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言而有信、精益求精、见义勇为、因材施教 这些成语,你是不是很熟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些话,你是不是也在不同场合听过? 很多我们熟悉的成语、俗语、典故,其实都来自一部流传了2000多年的书:《论语》。 《论语》的很多内容,我们很小就接触。不过,我们对于它的了解,可能还不够:《论语》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孔子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之间的言谈录,为何能够流传那么多年?这其中的知识,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又该怎么用? 担心 之乎者也 不好读?很会讲故事的馒头大师张玮,用故事加漫画的方式,把《论语》里的知识点、背后的历史故事,还有我们用得上的道理都讲出来,不但有趣,还能让你知道怎么用。 这本书里,还有近200张
自由无碍的鲲鹏、肯定一切的庄周梦蝶 鬼才庄子赠与后世何其丰厚的精神遗产 ! 日本老庄思想研究泰斗福永光司,以存在主义观点解释了庄子内篇的思想精髓。本书按《庄子 内篇》篇目顺序分为七部分,收录和解释、解读了《庄子 内篇》全文 ,在解读时,作者没有拘泥字词解释,而是尽量去抓住庄子思想的核心与脉络。后面的 庄子与《庄子》 部分介绍了庄子本人生平、思想,《庄子》这本书的特质及版本,使读者通过本书能对《庄子》及其思想有整体的把握和较为深入的理解。
《古书真伪常识》原名《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系根据梁启超1927年在燕京大学的讲义整理而成。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有五章,作者从辨伪及考证年代的必要谈起,总结伪书的种类及作伪的来历,回顾历代辨伪学的发展情况,归纳辨伪及考证年代的方法,并阐述对不同伪书的态度。分论则依次探讨十三经的真伪及成书年代,并附论五种子书。条理清晰,论证平实,适合初学者阅读。 因时代及观念所限,作者的某些观点尚值得商榷,有的则已被考古发现证明不能成立,但就方法论而言,该书对古书辨伪仍具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作为《论语》的普及性读物,本书没有繁琐的考证,作者希望能用明白晓畅的话语讲《论语》,使其不仅便于阅读,更可在日常生活中对读者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书中每小节由经文、译解、注释、解说四部分构成,作者以文雅通俗的语言,对经文作出充分的讲解、引申,赋予面孔严肃的经典别样的温情与生活气息。
本书结合丰富的知识和史料,编者选取了较具代表性、较为适合年轻人掌握且为年轻人感兴趣的国学知识辑成此书。本书分为国学名人、哲学法律、语言文字、文学著作、书画艺术等十四个章节,涵盖了国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常识,是一本较为实用的图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问题,启迪思维,为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有力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此,大有书局和中华书局联合推出 中华名著导读 系列丛书。 《儒典学习》围绕儒家十三经,以详实史料为证,通过探寻经典著作的诞生过程、作者趣闻、先贤如何读著作,引发当下读者,尤其是领导干部展开思考 今天怎样读书 ,才能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防范 忧患 、共创 安乐 。 同时, 中华名著导读 系列可配合大有书局出版的 中华经典名篇 系列对照阅读,帮助读者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以 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问题,启迪思维,为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有力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此,大有书局和中华书局联合推出 中华名著导读 系列丛书。 我国史学典籍丰富浩翰,本书所选十四部作品,有着不朽的史鉴价值。详述作者行历、史料来源、著述方式与成书过程,评析诸书思想要点及历史启示,为读者提供读旧史的方法与注意点,发踪指迷,予以启迪。 包含作品:《国语》《战国策》《晏子春秋》《吴越春秋》《越绝书》《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大唐西域记 》《贞观政要》《史通》《唐才子传》《通鉴纪事本末》《廉吏传》《三事忠告》《纲鉴易知录》。
《龙文鞭影》是一部以文史典故为主要内容的蒙学读本。其雏形《蒙养故事》由明代萧良有编成,明末清初杨臣诤将其补充订正为《龙文鞭影》,至清代刘有廉又为之删改增益。书名的寓意是 龙文,良马也,见鞭影则疾驰,不俟驱策而后腾骧也 ,意为儿童读后,自己就知道上进。全书依据二十四史与历代奇闻轶事,汇集上古时期至唐宋元明的上千条古人趣事,种类齐全,不局限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注重故事性、趣味性、文学性,在文体上则四字一句,按平水韵编排,对诗歌写作进行启蒙。读之朗朗上口,是一部好读好背的中国古代典故大全。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全书五册四卷,共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册为凡例、目录和检字索引,其余四卷各有所专:卷一所收汉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各国知识、地方小志等;卷二所收汉字涉及人事物性、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矿物金属等;卷三所收汉字为度量衡、日常生活、农业工业、虫豸动物、野生植物等;卷四所收汉字属较抽象的人类活动和语言文字。当时,本书以石版印刷流通,随即广为仿效和普及,成为全国各小学学堂通行教材。几十年间,其扩印之多、流布之广、版本之杂,一时无二。本书作为有史以来*部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国民字课图说》(1915年),还影响了同时代的《共和国教科书》(1912年),可谓是近现代中华语文课本的典范。诸多知名
《大学》一书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亦是儒家学术系统中的核心经典之一,在古代社会是每位读书人的书,对华夏文明核心精神的构成极为重要。从宋代以来《大学》单独成篇并开始对中国人的精神形成巨大影响至今,历代对《大学》的诠释作品不计其数。从义理层面来讲,朱子《大学章句》是*有代表性也是影响力*的作品。然而在传统文化复兴热潮的今天,很需要一本对《大学》用今天的语言和进行阐释的作品,以对应今天的社会需求,适应今天的人文环境。学有专攻的学者邵逝夫先生精心撰写的《大学释义》即是这样一部顺应时代的优秀作品。作者在书中先是总括《大学》整篇大义,尤其是详细分析了《大学》古本和今本问题,接下来就逐字逐句对《大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吸取了历代讲解《大学》的研究成果,化为己用,文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讲
