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是汉民族*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凝聚了东汉著名学者许慎毕生的心血,代表了汉代训诂学的较高成就。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其中,较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汉字的形、音、义材料,同时全面反映了东汉以前的百科知识。这次出版,以同治十二年(1873)陈昌治据孙星衍重刊宋刻大徐本改刻的一篆一行本为底本,参考历代《说文》学、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分原文、注释、译文、参证四部分,逐字进行整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简体字本呈现,在讲述字形时保留必要的繁体字形,并提供兼顾繁简字形的音序、笔画检字表,使原本晦涩难懂的《说文解字》,真正变成雅俗共赏、普通人也 读得懂 的《说文解字》。 为了读懂《说文解字》,我们强化了以下几点
徐鉉校訂的「大徐本」所引《唐韻》反切,又逐字注明古音在第幾部,以音明義,即表中所謂「俾形聲相表襄,因耑推究,於古形、古音、古義可互求焉气他非常注重對《說文》字系形音義統一關係的闡發,在《叙》注中說:「許君以為音生於義,聖人之造字,有義以有音,有音以有形,必審形以知音,審音以知義上可以說,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之所以成為乾嘉學術的扛鼎之作,清初顧炎武以來的古韻学研究成果是其理論與方法上堅實的基礎.r因聲求義」是其貫通《說文》研究的法寶,其成就是遠超前人的,王念孫在為此書所作的《序》中贊云:「訓詁聲音明而小學明,小學明而經翠明。蓋千七百年來無此作矣。」 《說文解字注》的版本較為精良,經韻樓本為初刻本,除《清經解》(卷六四一!六六。》所收等少數本子是重排本外,其餘都是經韻樓本的複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部按部首编排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字典,是传统语言学的经典之作。清代段玉裁的注本尤为精深全面。清代王念孙誉之为 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王力也称赞说: 在《说文》研究中,段氏应坐*把交椅。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由南京大学徐惟贤教授以*早的经韵楼原刻本为底本,对《说文解字注》进行全面的标点整理,核对引文,订正不足,附注有一千二百多条。许惟贤既充分肯定段玉裁注本的学术贡献,也尽力弥补段注的不足,以便读者较完整地利用和认识段注的学术成果。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书。研究《说文解字》,必须参照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阐明了《说文解字》的体例、注明各字的形音义、并提出新的看法而修订前说。为方便读者使用,我们还编制了音序和笔画索引。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约58年 约147年)著。此书作于和帝永元二年(100年),历时21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121年)才告完成。许慎在病中遣其子许冲将此书献给皇帝。《说文解字》是我国*早、影响*的字典,是中国*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流传*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说解133441字,原书分为目录一篇和正文14篇。 《说文解字》完整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先秦古文字的形体,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集中了汉代训诂学的成就,还蕴涵着丰富的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方言、俗语方面的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后世学者所注重,奉为文字训诂之学的巨著。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从1780年开始写作,成书于1808年,时间长达近三十
《说文解字(线装本)(套装全6卷)》是我国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部字书。是我国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字形、说解字义、辨音、声读的字典,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不朽名著。书成之后,版本众多,其中藤花榭本仿宋刊本,文字误漏较少,字体古朴隽秀,印刷精美。
汤可敬译注的《说文解字》是汉民族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凝聚了东汉著名学者许慎毕生的心血,代表了汉代训诂学的较高成就。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其中,较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汉字的形、音、义材料,同时全面反映了东汉以前的百科知识。这次出版,以同治十二年(1873)陈昌治据孙星衍重刊宋刻大徐本改刻的一篆一行本为底本,参考历代《说文》学、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分原文、注释、译文、参证四部分,逐字进行整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简体字本呈现,在讲述字形时保留必要的繁体字形,并提供兼顾繁简字形的音序、笔画检字表,使原本晦涩难懂的《说文解字》,真正变成雅俗共赏、普通人也“读得懂”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 说文 》, 汉朝 许慎编著,是按部首编排的 汉语字典 。原书作于100年到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 宋朝 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 重文 即 异体字 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总结了 先秦 、 两汉 文学 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 甲骨文 、 金文 和 古音 、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 说文 》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书中关于 秦汉时期 全国各地方言的介绍使其成为了解中国古方言一本参考书籍。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 历史 、 文化 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
