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畔,长板桥边,歌女名妓情思万种,志士才子风度翩翩。随着朝代的更迭,一切归于破灭,志士隐迹沉沦,歌女流落星散。本书真实记述了明末清初南京歌女名妓的群体形象和悲剧命运,叙述了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动人故事。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竹书纪年》是载录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流传中屡遭亡失伪造,原书面貌难存。清代以来有朱右曾辑《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又据朱氏补充和订正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订补的《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精)》即依据王氏,订正其误字脱文、引书不全和讹误,并补漏引,纠正编次不当处,辑补前代学者考证足资发明者,于原文不明之处予以补充和解释,另依《竹书纪年》所载编制《战国年表》以便读用。
《竹书纪年》是载录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流传中屡遭亡失伪造,原书面貌难存。清代以来有朱右曾辑《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又据朱氏补充和订正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订补的《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精)》即依据王氏,订正其误字脱文、引书不全和讹误,并补漏引,纠正编次不当处,辑补前代学者考证足资发明者,于原文不明之处予以补充和解释,另依《竹书纪年》所载编制《战国年表》以便读用。
名言警句………………………………………………………………… 1 人事篇…………………………………………………………………… 2 德行篇…………………………………………………………………… 13 志向篇…………………………………………………………………… 27 处事篇…………………………………………………………………… 35 生活篇…………………………………………………………………… 49 世道篇…………………………………………………………………… 55 治学篇…………………………………………………………………… 61 政治篇…………………………………………………………………… 69 军事篇…………………………………………………………………… 76 说理篇…………………………………………………………………… 78 俗 语………………
本书作者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治经、子、小学,宗法王念孙父子,读书研究,主张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特殊的语文现象。所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能诗词,重视小说戏曲。所作笔记,搜集丰富,为学术史、文学史提供不少参考资料。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 《春在堂随笔》是作者根据平日所作笔记整理而成,共十卷,大体按年代排序。由于他学识渊博、根柢较深、因而笔记取材广博,文字简约。内容或为以经学、小学、诗文、石刻之考释和评定,或为师友间之酬和文字,或为游历览胜之实录实感,或为朝野之轶闻掌故,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杨炯曾这样评记卢照邻:卢照邻人间才杰,览清规而辍九攻,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本书分七卷,按不同的诗歌体裁对卢照邻的诗进行校注,繁体字体且竖式的排版,让您重温古诗的古雅韵致。
本书辑集从唐代到“五四”以前有关杜甫研究的资料。内容大致包括:杜甫生平事迹的记述,杜甫诗歌的评论,作品本事的考证,文字典故的诠释。本书为上编依资料时代先后,按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的顺序排列。
本书所选以文史论著的文章为主,兼收其他文献著述及录文史专著的重要章节或序跋。 所选作品,按作者生年为序。 所选著作。原有句读或标点者一般保持原貌,不加改变;原著没有句读或标点者由编者拟加标点。 作者简历附注于每篇文章之后。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最深厚、魅力的形式之一,由于它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兼具文学性与音乐性两大艺术物质,以简约的形式蕴涵了丰厚的韵味,所以一直受到作者与读者的青睐,其社会参考的广泛程度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 中华书局过去出版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的总集、别集。精选历代诗词名家的名作、汇聚研究成果,为社会提供一套兼具学术品位和可读性、雅俗共赏的系统诗词选本,一直是我们的夙愿。 本书入选的诗、词,文字以中华书局上涨编辑所1959年出版的王佩诤校订的《龚自珍全集》为据(1975年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上涨古籍出版社据1959年版旧纸型两次重印》,个别地方据他本重新校定,均作说明。《全集》原存旧校异文,优者间采注中。作品各扫写作时间顺序编次。至于注释体例,每篇之前着一“题解”,交代写作时间、背景、简
本书曾于一九六九年九月由香港大众书局出版,出版不久,旋为台北数出版社所翻印,销售量之大,令人惊喜。盖世说这书不特为吾国古代这文学名著,又为历史及哲学之重要典籍,文字隽永,内容懿,历代文人,莫不宝同拱壁。惜书之传钞翻刻太久,讹转多;俗语方言,既所难解,事数名物,滞义为烦;学者苦之,不易猝读。窃于是书用思有日,时见精意,洲图史,搜罗殆遍;尝发其条例,复为之校注;贯穿有序,读者称便。后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出版之马瑞教授英译世说新误,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之余嘉锡氏世说新语笺疏,及徐震堮氏之世说新语校笺等,其门第矩矱,莫不如出前辙;敢谓筚路蓝缕,草创艰苦,或许为集大成之作,未免溢美之辞。
《小窗幽记》,明陈继儒纂辑,是明代清言小品集的代表作之一。共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从感情、个性、处世、境界、品味、法度等各方面入手,立体地涉及了人如何塑造自身、增加涵养、立身处事、怡情养性;而且关涉到世情、历史、山水自然、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文字优美典雅,处处浸透着古人的生活智慧。本书收录《小窗幽记》原文,以版本核校并注释,读者品味它无穷的艺术魅力。
此《虞初》一书,汤临川称为小说家之“珍珠船”,点校之以传世,洵有取尔也。独是原本所撰述,尽摭唐人轶事,唐以后无闻焉,临川续之,合为十二卷。其间调笑滑稽,离奇诡异,无不引人着胜,究亦简帙无多,搜采未广,予是以慨然有《虞初后志》之辑,需之岁月,始可成书,先以《虞初新志》授梓问世。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时贤也,事奇而核,文隽而工,写照传神,仿摹毕肖,诚所谓“古有而今不必无,古无而今不必不有”。且有理之所无、竞为事之所有者,读之令人无端而喜,无端而愕,无端而欲歌欲泣,诚得其真,而非仅得其似也。夫岂强笑不欢,强哭不戚,饾饤补缀之稗官小说,可同日语哉!学士大夫酬应之余,伊吾之暇,取是篇而浏览之,匪惟涤烦祛倦,抑且纵横俯仰,开拓心胸,具达观而发旷怀也已。康熙癸亥新秋,心斋张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