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文化之美,寻索华夏大地五千年美的历程。 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之美,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本书由美在精神、美在艺境、美与生活三部分组成,选取引人驻足的13个坐标,图文并茂地呈现中华大地上镌刻的文化与大美。 中国之美,美在品格:国学、礼乐、辞章是绵延千年的底蕴。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文质彬彬 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修为;天人合一、中道之美是礼乐文化的核心;辞章在韵律、意象和情感上都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之美,美在艺境:书法、丹青、纹饰、色彩是中国审美精神的具象呈现。书法是直指人心的艺术,在浓淡疏密的线条中展现出人格襟抱;丹青水墨呈现出形神兼备、平淡天真的意境追求;从故宫纹饰中,可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从敦煌壁画中,可窥见独特的
如果说《这里是中国》从自然之美的角度,讲述中国广阔地域和很好风景,《这里是中国2》从建设之力的角度,讲述百年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那么《这里是中国3》便是从文明之脉的角度,史诗般地讲述正在或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200亿中国人的精神皈依——家园。可以说,《这里是中国3》是一个以“人”为母题来讲述,关于“我们的家园、城池、文明创造与华夏精神”的故事。全书以一万年为时间尺度,以古建文化为线索,讲述960万平方千米不同地理空间上的人们,如何用智慧缔造了独属于自己的非凡家园,从此瓜瓞绵延、赓续万年。其间,对有地理、经济、文化坐标意义的地域、省份、城市勾其貌,爬其根,理其文。通过原创摄影图片及充满情感温度的文字,描绘中国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人文景观和文化符号,让读者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对中华文
本书是一部厚重的以诗为史的大著,跨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包括上部《散宜生诗》、下部《拾遗草》,共640余首旧体诗词。诗人聂绀弩借诗喻事,记录时代时政,表达心中感慨,讥讽不平之状,月旦现实,臧否人物,是不可多得的现代诗史。诗中既反映了那段特定时代的荒唐事,也反映了正与邪的斗争,更一一反映了在逆境中,聂绀弩与身边的亲属、文化友人、右派朋友、牢友们自尊、自重,又相濡以沫,互助、互爱、互救的侠骨童心,时穷节现,从中可感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力量!这也是迄今为止收集聂诗*全、注解聂诗*详、对聂诗研究用力*勤、规模*的聂诗集注。注者侯井天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关注释聂绀弩,在晚年穷二十余年之力搜集、整理、笺注聂诗,悉心搜罗各家对绀弩诗的品评。尤其在注解相关的人与事等 今典 时,本书引用
金属胎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和“画珐琅”(洋瓷)。本书收录244件皇家御用的珐琅器,自元代至清代有系统地呈现您的眼前。书中对珐琅器的断代分析专业,对作品的艺术特色描写细致,是故宫多年研究的心血结晶,*值得珍藏。 br 珐琅制品工艺复杂,成本高昂,只有“皇家才可收藏”。康熙曾特地从法国召来匠人画珐琅器,雍正对于烧造水平不高的作品会提出意见,干隆甚至会亲自询问造办处珐琅作的生产情况,珐琅制品*是皇家身份的象征。 br 珐琅工艺的纹饰精致而变化多样,既有传统的花卉、动物、瑞兽,亦有以古代著名书法家作品为蓝本的制作(如唐代的《明皇试马图》),在晚清时期更出现了西洋景物和人物的描绘,题材之丰叫人目不暇给。 br 珐琅器工艺初由阿拉伯地区传入,其后又受到欧洲技术的影响,更有不少西方
该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专著,在西方汉学界享有盛誉,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该书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性文化。分为四编,分别是“封建王国”“成长中的帝国”“帝国的全盛时期”“蒙古统治与明的复兴”。附录中引用了西方和印度研究密教的论著。作者高罗佩为荷兰外交家,著名汉学家。主要译者李零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古书隐楼藏书》是闵一得集其所得丹法秘传和道门理念而成,分内外两编。外编名《金盖心灯》,叙述了全真龙门及金盖山的道统和心法的传续。内编即《古书隐楼藏书》,收录性命炼养秘书二十余种。光绪间,又补入遗作《还源篇阐微》和其弟子薛阳桂的《梅华问答编》。沿袭此丛书编撰之意,汇编本收入闵一得欲刻未能刻的部分典籍,也补入其弟子的道法传续作品,并附编若干相关资料(如《心印集经》),使之成为闵一得的文献全集。从丹道史看,闵一得无疑是重量级的人物。他不仅将道门律、法、宗、教融为一体,还开龙门方便法门,他将各种丹术的进境用玄关一窍统合,从而会通道与术,他倡导的医世之学,传承着道家修身济物的梦想。然而,他传出的丹法秘诀和道门理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者也少,其基础文献也待完善。因此,汇编《古书