一、本书原文以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陈昌治刻本为底本,注释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为底本,同时参考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以及近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标点、校勘。 二、本书首列楷书字头,次列原书小篆,小篆字头后为汉语拼音和大徐本反切注音;其次为原书说解文字;再次为【译文】和【注释】,【译文】是对原书说解文字的翻译,小篆字形、说解文字的校释俱在【注释】中说明,对徐铉新附字皆全录。 三、本书字形,主要依据陈昌治本,参考了《说文解字系传》等。说解文字中的异体字,一般不作改动。凡避讳字皆统改。 四、本书字头前缀的篆字经过重新誊写;所有内文中出现的籀文、古文等,都首次给出相应的汉字,必要时在字后加注了原始字形的写法。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部系统的文字学著作流传至今已历一千七八百年之久,始终保持着在研究古代语言、文字、文献、文化上的巨大权威性。而《说文解字考正》是对《说文解字》的考正和整理,使《说文解字》更加完美。 本书以东北师大图书馆藏“羊城西湖街富文斋刊印”一篆一行本《说文解字》为底本,广泛利用百年来研究成果,次对《说文解字》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考证。本书直录原文,对其正篆和重文说解的不当处加以“案语”,详细说明,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没有知识错误的《说文解字》为方便使用,本书施以新式标点,加注拼音,且有部分检字表和拼音检字表。
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是我国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以其创制的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本书整理底本依据目前流传广的清孙星衍刻本,及《说文解字》大徐本,除标点整理,还编制有现代汉语拟音,编制部首、拼音和笔画索引。更有《说文》用术语分类检所,可供研究者参考,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汤可敬译注的《说文解字》是汉民族 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凝聚了东汉 学者许慎毕生的心血,代表了汉代训诂学的较高成就。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其中,较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汉字的形、音、义材料,同时全面反映了东汉以前的百科知识。这次出版,以同治十二年(1873)陈昌治据孙星衍重刊宋刻大徐本改刻的一篆一行本为底本,参考历代《说文》学、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分原文、注释、译文、参证四部分,逐字进行整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简体字本呈现,在讲述字形时保留必要的繁体字形,并提供兼顾繁简字形的音序、笔画检字表,使原本晦涩难懂的《说文解字》,真正变成雅俗共赏、普通人也“读得懂”的《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部按部首编排的分析字形和 考究字原的字典,是传统语言学的经典之作。清代段玉裁的注本为 精深、全面。清代王念孙誉之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王力也 称赞说:“在《说文》研究中,段氏应坐把交椅。 说文解字注(套装上、下册)由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获得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出版资助,是南京大学徐惟 贤教授重新标点排印,繁体竖排,为《段玉裁全集》之一。南京大学许惟贤教授,以早的经韵楼原刻本为底本,对《说文解字 注》进行全面的标点整理,核对引文,订正不足,附注有一千二百多 条。许惟贤既充分肯定段玉裁注本的学术贡献,也尽力弥补段注的不 足,以便读者较完整地利用和认识段注的学术成果。为便于读者使用 ,《说文解字注》编有“笔画索引”和“类比字超级索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万岁里又7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人。师从古文大师贾逵,博通经籍,时人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许慎历时二十余载,呕心沥血,成《说文解字》。这是我国*部据六书理论、依五百四十部首编製的字典,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巨著。 《说文解字》一经问世,即受到当世注家郑玄等人的重视,之后,研究、征引、阐发之作不断出现,乃至形成了专门的学问『许学』或『说文学气在近两千年的众多的『说文学』著作中,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为有名。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部按部首编排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字典,是传统语言学的经典之作。清代段玉裁的注本尤为精深全面。清代王念孙誉之为 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王力也称赞说: 在《说文》研究中,段氏应坐把交椅。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由南京大学徐惟贤教授以早的经韵楼原刻本为底本,对《说文解字注》进行全面的标点整理,核对引文,订正不足,附注有一千二百多条。许惟贤既充分肯定段玉裁注本的学术贡献,也尽力弥补段注的不足,以便读者较完整地利用和认识段注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