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 二拍 ,作者凌蒙初。与 三言 合称 三言二拍 。刊于明代崇祯年间。每集40篇,共80篇,内有1篇重复,1篇杂剧,故实有拟话本78篇。作品多是取材于古往今来的一些新鲜有趣的轶事,敷演成文,以迎合市民的需要,同时也寓有劝惩之意。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阅微草堂笔记(套装共3册)》共二十七卷,1196则,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5种。整部作品恬淡古雅,质朴简洁,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皆着墨不多,不过粗陈梗概,点到为止,但极有章法,颇见情致,其弟子盛时彦对此也有概括: 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 鲁迅所言, 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追踪晋宋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阅微草堂笔记(套装共3册)》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以权威版本为底本,约请专业作者注释翻译。
本书重要内容,则是大胆地暴露、揭发了封建统治头子们的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生活。 本书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明代的作品。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已大量发展起来。一般地讲,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开始于这个阶段。作为市民文学特点的话本文学,自然会把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意识反映到作品中来。像《施润译滩阙遇友》、《徐老仆义愤成家》等篇,都透露出一些消息。 本书收录了四十篇风格名异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来源于史传的,也有出于历代笔记、小说的,而*多*根本的源头,则直接来自民间传 说故事,来自社会的实际生活。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 各种社会生活人民的愿望。 《醒世恒言》因为刊行较晚,文人创作的成分较多,修订润饰之处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共60回。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宋词三百首笺注》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推出的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 线装丛书中的一种。词的创作极盛于两宋,历代宋词的选本众多,清末朱彊村(上彊村民)先生编选的《宋词三百首》以量多、面广、精辟等特点成为其中的经典,本书即是近现代词学大师 唐圭璋 先生对《宋词三百首》的笺注。书中的注解部分详尽扎实、明白晓畅;评笺部分集历代词评,全面广博;还包括每一位词作者的生平小传和相关评品。这些内容不仅能让读者理解和欣赏宋词,更能领略到 唐圭璋 先生对宋词的独到心得,感受这位词学大师的文化风致。此次出版,采用宣纸印刷,线装函套,共分四册,装帧古雅精美,内文大字疏朗,清晰醒目,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籍的文化美感。
《敬业堂诗集》是查慎行诗集的总名,查氏诗集之集名,林林总总,达四五十种之多,大都随笔立名。本书据《四部丛刊初编》本(涵芬楼影印原刊本)整理,加以新式标点及专名线;有明显错讹,则径改,不出校。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它不仅为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所钟爱,更成为人民大众做耳熟能详的教育形式和抨击假恶的文学体裁之一。本书编选的寓言故事或借故喻今、或借物喻人、或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充满着知识与智慧,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令人收益终生的启示与哲理。
南朝初期的刘宋时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两位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作家——山水诗人谢灵运和乐府大家鲍照。谢灵运在刘宋朝的政途挫折,促成了其诗歌创作成就,《登池上楼》、《过始宁墅》、《入东道路》等大量清新优美、摹景抒情的诗篇,成为中国山水诗的滥觞。鲍照出身微寒,沉沦下寮,但他并不因此消极避世,而是用一腔郁郁不平之气创作了大量乐府诗篇,反映了社会现实,揭露了黑暗统治。除此之外,鲍照的边塞诗、五言杂诗也有不少出色的作品。本书选取能代表谢、鲍二人的创作特征与艺术水平的作品,每首诗前的提示,说明内容、分析结构及特点、介绍诗人行迹,有助于读者把每首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
《诗经》是中国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唐诗名篇赏析(经典线装本)(套装共4卷)》由陈君慧主编,内容包括: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魏徵、【述怀】、中原初逐鹿、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王梵志、【吾富有钱时】、吾富有钱时、李世民、【赐房玄龄】、太液仙舟迥、【广胜寺赞】、鹤立蛇行势未休等等。
