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艺术类:印典(套装共2册)》以清乾隆年间宝砚山房刻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书中搜罗宏富,去取精审,编排合理,体例谨严。八卷十二门之架构,印史异闻,制度器用,故事诗文等皆有涉猎,堪称印林经典名著。是书卷首分载钮让《序》、让《金玉印章歌为清溪朱行先作》、朱象贤自序、《印典例言》等诗文四则。正文八卷,十二门,即:原始、制度、赉予、流传、故事、综纪、集说、杂録、评论、镌制、器用、诗文。卷末附朱象贤侄廷诏、白长庚二跋。
汉班固撰。今本为元大德中刘世常所藏,凡四十四门,然仅分四卷,视诸志所载又不同。据《后汉书》固本传,称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书中征引,六经传记而外涉及谶纬,乃东汉习尚使然。又有《王度记》《三正记》《别名记》《亲属记》,则《礼》之逸篇。方汉时崇尚经学,咸兢兢守其师承,古义旧闻,多存乎是,洵治经者所宜从事也。
宋魏庆之编、宋人喜为诗话,裒集成编者至多,庆之书作于度宗时,所录南宋人语较备。庆之书以格法分类,与仔书体例稍殊。其兼采齐己风骚爵格伪本,诡立句律之名,颇失筒择。然采摭既繁,菁华斯寓,固论诗者所必资也。
《孔子家语》由(三国魏)王肃注
全书20万余字,凡分五章,内容主要围绕四库学新视角与新材料展开,具体包括四库馆阁之肇建、存藏与修缮,库书的誊抄、撤改及补函,四库馆书籍编纂流程,《四库全书考证》专题研究,四库底本研究,《总目》稿抄本专题研究与考辨等诸多方面,均立足学术前沿,考据信而有征,是一部经过作者熟思审处的四库学研究著作。
明袁表、马荧同编、,闽中十子者,一曰福清林鸿,有《膳部集》;一曰长乐陈亮,有《储玉斋集》;一曰长乐高廷礼,有《木天清气集》《啸台集》;一曰闽县王恭,有《白云樵唱》《凤台清啸》《草泽狂歌》诸集;一曰闽县唐泰,诗轶不传,散见《善鸣集》中;一圈阅县郑定,有《澹斋集》;一曰永福王傅,有《虚舟集》;一曰闽县王褒,有《养静集》;一飘闽县周元,有《宜秋集》;一曰侯官费元,其集名不传。皆明初人,万麿丙子,表等即高以陈家所藏诸人之诗,选为是集。十人遭集已不尽傅,传者亦不尽可录。此编采撷菁华,存其梗概,犹可以见一时之风气,固宜存以备一格焉。
《四库全书·艺术类:茶经·续茶经(套装共2册)》中冠以陆羽《茶经》原本,而从其原目采摭诸书以续之。上卷续其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其四之器,下卷自分三子卷:下之上演其五之煮、六之饮,下之中续其七之事、八之出,下之下续其九之略、十之图。而以历代茶法附为末卷,则原目所无,廷灿补之也。自唐以来阅数百载,凡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即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廷灿一一订定补葺,颇切实用,其征引亦颇繁富。
本书汇集清代四库馆纂修官翁方纲、姚鼐、邵晋涵、余集、程晋芳、邹奕考、郑际唐等各撰四库提要八种,共1120篇,作者皆一代士林华选。该书之价值,除显示纪昀汇总撰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据原稿原貌,具备版本、目录、文献、学术评估等多方面的手资料提供以外,对于四库全书的编修经过、存毁标准、著录存目的斟酌过程等相关细节探索,也多具参考价值。全书采用新式标点标校,并按四库全书总目分类编排,各篇题末均注明出处的册页或卷次,并对照通订本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之异同等具体情况,于篇末酌加按语说明,另书名、著者等综合索引,以资检索和参考。
宋蔡沈撰。沈与其父并受业于朱子之门。朱子晚年于诸经多有训传,独《尚书》未就,遂以属沈,十年而成。自序谓二《典》《禹谟》先生盖尝是正,则此传融贯诸家,实多本师说也。
宋周去非撰:是书即作于桂林代归之后,自序谓本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而益以耳目所见闻,录存二百九十四条。盖因有问岭外事者倦于应酬,书此示之,故曰“代答”。本分二十门。今有标题者凡十九。一门存其子日,而佚其总纲,所言则军制户籍之事也。其书条分缕析,视嵇含、刘恂、段公路诸书叙述为详。所纪西南诸夷,多据当时译者之词,音字未免舛讹。而《边帅》《法制》《财计》诸门,实足补正史所未备,不但纪土风、物产,徒为谈助已也。
《四库全书馆发微》从图书整理的传统与四库馆的开设、四库馆人员的遴选及其特点、四库馆管理制度研究、四库馆内人数与人员设置比例、政治引导与学术影响——乾隆、朱筠与四库馆和四库馆臣的学术共性等方面,论述了有关四库全书馆的流程、制度、人员等特点。总结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有利因素:乾隆皇帝的支持;四库馆充分发挥了总裁的作用;四库馆总纂官拥有很大的裁决权;库馆内有大批人才,分工明确合理;馆内资料丰富,馆臣重视实际调查。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首份书缮抄告竣,乾隆皇帝即于是年七月初八日发出上谕:“现在缮写头分告竣,其二、三、四分限于六年内按期蒇事,所以嘉惠艺林,垂示万世,典至钜也。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朕翠华临莅,士子涵濡教泽,乐育渐摩,已非一日,其间力学好古之士、愿读中秘书者,自不乏人。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下令动用官帑,命续缮三份,分别庋藏于杭州文澜阁、扬州文汇阁及镇江文宗阁,此即有名的“江南三阁”之由来。同时为落实此事,又发上谕命浙江地方大员将清圣祖孤山行宫(今孤山中山公园)玉兰堂藏经阁改建为文澜阁,以待贮书。自五十五年至六十年(1790-1795),《四库全书》陆续颁齐贮阁。为使文澜库书能真正发挥作用,乾隆又迭发上谕:“第恐地方大吏过于珍护”而使“读书嗜古之士,无由得窥美
由于海峡阻隔,我们暂时无法“睹四库全书荟要”的真容,但是,吉林出版集团对于“荟要”的影印出版,却在某种程度上稍减我们的遗憾。这也是这部中华文化的珍品首次在大陆印行。它的出版印行,无论是对於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四库全书荟要”本来就是书中精品,再辅之以现代的印刷技术,这套黻书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大小图书馆和个人收藏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