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是我国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据义类编纂的词典,亦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古文字学方向兼有重要意义。全书本20篇,现存19篇,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等。后世还出了许多仿《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之作,号为 群雅 ,由研究《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亦产生了雅学。管锡华译注的《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精选底本,详加注释,进行翻译、题解,以使读者更方便阅读、使用。
本书以刘钊教授《新甲骨文编(增订本)》为主要依据,收录甲骨文中已释的常用字。字典以释字(现通行汉字)为单位,一个字头下,收录对应的多个甲骨文字形,并标明出处,同时指出该字头在书法书写中可以通用为哪些字,因而无论是学术检索,还是书法家参照字形,都便捷而可靠。书前首列体例严谨、要言不烦的编写说明;次列《字形出处简称表》,陈明字形来源,既有经典著作如郭沫若《甲骨文合集》,也有z新成果如2018年《考古》杂志所刊论文。书后附拼音、笔画两种检索方式,末有刘钊教授所撰后记。 本书既可作为专业研究者便于翻检的工具书,又可作为初学者熟悉甲骨文的入门阶梯,还可作为广大甲骨文书法爱好者书写甲骨文时的案头。
在中国刻书史上,山西一直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存在,可以说,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山西刻书都有它值得称道的地方。本书主要以唐末、五代、宋初至1912年之前的山西刻书(包括同一时期的稿抄本、活字本等)为研究内容,尤其突出金元时期的 平水本 和明代的晋藩刻书,并关注古代山西的其他刻书,从而全面梳理并展示古代山西刻书的全貌。全书分为四编,依次为宋辽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方志编,每编又以地域进行细分。内容除书名外,还记录有存佚状况,每种书都详细标明收藏单位(或个人)等基本信息,减少学者搜寻之苦,极大方便了学界对于古籍图书的使用需求。
《尔雅(中国科学技术文化的历史纪录上下)》由郭郛注证,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学者的《十三经》之一,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本书通过自然科学研究的视角,选取百余幅反映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精彩图片,力求拉近历史的距离,证实书中那些古代事物存在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作者还提出《尔雅》反映了古人以“真、善、美、和”为社会关系、人际交流的道德标准和文明准则,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因此,《尔雅》既是中国博物学的典籍祖本,也是人类发展的文明结晶。
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古籍损毁的原因,寻找科学的方法,延长其寿命。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预防性保护。即主要在研究古籍损坏的内外因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改善藏书条件实况,使古籍免受损坏或减慢其损坏的速度。二是治理性保护。即主要是对遭受损坏的古籍进行修复,尽量恢复其原状,以延长古籍使用寿命。因此,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就是根据古籍制成材料的损坏原因,用科学的技术方法来保护古籍,限度地延长古籍的寿命,不但使之翻旧如新,还要整旧如旧,恢复其特有风格,并加以美化。使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更高艺术欣赏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传世《说文解字》主要有南唐徐铉校订本(大徐本)和其胞兄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本(小徐本)两个系统。二徐本因经重新编订,已失许著原貌。残存的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今藏日本)为现存《说文解字》早之版本,与大小二徐本多有差异,部分保存了许著原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故晚清学者莫友芝作笺异,分析与二徐本的异同,又旁征博引,加以考辨,多具灼见。梁光华教授对笺异详加注释,并予以评说,多有发挥,对阅读唐本甚有帮助。本书1998年曾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此次重加修订,并将原书首所附清同治三年摹刻的唐写本更换为唐写本墨迹照片。
《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以《宋元书目行格表》《宝礼堂宋本书录》《涵芬楼烬余书录》《藏园群书题记》《中国版刻图录》为蓝本,收录宋元刊工姓名四千余种,涉及宋元书籍300余种,前一部分列刻工姓名与刻工参与刊刻的图书,后一部分列宋元善本书名、版本与参与刊刻的刊工姓名,两相对照,是一部资料翔实的古籍版本鉴定的工具书。
《幼学琼林》,全名《幼学故事琼林》,一名《幼学须知》,或名《成语考》。“幼学”,界定它的受众是儿童,性质是蒙书。“琼林”,是比喻性说法,意为精华荟萃。“故事”,是从内容角度描述,说明该书所讲是古时候的事情;“成语”,是从语言修辞角度界定,该书性质为习用的古语。《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之一。全书采用对偶句写成,便于吟诵,容易记忆。全书分天时、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寿幼诞、身体、衣服、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文事、科第、制作、技艺、狱讼、释道鬼神、鸟兽、花木33类,内容涉及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鸟兽花木、饮食器用等,丰富广博,包罗万象。是关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小型百科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说文解字》是我国*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 六书。
《左传》是中国古代重要典籍,不仅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在文学上也被奉为经典。本书撷取《左传》菁华八十余篇,逐一分析其层次结构、用字炼句、宾主调度、照应收局等作文之法,并对篇中权谋诈计、诡辩辞令颇有诛心之论。与一般文学评论者不同,林纾本身即为古文名家,引领一时文坛,又曾翻译外国文学百余部,深谙东西方文学之所长,故其鉴赏古文,往往能独辟蹊径、别有会心,多为文家经验之谈。 林纾的评点,不但可助读者一窥左氏文心之奥秘,提升古文鉴赏能力,而领会其中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现代文写作,也将大有收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如森序;凡例;笔画检字表;甲骨文常用字集字字典正文;汉语拼音索引等。
《成语通检词典》据现当代文本成语频次调查结果立目,收成语9592条,约150万字。不仅就成语形、音、义、用等进行释义、解说,同时配以首字音序索引、任意字索引和类编词条索引,方便使用。
《尔雅》:中国 早的词典,十三经之一 《尔雅》是我国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据义类编纂的词典,亦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古文字学方向兼有重要意义。全书本20篇,现存19篇,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等。后世还出了许多仿《尔雅》之作,号为“群雅”,由研究《尔雅》亦产生了雅学。本次约请专业研究者精选底本,详加注释,进行翻译、题解,以使读者 方便阅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