本书包含《中国诗史》三册,该书为第三卷,近代诗史。自唐末讲起,至清代为止,可分为四个时代:李煜时代、苏轼时代、姜夔时代、散曲时代。唐宋词人所作,语文各半,到金元以后便全以方言俗语作曲,故我们可称这一时代为“诗的变化史”。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风范昭示千秋,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政贤臣形象垂范后世,以大批优美的富有积极意义的诗文传诵天下。本书根据范仲淹十九世孙范能浚编集、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范氏家塾岁寒堂刻《范文正公忠宣公全集》中的《范文正公全集》整理校点。整理者参考前人的成果,新增三个附录,一是《范文正公集逸文》,二是《范文正公集续集》,三是《范文正公集著录和序跋》,为范仲淹研究增补了不少新的资料。整理点校者薛正兴先生,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师从洪诚先生和徐复先生等语言学大师,并且担任江苏古籍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多年,为《汉语大辞典》分卷主编,主编有《李伯元全集》、《刘熙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热河行宫”,位于今河北承德市区北部。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一七0三年),至干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年)竣工,是清代皇帝避暑和理政的宫苑。其建筑规模宏大,融合我国南北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至今保存较为完好。 《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清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年),刻本。该书收录康熙以他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御题之名为题而作的诗、词、曲作品,并且每景均绘图一幅。至清干降六年(一七四一年),清高宗弘历出巡至避暑山庄,依康熙所作原韵而和,并把所和之作加入《御制避暑山庄三址六景诗》中,由内务府重刊印行,名为《御制恭和避暑山庄图咏》。本书即据一九二一年武进陶氏小涉园所印之重刊本而影印。 本书收录康熙、干降两位皇帝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所作之艺文。每一景点,均有康熙原
《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套装共6册)》包括:《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一册)》、《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二册)》、《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三册)》、《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四册)》、《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五册)》、《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六册)》共6册。《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套装共6册)》所有诗文词都按写作时间先后考证其确切或大致作年,并加以新的笺证和注释,对作品的历史背景、有关人物时事及典故、俗语词的准确意义详加笺释。后载新著辛弃疾年谱二卷,在对辛弃疾生平研究多年心得的基础上,参据出土资料、族谱、金石资料,并勾辑前人未见的其它文献资料,完整准确地记录辛弃疾一生的真实面貌。附录两卷,收载有关辛弃疾生平的传记资料、序跋及同时友人的赠酬文字,对辛弃疾集版本的考证文字以及引用书目和篇目索引等。全书共十四卷。
袁凯,明初著名诗人,此稿以明隆庆四年(1571)何玄之活字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张所望刻本与康熙六十一年(1722)曹炳曾刻本为主要校本。书中研究内容包括题解、校记、附录、集评、注释、辑佚、年谱、诗文系年、传记附录与序跋附录。
玉台新咏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瑰宝之一。它是现存继诗经、楚辞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不仅保存了大量汉魏六朝珍贵的诗歌材料,而且集中体现了当时女性题材文学的特色,对于研究中国诗歌的演变、研究中世文学思想的发展和中国古代女性文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陶庵梦忆》(共八卷)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著名的一部。该书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同时本书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日常生活、娱乐、戏曲、古董等的纪录,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中收录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驳杂,大多描写市井百姓的平凡生活。故事完整且精妙绝伦,情节曲折且细节丰富,人物刻画细腻且入木三分,语言生动且自然流畅,或讲人世间的恩怨纠葛,或讲男女间的婚恋故事,或讲审场中的尔虞我诈。其中有对爱情和友谊的赞颂,也有对忘恩负义、不忠不孝等行为的痛斥;有对贪官污吏的批判,也有对正直清官的赞扬;亦不乏离奇浪漫的神鬼之事。总之,冯梦龙以通俗的语言,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当时普通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
由高克勤撰写的《王安石诗文选评/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按时间排序,将王安石的一生分为“入仕前后”、“转宦州县”、“在京为官”、“居丧讲学”、“执政变法”、“退隐钟山”六部分。每一部分之首,先详细介绍该时期王安石的行迹、思想特色、创作风格等,俾读者有一总体的了解;随后精选若干拥有代表性的作品,对每一首详加注释,并做点评,评论中既包括创作背景、典故、寓意,也涉及一些基本的文学技巧,使读者对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都能有所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