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是一部别具特色的古书,被称为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全书既有子书的特点,又有诸如《战国策》等史书的风貌,共8卷,由短篇故事组成,刻画了晏子及其身边诸人物形象,所载史实,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
暂无内容简介。。。。。。
《诗酒桃源》一书探讨了遭遇 乌台诗案 并被远贬这一重大生命变迁的苏轼,为了安顿身心,而跨越时空、对话古人陶渊明的种种努力。这些努力包括为人、为诗以及为学三个方面。对话的途径为诵读陶诗与追和陶诗。借由对话,苏轼在为人方面进一步醇化了任真、自然与兀傲的性情,且始终保持内心的深情温暖。在为学方面,苏轼扩大了诗材,并在语言、用典、风景书写、情感表达以及结构衔接等方面努力贴近陶渊明的平淡自然之风;并在写诗自娱、著诗不朽层面,与陶渊明取得很深的默契。在为诗方面,苏轼则实现了为臣原则的新突破,归隐方式的概念性变通,以及以扎根现实为策略的对生死的超越。经此,苏轼得以在追古而即古的路径中,排遣内心的孤独,消解老境的艰难,觅得情感与智慧的光焰,以此温暖心灵,照亮当下,进而得以心舒神宁地在风雨
王恩洋先生(1897 1964)的唯识学著作,大致可分为三类,每一类数量都很可观:1. 概论性的著作,2. 专门问题的研究论文,3. 注疏性的著作。其中概论性和专论性的论著,我们已经选编出版《王恩洋唯识论著集》一书,今出版其注疏性的著作《唯识二十论疏》。作者在本书末提到,本疏乃 1937年7月,应华岩寺主钟镜和尚请,疏于华岩佛学院 。1939年上海佛学书局印行,1978年收于《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二十九卷,2000年收于《王恩洋先生论著集》(全十册,四川人民出版社)第二卷。 周叔迦先生(1899 1970)可以说是一位 佛教百科全书 式的人物,其在中印佛教史、中国佛教宗派、唯识学与因明、佛教制度与仪轨、佛典考证与注疏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其唯识学与因明的著作,主要收于《周叔迦佛学论著全集》(全七册,中华书局)第二册,其中的《
四库学研究论著。本书据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综合研究》结项成果修订而成。全书通过深入研究《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纂修过程,基本厘清了《四库全书》书前提要曾利用提要分纂稿、《四库全书初目》提要、《四库全书荟要》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及相关材料修订撰写的复杂过程,对于四库纂修史、文献编纂学史的许多问题有所揭示和说明。同时通过分类和比对,辨析书前提要与几种提要的异同,以及说明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三阁书前提要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对相关的乾嘉时期学术思想、文学批评有一定研究与分析。本书对四库编纂史、清代学术史和文学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本书主要辑录苏州地区1949年以前编纂而成的各类志书的序、跋以及凡例,并加以标点整理。全书分为乡镇志辑和专志辑两部分,资料来源主要为苏州现存的历代旧志以及文集等。乡镇志辑按高新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吴江、太仓、常熟、张家港等行政区划及其所辖乡镇进行分类,专志辑则按山志、水利志、寺观志、园林志、人物志等进行分类,每类所收录的序、跋、凡例等则按成书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本书体例完备,条理清晰,资料丰富,有此一书,便可略知苏州历代旧志编纂之梗概,极具价值。
古籍整理。《三家诗补遗》考证《韩诗》《鲁诗》《齐诗》中的内容,利用王应麟的《诗考》,严分家法,补其未备,纠其讹误而成书。 《仪礼石经校勘记》四卷,校勘《清石经 仪礼》,卷一至卷三为《仪礼》十七篇经文的校勘记,卷四《校勘字体》专记通用及俗讹字。 《曾子注释》四卷,阮元从《大戴礼记》中抽出《曾子十篇》为底本,主要吸取北周卢仆射注《大戴礼记》的成果,辅以魏征《群书治要》中的《曾子》、马总《意林》中所引《曾子》等书,参照对比诸家之说。同者,择善而从,不同者,即下己意。
本书是由《中馈录》《浪迹丛谈》四种等合编而成。一、《中馈录》是清代一本介绍食品加工方法的书。作者曾懿,女。除著有《中馈录》外,还著有《女学篇》九章、《医学篇》两卷、《古欢室诗集》三卷、《词集》一卷。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其子袁励淮将五种合集为《古欢室全集》刊印行世。现在这个本子就是根据该版本标点、注释、译文的。本书注译稿曾经曾纵野、成桂春同志审校。二、《浪迹丛谈》四种.作者梁章钜(公元1775一1849年),清代文学家。著作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称谓录》《藤花吟馆诗钞》《浪迹丛谈》《归田琐记》等75种。《浪迹丛谈》四种是从其四部笔记《浪迹丛谈》《浪迹续谈》《浪迹三谈》《归田琐记》中选出与饮食烹饪有关的内容,加以标点、注释辑成。梁氏一生宦游经历甚广,交际亦多,饮宴是社交应酬上不可
