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烈茂,欧阳世昌译注
郑板桥一生创作的对联数量众多,所撰对联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他治印也成就斐然,“印史”中有很高评价。本书集中介绍郑板桥的对联和印章,对其进行赏读、品鉴,饱含深情,似可借品评文字走进板桥先生的灵魂世界。
郑板桥一生创作的对联数量众多,所撰对联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他治印也成就斐然,“印史”中有很高评价。本书集中介绍郑板桥的对联和印章,对其进行赏读、品鉴,饱含深情,似可借品评文字走进板桥先生的灵魂世界。
《顾氏画谱》,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30年)刊本,所收录之作品,系顾炳摹仿历代名画家的绘画作品而成,故而又称《历代名公画谱》。所收录的画家,从东晋的顾恺之迄明代唐寅等人,共计一百零六人。由于其原画多不存于世,因而顾炳所摹使其风神得以保留傅世。加之本书雕刻精美,已成为版画名作。此书系顾炳之子,顾三聘、顾三锡校刊。对于书内画作,顾炳均请文友为之题跋,内容多为原画作者小传及画作的临赏,一画一题,书法精美,交相辉映。书前有全天叙、朱之蕃二序,顾氏所撰谱例,详述内容和成书经过。 n
《秦楼月》为清康熙文喜堂刻本,线装二册。此书经吴梅、王立承递藏,有吴梅小楷题跋半页,王立承小楷题跋一页,钤印枚。木刻插图7幅,清代康熙时期画家顾云臣绘美人图《二分明月女子小照》一幅,鲍承勋、鲍天锡父子二人所制版画六福。版画场景宏大,人物众多,所绘山石、草木、城楼、云霓皆纤毫毕现,风神独具。书籍天头刻有小字批语,亦庄亦谐,系清代戏剧大家李渔(笠翁)批语。 此书系清人朱素臣编次的传奇,该传奇故事来自吴绮所创的曲子,主要讲山东莱阳书生吕贯旅居苏州,去拜访八拜之交的袁皓,途经虎丘凭吊唐代名妓真娘之墓,看到妓女陈素素写的凭吊唐代妓女真娘的词,为之倾倒。但是素素被山贼劫入山寨,吕生通过刘将军,袁皓,义仆许秀的帮助,与素素终成眷属的故事。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兼具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名著。这部杰作,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学文之典范、学史之津梁,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次我们要出的《史记》,是选本,共十篇,附录中附有九篇表序。此书以中华书局*修订的《史记》为底本,且每篇都有精确的注释,通俗的翻译,篇首还辅以导读,以方便读者研读学习。
清康熙年间,为了帮助当时的青少年掌握古代的文言文,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编选从东周到明末的222篇古文精品,结集为《古文观止》,因所选作品体制多样、应用性强、语言精练、易于记诵,问世以来,一直作为经典启蒙教本流传城乡。为更好地普及古文阅读, 轻松阅读无障碍 《古文观止》优中选优,并补入清文,分类为叙事散文、记人散文、论说散文、写景散文、书表、序言、赠序、祭文、碑记、骈文、辞赋,以导读开篇,分段注译,希望对现代读者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有所助益。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在汉武帝为巩固封建统治而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政策的年代里,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渐趋沉寂,许多作家或皓首穷经,或歌功颂德,其作品多显得思想贫乏或流于一般。唯有司马迁超世拔俗,格调独标,以他的反抗精神和创造精神,写成一部彪炳千古、辉耀百代的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这就是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从而开创了纪传体史学和传记体文学的光辉范例,也奠定了司马迁在史学和文学领域中的的地位。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龙门(今陕西韩城)人。他的一生基本上是与汉武帝相始终的。 司马迁生在一个有治史传统的家庭中,他的先世都是周代的史官。其父司马谈是汉武帝时的太史令,学识渊博,见闻颇广,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