。作者吴敬梓(1701-1754)以深厚的文学素养、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卑劣丑恶刻画得入木三分。其艺术之成功,使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此外在结构上,它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这种体制,对清晚期小说有很大影响,如《海上花列传》、《官场现形记》等,均模拟《儒林外史》。此次印行《儒林外史》,用清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刊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改正错讹,以臻完善。
书名:曾国藩家书 *:12.00元 作者:曾国藩著,李青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ISBN:9787550243743 字数:130000 页码:1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标识:23724193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致同治1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 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的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