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称《老子》,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河上公,亦称河上丈人、河上真人,齐地琅琊一带方士,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黄老道的开山祖师,其老子注《河上公章句》成书Z早,流传Z广,影响Z大。 宋元福建刻书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闽刻古书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为后人校勘、整理古代文献提供了刊刻时代早、较接近原貌的底本或校本。《宋刊老子道德经》据南宋建安虞氏家塾本影印,注释系河上公章句。校勘精良,版刻精美。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部有严密体系的、 体大而虑周 (章学诚《文史通义 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 经书 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 才 、 气 、 学 、 习 四个方面。 自问世而至清代,《文心雕龙》的注释本颇为稀少,直到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刘勰之书方得一较为完备的校注本,由是黄注本流行百余年。《文心雕龙(精)》集清代黄叔琳对《文心雕龙》的辑注以及纪昀的评语、近代李详对黄注的补正以及*名国学大师刘咸炘对《文心雕龙》的阐说于一炉,并以新校《文心雕龙》原文为底本,为读者
《诗品》,专论五言诗,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锺嵘选择古今著名诗人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加以简短评论,从中体现其诗歌审美标准和美学思想。此次整理,将古直的《锺记室诗品笺》和许文雨《锺嵘诗品讲疏》合为一册。古直《钟记室诗品笺》以 隅楼丛书 本(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1928年刊行)为底本,许文雨《诗品讲疏》以《文论讲疏》本(正中书局,1937年出版)为底本。另附《南史 锺嵘传》和许文雨《评古直〈锺记室诗品笺〉》、齐《书评 诗品释》等相关资料,以供读者参考。
曾国藩自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30年的翰林院和从军打仗生涯中共有1500封信留 世,这本《曾国藩家书》选取其中部分信件。内容上至曾国藩写给祖父母、父母,中对兄 弟,下及写给子侄,多为家务、劝诫,有国事,有政务,有军事指示,有人物评论,还有读 书、写字、作文的理念。全面细致显示了在风云变化的晚清背景下,这位力挽狂澜的历史重 臣的心路历程,从侧面讲述他是如何成功的以及被人称道的家风何如形成,让每个读者从中 见微知著,有所悟有所得。这一部家书足以体现出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 了 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偶像。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典藏版》,是继我社国学经典百部丛书后的又一力作,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异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 百喻 ,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现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 百 ,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偈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东汉末年之南朝刘宋时期名士轶事及其隽语的典籍,主要是有关人物的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共1130则。本书撷采精华,精选263则加以译注。本书编纂体例分为原文、题解、注释和译文四部分。题解主要介绍每门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注释包括注音和释词两部分,生僻字、多义字加注音,重点词汇和文化常识性的内容出注。译文主要采取直译的方式,当直译有害于文义理解时,则以意译的方式翻译。本书的注释和译文不仅详细地注解了相关的疑难词语、典章制度、地理常识等,还对相关的历史背景做了介绍,并且尽可能细致地讲解原文的言外之意,对于初次接触它、阅读它、欣赏它的读者大有裨益。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典藏版》,是继我社国学经典百部丛书后的又一力作,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异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 《尉缭子》《吴子》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精华,是中国军事理论殿堂里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尉缭子》是著名的《武经七书》之一,是我国战国晚期流传下来的一部著名兵书,是研究先秦哲学思想、军事思想和军事制度的重要典籍之一。《尉缭子》具有非常丰富的军事思想,涉及战略、战术、训练
《筹海图编》是一部防海御倭专著,对当时的抗倭战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后人筹划海防提供了借鉴。 本书图文并茂,通过一百余幅地图,展示并论述了我国明代沿海海岸海域的地理形势,沿海驻军、水寨、烽堠、瞭望哨等海防部署、海防设施,以及倭寇劫掠沿海的历史,入侵的时间和路径等。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中日历史交往资料、朝臣和将帅提出的防海御倭方略、永乐年以来的平倭战绩、抗倭战争中殉国殉难的军民事迹,以及明军的兵器和战船等军事装备资料。丰富翔实的资料使本书成为明代海防史料之集大成之作。 书中还总结了明初以来海防和抗倭斗争的经验,在海防地理、海防战役和海防思想三个方面提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方略对策,而其所倡导的军事协同与经济贸易相结合、远洋出击与近海防御相结合、维护海疆安全并获取海疆利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典藏版》,是继我社国学经典百部丛书后的又一力作,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异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 《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劭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昞曾为之作注。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该书是在本社国学经典丛书平装本的基础上所做的精装本。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 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此次影印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 《三辅黄图》为古代地理书籍,作者佚名。记载秦汉时期三辅(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畤等,间涉及周代旧迹。各项建筑,皆指出所在方位。此书条理清晰,为研究关中历史地理尤其是汉都长安*重要的历史文献。原书一卷,后有二卷、三卷、六卷版本。现今六卷本的格局,学者推测始自元刊本。此次影印本为六卷本,国家图书馆藏元致和元年余氏
《王摩诘文集》为宋刻本,十卷,十一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原书六册,明袁褧题款,清顾广圻跋。《孟浩然诗集》为宋刻本,三卷,十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原书二册。从唐代起历代都有刻本,此宋刻本是其中现存*早的版本。
由上彊村民朱孝臧于192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按照时间顺序选编收录了三百余首宋词的文化宝库,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本书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以上彊村民的选本为底本,除了介绍作者外,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注释的其他部分,除了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将读者引进整个宋词的意境之中。
曹雪芹编著的《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诞生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的 前八十回,其作者是伟大作家曹雪芹;对高鹗续作后四十回,目前学术界尚 有争议。这部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联系广阔的社会背 景,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 的奢靡丑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书中所表现的以反封建 主义的叛逆精神为思想内容的爱情,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此书在创作艺术 上成就巨大,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成为 不朽的艺术典型。结构宏大完整而又自然浑成,使千头万绪、参差错综的种 种事件和众多的人物活动,紧密联系贯通,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洗练 、自然、形象,极富艺术表现力。《红楼梦》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创 作艺术上,都代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共计六十五卷。本书共选文八篇,分别为卷一《魏书一武帝纪*》,卷二《魏书二文帝纪第二》,卷十九《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本版编纂体例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注者在前贤古本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精心点校,又进行了简洁精明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同时为每卷都做了题解,介绍本卷主要内容、写作背景、相关人物轶事等,可作为读者在阅读时的参考。
古文观止》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选材上起《左传》、《国语》,是历代中国文言文散文总集。本书全面地反映了从周至明数千年的文体变迁,所选之文多为千古名作,能于 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形式新颖,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读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对古汉语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三百年来,它受到了读者的势烈欢迎,在一般群众中流传之广,成了初学文言文的课本;辛亥革命以后,仍有很多学校用它作为国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