赵文彤编著的《中华历史故事大会》从春秋到清朝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里,精心选择出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来诠释历史,展现智慧,内容丰富、有趣,易于广大青少年阅读!这些故事里既有人物又有事件;既有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战争大场面,也有锦里藏针、斗智斗勇的小细节,方方面面,把各段历史中,应该了解知道的人物和事件,都囊括的里面。
为了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典故的含义,掌握典故的用法,我们编写了本书。全书精选了数百则典故,分为言志、情感、言语、形貌、世态、国家、勤政、暴政、司法、军事、经济、哲理、品行、学问、技艺、谋略等篇。编者不仅对典故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每一个典故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阅读典故*原始的故事,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阅读能力,更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此外,书中还收录了部分不常用的成语或典故,以拓宽读者的知识面。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典故在演变过程中,其原有含义已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在分类时难免有不妥之处,读者阅读时如了解了一个个典故,进行了一次语言和历史旅行,那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孟子》是儒家重要的经典,在宋代被列入《十三经》,又与《论语》《大学》《中庸》一起合称《四书》。孔孟之所以齐名,正如司马迁所说,是因为孟子 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也许是因为孟子对他的政治理想充满自信,其滔滔雄辩充满逻辑力量和浩然之气,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本书内容有原典、注释、解读、文学链接、文化史扩展、集评、问题与讨论等栏目,注释详尽,导读完善,有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孟子。
《数学精灵希里克(1-12)》由安小橙著
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徐梓所著。书稿主要针对中国古代传统蒙学读物进行研究,大致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为导论,介绍蒙学与蒙学读物的概念、研究蒙学读物的意义和历史;第二大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门别类介绍中国传统的蒙学读物,详细并简练地介绍了蒙学读物的书名、作者、内容、性质、特点以及历史评介;第三部分从内容、类型、形式三个方面来研究蒙学读物的性质并对全书进行总结。本书为广大语文教师和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权威且便捷的了解传统蒙学读物的资料。
《周易》古经,成书于殷周之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字字体现先民智慧,句句包含先圣遗教,故被尊为 群经之首 。几千年来,它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历代学者及有志者驻足,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周易讲读》作者吴辛丑先生是当代著名易学研究学者,他开篇即着重墨对文本进行导读,从《周易》的构成与名义、作者与时代、性质与价值、研究历史与流派、易学基本知识等方面逐一介绍,经典文化常识的普及工作做的深入而全面。在随后的经文注解方面,则从注释、问题分析、语言文学及文化史扩展、集评和问题与讨论五部分展开,引导读者步步深入,吸收与思考并进,在学习中对经典文化作出自己的理解。
Array
时下国内正在兴起一股汉字热,央视于2013年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一直热播至今,而后河南卫视又播出了《汉字英雄》节目,同样一片叫好。这两档节目让观众重新认识了中国汉字的魅力,不仅取得很高的收视率,还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基于当下这样的文化氛围,作者徐建中创作了《汉字国学(汉字里的国学常识)》。 本书讲述了汉字形成的原因,并讲解了汉字背后的国学常识。读者可以迅速了解不同汉字之间的逻辑关系,相信这本书也能够乘上汉字热的大列车。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已使用十余年,加之生命科学发展迅速,使得一线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现行教材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疑惑。本书作者团队通过文献研究法深入查阅国内外大学教材、期刊、工具书等,以短文的形式,对相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拓展。全书共分5篇(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每篇由若干短文组成,短文用提问作为标题,引人思考,解答部分注重科学、严谨,并配有彩图,鲜活、直观。
为初入大学校门的理工科学生提供了学习技巧、专业选择思路、研究方法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涉及STEM教育体系中的以下领域, 如科 (Science)、技 (Technology)、工 (Engineering) 和数 (Mathematics), 具体学科包括数学、工程、化学、物理、生物、计算机等。本书从四位作者自身的学习与科研经历出发, 并且对成功的理工科专家学者和学生进行了访谈, 将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融为一体, 为初入大学校门的理工科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入门指导。本书解决了理工科初学者的各种困惑, 为理工专业的大学学习、科研与生活规划提供了详细的参考, 包含以下主题: 欢迎进入理工科大学阶段的学习、怎样安排大学生活、怎样在STEM课程中脱颖而出、选择STEM领域的一门专业、开展科学研究、本科之后的打算、STEM专业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本书从张载的经典著述和思想精髓出发,深入浅出总结了他的儒学天道观、儒学道统论及自然观等,阐述了他对社会、人学、教育等多方面的构想。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张载对儒学发展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