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影红楼:旅顺博物馆藏孙温绘全本红楼梦》为清人孙温、孙允谟绘,共230幅,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并围绕原著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得细致入微,楚楚动人。图中绘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楼台亭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几近包括全部画科内容。仅各种人物就多达3000余人,主要人物采用 写真 技法,注重面部肤色肌纹之渲染、形神兼备。其绘画技法高超娴熟,既继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西洋画法,既有宫廷风格的华贵富丽和文人画的内涵气韵,又有民间绘画的色彩明艳生动,通雅通俗。 该画册现藏旅顺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郡斋读书志校证(全二册)》收入的图书达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宋代以前各类重要的典籍,尤以搜罗唐代和北宋时期的典籍*为完备。这些典籍至今不少已亡佚和残缺,后世可据书目的提要而窥其大略。 由孙猛整理的《郡斋读书志校证》,以清汪士钟初刊本为底本,用宋刊袁本合校,参校其他十余种善本和历代史志书目,为现存各种版本和前人研究成果之集大成者。
回文,亦称回环,是正读反读都能读通的句子,是一种修辞手法和文字游戏。回文诗,就是使用了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桑世昌《回文类聚》分为四卷,卷一为苏蕙《璇玑图》及其各类读法,卷二为诸家杂著,收录 盘中诗 鞶鉴图 等回文诗图,卷三辑录各家所作回文诗,卷四辑录各家所作回文词。清初,朱象贤重刻此书,并辑有续编十卷,附于桑世昌原著之后。据朱象贤所说,其妻胡慧藏有回文钞本二册,加以留心求访,共得图八十九幅,诗二百三十二首,词二十二首,赋一篇,厘为十卷,作为续编。此为清康熙中朱象贤原刻本。
《三国画像》不分卷,清潘锦绘,秦祖永鉴定,冯廉校刻。清光绪七年(1881)桐荫馆刊本。是以小说为内容镌刻的木版画集。原书二册,所绘人物自汉献帝至孙翊之妻,包含董卓、吕布、貂蝉等耳熟能详的人物,凡一百一十九人。上册为汉人物图五十九幅,下册为魏、晋、吴人物图六十幅,其中魏人物图三十三幅,晋人物图四幅,吴人物图二十三幅。画像或立或站、执笔提写、骑马奔驰、仰天默念、拉弓射箭、拔剑起舞、遮面哭泣者栩栩如生,每图右上题该人物姓名,部分画像由二人组成,版面丰满灵动。潘锦在卷末题: 此稿自春历夏而秋,每人皆数易稿而成,如用之,须择好手镌刻,庶无遗憾。同治十年岁次辛未锡山潘锦昼堂摹。 可见此画像为精工细镌,晚清小说木刻版画中的精品之作。
平山堂位于扬州蜀冈,瘦西湖畔,*初为北宋欧阳修所修建。《平山堂图志》十卷卷首一卷,详述了平山堂之景观、沿革、旧闻。卷首附《名胜全图》百余幅版画,采用连页式绘图,雕工精美,图画细致,为清代版画代表之作。 平山堂为康熙、乾隆两帝南巡驻跸的行宫。乾隆三十年(1765),时任两淮转运使的赵之壁博搜群籍、网罗旧闻,仿照古人左图右书之义编成《平山堂图志》。其中有清代诸帝对平山堂及其周边名胜的御书、题咏,有对当地名胜景观的详细描述,有关于平山堂及其周边景观建筑的赋、诗、记、序、铭等文学作品。
《紫钗记》系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临川四梦 之一,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其主要情节为: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着,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此本为明万历时期刊本,其中木刻版画为明代版画的精品。
《剪灯余话》是明初重要的文言传奇小说集,共四卷,二十篇。因《剪灯余话》是《剪灯新话》的续书,后世多关注《剪灯新话》,对《余话》不怎么重视,其实,与《剪灯新话》相较,此书不遑多让,对明代中后期传奇小说及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乃至于清代《聊斋志异》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远播海外。 《剪灯余话》一书仿瞿佑《剪灯新话》,取元末明初事实,以爱情故事为主,杂以幽冥灵异人物。卷一《长安夜行录》、卷二《鸾鸾传》、卷三《琼奴传》等,直写封建社会政治黑暗与礼教残酷的罪恶,并肯定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民主精神。卷一《何思明游酆都录》、卷四《泰山御史传》以阴间地府各种丑恶现象,抨击现实官场,劝人弃恶从善。卷二《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卷四《江庙泥神记》则写人与鬼神恋爱的故事。《剪灯余话》不论在