《食宪鸿秘》分 饮之属 饭之属 粉之属 煮粥 饵之属 、 馅料 酱之属 蔬之属 餐芳谱 果之属 鱼之属 蟹 、 禽之属 卵之属 肉之属 香之属 种植 及附录《汪拂云抄本》等部分。共记载了四百多种调料、饮料、果品、花卉、菜肴、面点,内容相当丰富。所收菜肴以浙江风味为主,兼及北京及其他地区。其中,收有 金华火腿 的制法及近十种食法,如 煮火腿 东坡腿 熟火腿 、 糟火腿 辣拌法 等等,是极有参考价值的。其他品种,如浙江的笋馔、水产品制作的肴馔特色也颇显著。至于北方的乳制品、面点等特色也甚是明显。
黄庭坚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巨大而又存争议的传奇人物。以叙述其生平始末为主线,让这个历史人物一生的悲欢哀荣得以真实展开,是《黄庭坚因风飞过蔷薇/北宋星空下》精心撷取的独特视角。
《颜氏家训》是中国经典的家庭教育宝典。它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是我国历史上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全书阐述立身治家之法,内容涉及教育、儒学、佛学、历史、社会、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本书在继承前辈和当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对每个句子进行解读的注解方式,除了对典故和词语的解释努力做到清晰明了之外,必要时也讲解文言的句法和语法,以帮助读者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书中 译文 部分用生动简明的语言阐释每一章的内容,篇尾的 评析 ,结合现代社会环境对篇章内容进行解析,问题意识强,现实价值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吸收《颜氏家训》中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意义的营养。
《四库存目三式汇刊1》收录《武备志》93卷所载典籍,分占和度两部分,载气象、五行、云物等术,主要应用在方舆、镇戍、海防、江防、四夷、航海等六个方面,图文并举。《四库存目三式汇刊》汇辑《武备志》所列明代古籍而成编,对于掌握古代军事战争的排兵布阵、进退之机、重负决断等决策思路,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存录的许多珍贵资料,如阵图阵法、地理形势等,为他书罕载。该书在军事史上占有较高地位,为后世所推重。本册为《大六壬口诀纂》。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庯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书前有乾隆五十九年遂初堂主人识。 《幽梦影》,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书锺 品 字,涉氏涉猎广泛,行文酣畅明快、人生见解独特,是明清小品文中最值得后代文人学士称道的作品。现选用世楷堂刻本为底本,书前有余怀等序,书后有杨复吉等跋。 《围炉夜话》,成书于清咸丰年间。是-本短小精辟、富于哲理的劝世之作。以 安身立业 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方面,提示了 立德立功、立言 。本书皆以 立业 为本的含义,它与《菜根谭》《小窗幽纪》一起被后世并称为 处世三大奇书 。书前
苏州地方旧志序跋的汇编整理。本书主要辑录苏州地区1949年以前编纂而成的各类志书的序、跋以及凡例,并加以标点整理。资料来源主要为苏州现存的历代旧志以及文集等。全书先以苏州地区现行的行政区划分类,再以成书的时间先后排列。有此一书,便可略知苏州历代旧志编纂之梗概,极具价值。
本书中的两种《粥谱》分别选自清代曹庭栋的《老老恒言》及黄云鹄的《粥谱》。《素食说略》系清宣统时翰林院侍读学士、咸安宫总裁、文渊阁校理薛宝辰所著。《养生随笔粥谱》,共收录了粥方一百种,分上品、中品、下品三类排列。实用性较强。有不少内容系作者多年养生的经验之谈,于现代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黄云鹄的《粥谱》分《粥谱》及《广粥谱》两部分。成书于光绪七年(1881年)。其中,《广粥谱》是关于荒年账粥的资料简编。而《粥谱》则是古代粥方的汇集。共分 食粥时五思 集古食粥名论 粥之宜 粥之忌 粥品 几部分。几部分中,重点在 粥品 ,又分八部分,共收谷类、蔬菜、蔬实类、耳类、瓜类、木果类、植药类、卉药类、动物类的粥方二百多种。内容相当丰富,且有实用性,值得今人加以研究、继承。《素食说略》除自序、例言外,按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共十余万字,书前冠以唐秘书著作佐郎敬播、尚书左仆射于志宁所撰两序。正文记载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个 和地区、城邦(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包括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的情况。书中各国的排列,基本上以行程先后为序:卷一所述从阿耆尼国到迦毕试国,即从中国新疆经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抵达阿富汗,是玄奘到达印度前三十四国及相关地区的记录;卷二之首为印度总述,并记载了从滥波国到健驮罗国三国,即从阿富汗进入北印度;卷三至卷十一所述从乌仗那国至伐刺拿国,包括北、中、东、南、西五印度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