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短篇小说491篇。它们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被后人广为称颂。
《聊斋志异》以谈狐说鬼为主,题材宽泛,承载着作者对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和对忠孝节义的说教。既有满腔“孤愤”,又有男女情怀。但也有一些迷信色彩。作品多是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具有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情节曲折、境界瑰异的特色。
《古代版刻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大概创作元末明初。关于《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但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它的版本大约有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繁本又包括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两种版本,目前*流行的当是繁本一百回。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整个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写出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广泛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虚伪残酷和腐朽堕落,揭示了封建社会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进一步无情地、令人信服地指出封建社会已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在描写宝黛爱情故事的同时,作者反映了广大的社会生活面和深入的人生体验,表现了不同人生价值观的冲突,从而赋予这部小说以深刻的意义。 《红楼梦》的版本甚多,通行的版本也有七、八种。本次出版,以清乾隆辛亥年(1791)程伟元刻本为底本,外加高鹗所续四十回本。
《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描写汉末魏、蜀、吴三国争斗的一部小说。《古代版刻三国演义》选取了《三国演义版刻图录》中的版画110幅,每幅配有简短说明文字。这些所选版画均为《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事件,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梗概。本画谱采用巾箱本印制,所选画作为版刻作品,图文并茂,颇有连环画的意味,既可收藏,又可阅读。
内容推荐 《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续三国演义》是明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描绘的是西晋司马氏开国后六十年间晋国 八王 、成汉李特、汉赵刘渊、后赵石勒、东晋王敦、苏峻等逐鹿中原、杀伐征战的兴衰史。 我社出版的《续三国演义》是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为底本,进行校点、整理而成,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西游记整理校注本(套装共3册)》以世本为底本,唐僧家世部分以明刊《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简称“朱本”)为底本。底本的缺文和明显的讹误首依明刊《鼎锲京本全像西游记》(简称“杨闽斋本”)、明刊《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简称“李本”)、《新刻增补批评全像西游记》(简称“闽斋堂本”),诸本间差异又难以裁夺的,又比对了明刊朱本和明刊杨致和的《西游记传》(简称杨本);次参清刊本《新说西游记》(简称“新说本”),并在回末的《校记》中逐一注明。鉴于“人文本”的广泛影响,就其所作的勘误也在各回的校记中注出。底本、参校本等相互抵牾、又皆不能允当者,再依次比对清刊《西游证道书》(简称“证道书”)、《西游真诠》(简称“真诠”)、《西游原旨》(简称“原旨”)等,作出准确的选择。通过反复的比对和斟
本书为《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之一,以六朝时期《搜神记》等十三种志怪小说为基础,选取文字优美、故事生动的小说,进行翻译和注释,以展示六朝志怪小说的面貌。
《子不语全译(套装全2册)》是清朝中叶著名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笔记小品,共二十四卷,由陆海明等人译。子不语(上下全译)》多记述奇闻异事、奇人鬼怪,全篇行文流畅。《子不语》的材料多数来自袁枚的亲朋好友口述,也有一小部分出自当时官方的邸报或公文,也有采用他人著作的。
《世说新语(繁体竖排版)》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儿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繁体竖排版)》是由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 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语(繁体竖排版)》,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 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宋书 刘道规传 称刘义庆 性简素 、 爱好文义 、 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
《三国演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展现了那一段激荡人心的历史风云。 三国的故事自古深受百姓的喜爱,它的成书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唐代时,三国的故事就流转甚广,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娇儿》一诗中就曾经写道:“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从文献记载看,北宋时讲说三国故事是很风行很时尚的,并在勾栏瓦舍中形成了专门的一个分支——“说三分”,而且产生了诸如“霍四究”等“说三分”专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据《东京梦华录》回忆“崇(宁)、(大)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说:“孙宽、孙十五、曾无党、高恕、李孝祥,讲史。李憷、杨中立、张十一、徐明、赵世亨、贾九,小说……孔三传、耍秀才,诸官调。毛祥、
《线装藏书馆.三国演义》由罗贯中著
一粟编的《红楼梦资料汇编(上下)》辑录了从 乾隆到 五四 止大约一百六十年间有关《红楼梦》 及其作者的评论和考据方面的主要资料。虽然远不完 备,但代表一定时期的一定政治倾向和文化观点的典 型的东西,都已经容纳进去了。希望这些资料能够提 供学术界参考,供研究 五四 以前中国社会上对 红楼梦 所抱的态度、见解及其发展变化,从而进一 步分析批判之用。
从分类目录上可以看到,本书共分为七个单元(一)总论,(二)上古秦汉魏晋南北朝小说,(三)唐五代小说,(四)宋辽金元小说,(五)明代小说,(六)清代小说,(七)小说理论批评。 总论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和古代小说、小说史有关的种种名词术语。另一部分则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小说总集、小说书目、小说史料等。 第二单元至第六单元,是本书主要内容之所在。它们试图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从上古神话到清末小说的面貌,向读者介绍尽可能多的中国古代小说作家和作品。时代的断限,则自上古起,至清末止。 下限为清宣统三年(1911),即“辛亥革命”那一年。产生于民国元年(1912)后的作品,概不收入。举例来说,清末民初诗人苏曼殊(1884-1918)也是一位重要的文言小说作家,他著有《断鸿零雁记》,以及《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