《御制避暑山庄诗》又名《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清圣祖玄烨撰诗,揆叙等注。《御制避暑山庄诗》是一部描绘清代皇家园囿胜景的诗画集。卷首有康熙五十年(1711)御制《避暑山庄记》,卷末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揆叙等跋。书中收录康熙皇帝所选三十六景,每景题诗一首,景点名称即诗歌题名,诗题之下皆有小记,诗句有揆叙等人注解。注释双行小字,引文出处用朱线标示,全书有朱色句读,清晰醒目。是书绘制山庄三十六景,此书除了汉文刻本外,同时有康熙五十一年满文刻本。此次出版,据清康熙五十一年内府刊朱墨套印本影印。
《儒藏》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的系统整理海内外儒学典籍的一项基础性文化建设工程,2003年由批准立项,由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几十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承担。先期成果《儒藏》 精华编 收录中国历史上zui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儒学文献 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510种,以及韩、日、越三国历史上用汉文著述的儒学文献160种,编为339册。随着《儒藏》 精华编 的主体部分即中国部分282册的完成出版,《儒藏》 精华编 的编纂已进入收官阶段。《儒藏》(精华编卷首)系统收集整理了《儒藏》工程立项以来,尤其是《儒藏》 精华编 编纂与出版相关的政策文件、编纂范例、组织体系、书目索引等文件,是《儒藏》 精华编 及整个《儒藏》工程实施的忠实记录,也是研究丛书编纂史和古籍整理编纂史的重要资料。
《广雅注》,清卢文弨撰,据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影印。 学界普遍认为清代研究《广雅》的著作,好的有三种,即王念孙的《广雅疏证》、钱大昭的《广雅疏义》和卢文弨的《广雅注》。卢文弨《广雅注》因为未曾刊刻,见者绝少,长时间被认为已经失传。国家图书馆藏有一个不著撰人的清抄本,著录为 广雅笺疏 ,存第九、十两卷,江庆柏先生经过考证,认定此即卢文弨所撰《广雅注》。陈东辉先生考证发现,卢文弨曾在致王念孙信中提及他撰著《广雅注》的过程,从后往前完成了第十、第九两卷,因故中辍,仅完成了这两卷。这也印证了江庆柏先生的考证。 《广雅》,是三国魏张揖仿《尔雅》体例撰著的一部词典,《四库全书》入经部小学类。其书体系宏大,旁征博引,对三国以前的一些事物、概念进行阐释,征引了大量三国时期及以前的文献。对于我
本书是作者 采辑清代诸大家名著 而成,凡 二十卷。作者有 感于忠孝节烈之事久被湮没,尝于流览群书之际,随手摘录有关内容,久而成是帙 。唐之郑虔尝以 荟蕞 二字名其书,言多小碎之事,俞氏袭用,实为自谦。是编约成于光绪间,凡四百余则,约二十万字。内容专载忠孝节义可歌可泣之事 , 于烈妇、贞女、忠臣、隐士之举倍加赞赏,而于质疑之处,细加考证。
本书为元大德刻明修本。敖继公认为《仪礼》旧注瑕疵颇多,对此学者多不察,因作此书。书凡十七卷,以朱熹之说为多,间或附以己见,于大德五年(1301)撰成此书。四库馆臣赞之曰: 则继公所学,犹有先儒谨严之遗,固异乎王柏、吴澄诸人奋笔而改经者也。 是本扉叶题 元椠本仪礼集说十七卷 ,下书 南陵徐氏积学斋藏书 一行。书中钤有 积学斋徐乃昌臧书 南陵徐乃昌校勘经籍记 等藏书印,可知为徐乃昌旧藏。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宗教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著名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王梵志诗的基础上,考定王诗绝非一人一时之作,在缜密详博的词义注释之后又在按语以及前言、附录中对各个王诗可能产生时代段的诗作进行了细致的厘定,分析出了一些王诗背后存在的可能的隐身作者,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鲁班经原名《工师雕斵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或《鲁班经匠家镜》,午荣编,成书于明代,是 本民间工匠的业务用书。全书有图 卷,文三卷。《鲁班经》介绍行帮的规矩、制度以 仪式,建造房舍的工序,选择吉日的方法;说明了鲁班真尺的运用;记录了常用家具、农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样;记录了常用建筑的构架形式、名称, 些建筑的成组布局形式和名称等。
据清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浙江官书局刊本影印,共十二卷。许景澄曾担任清政府驻五国公使,期间出使西欧各国,收集大量国外船只的文献,本书内容包括了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日本等十九个国家的舰船情况,各卷详细记录舰船名称、尺寸大小、航速马力以及火力配置等基础资料,并附有大量船身的旁视图、平视图、横剖图等,共计约230余幅,*终整理成书,是当时研究世界舰船制造史和航海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