该书曾于1996年由西藏社会科学院、《中国西藏》杂志社、西藏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引用了一百多部古代藏文史籍,史料丰富。全书长达千余页,近百万字,时间跨度从藏族的起源直到1951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医学、天文历算、科技,等等,是藏族历史研究的一部辉煌巨著。该书初版不久便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广泛的重视,为广大藏学爱好者和研究人员所珍爱,被业内权威人士评价为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较强的实用价值”、“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高的科学价值”的名著,是了解西藏历史、认识西藏社会、丰富藏学知
看他们在书海行走,有说不尽的羡慕。于是,进一步想看他们如何走?走出若何结果,这便是这本小书产生的来由。原来,他们是怀着享受的心情走,他们是怀着愉快的心情走,他们是怀着求真理的心情走,他们是怀着对社会负责的心情走。他们走得自在,他们走得坦然,他们走得快乐,他们走得有趣,他们走得平静,他们走得深沉。充满激情,充满探索。从自我走向辽阔,有曲折,但宽广。我想深切探寻他们的行踪,看那足迹所向。我瞧见了,但不准,只是滑过,且很苦。难得的是我发现尽管各人所走路线不尽相同,那足迹,有深有浅,有大有小,有正有偏,有前有后,但总是朝着一个明媚的方向前进着。我为他们欢跃。 这里所选只有31位,原本计划50位,且人名已深藏于心,只是资料难觅,只好待后再续。李长之常说:“知我罪我,在所不计”,我也只好如
Though the main hall inside The Forbidden City is only a little over 30 meters high, it was once the tallest building in the ancient City of Beijing. The only hill in the capital city was mini-made especially- to act as a backdrop for the Imperial City.
《大美中国》是一部民族心灵的图史,是艺术图像的风格传承史。这是一本通古今之变的图谱,从中我们可以感受文化中国的精神漂泊与诗意栖居。《大美中国》 了解中国绘画史的活辞典 学习绘画提高绘画技艺的教材 中国历代绘画收藏指南 点亮智慧人生的火种打开中华文明殿堂之门的金钥匙 一书在手便知中国绘画千年的演变与发展 一书在手遍览中国绘画各时期、各绘画流派、各种绘画技法一书在手通晓中国绘画的传承、收藏状态与鉴定鉴赏 一书在手便可领略中国绘画的大千世界、大美境界一书在手便可探寻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堂奥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天文历法》以物质文化遗存为点和面,以中国发展进程为线,运用考古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天文历法的发展变迁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力求图文并茂,旨在透过物质文化遗存的演变规律和它们身上折射的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科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各种信息,揭示中国文明的发展过程,弥补中国历史研究只重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而轻视物质文明历史的不足,还原历史本来面貌。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通道。是古代中国与亚洲、欧洲、非洲国家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路线通过这条通道,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造纸、印刷、冶炼等技术传到了西亚、欧洲;西方的胡桃、葡萄、苜蓿等植物新品种和珍禽异兽以及杂技、魔术、胡乐等传入了中国。特别是佛教在我国传播后,不少佛僧来我国建寺开窟,将绘画、雕塑与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佛教艺术。西域佛曲与唐乐结合,音乐与文学结合,对我国的词、曲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是人类文明和友好交往的见证。正因为如此,人们把丝绸之路誉为“世界文化的孕育地”、“世界文化的大运河”、“推动世界历史车轮的主轴 丝绸之路是一条多彩的路。在这多彩的路段上.有众多寺庙、石窟、雕塑、壁画
时光与书页一同翻过,这一份叫作 解放书单 的阅读榜单,已经走过10年。 本书即是 解放书单 10年精选集,从30期的300余篇文章中,臻选100余篇由学者大家撰写的独家书评,以及横跨10年的 解放书单 副书单的文化侧写和书业记录,涵盖了思政、经济、历史、新知、社科、文学、艺术、城建等多维度视角,展现和印证了 解放书单 的品质与追求。 人类的记录不仅照得进过去,更是投向未来的光束。书籍是承载记忆和记录的一种独特存在,也因此,阅读充满光芒。
本书为图典第1卷,地域划分为中国东北地区,即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辖境。白山、黑水、黑土地,是渔猎文化的摇篮。一个个渔猎民族,先后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们走出密林,在广袤的土地上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红山女神、梏矢石砮、女真文字、八旗服装、桦树皮制品……是肃慎、挹娄、勿吉、女真、满、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朝鲜等民族文化成就的例证。渤海、金朝和清朝的建立,更使东北各民族创造的文明远播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