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新时期中国文化研究奠基者张岱年先生的集大成之作,首次全部系统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它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文化传统的脉络与体系,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它以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来解读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民族精神、社会传习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前途。它在中国万年文化传统中寻找规律,贯通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智慧与当今人类社会的文化需求;在中国文化的人文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神本精神的对比中,指明中外文明的互鉴。它对当今的读者传承中国传统,创新中国文化,是一本振聋发聩的启蒙书,也是当今中国人继承传统的学术普及入门书。
本书是一部以阐释中华传统八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通俗理论读物。本书立足于历史传统,充分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阐释了每个德目的来源、涵义和本质,以及与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和国家治理的密切关系;同时又关注当前社会道德现象,落脚于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古为今用。本书语言生动,行文活泼,深入浅出,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道德的洗礼,实现道德修养的提升,对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苗运周、葛海燕主编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了翔实解读,对经典的道德论述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历史上和当代的感人道德故事进行了挖掘整理,围绕修身、齐家、治国三方面精选了传统美德40条,对每条美德进行了概述,并选编了一些经典名句和故事进行说明,以期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发掘和阐发,发挥其当代价值,丰富我们修身处事和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本书是“传统文化修养丛书续三”中的一种,本书作者为民国时期国学名家,编纂有巨著《十三经读本》,本书是其中的提纲部分,书中对《 》《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13部儒家经典做了提纲要领的论述,逐一阐明其思想与内容的重点,疏通经学义理。本书曾被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列为教材,供初学者了解经学典籍和传统文化基本要义。整理出版此书,对于了解儒家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助力民族复兴,都有积极的意义。
生肖又称属相,是中国人以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用来表示人的生年的一组文化符码。十二生肖浓缩农耕文明而形成的时间空间序数符号系统及其应用习俗,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文化遗产。本书引用大量文献史料,介绍十二生肖的由来,介绍相关民风民俗、典故传说等,多方面展现了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本书图文并茂,娓娓道来,既富于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是有关十二生肖知识的国民读本。
这是一部从中国典籍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著作。作者研究了先秦两汉后大量珍贵典籍,阐发在当代仍可大用的思想、箴言,并从历史角度纵向梳理和横向剖析,挖掘中华传统美德厚实的文化底蕴,带领读者领略雄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典籍值得我们反复吟诵。全书共九章,从 珍重生命 爱好学习 仁爱为怀 尊贤任能 讲究礼仪 中和、合度 勤劳创富 珍重语言 文明做人 多个维度,解读历史上的人与事,让典籍不再晦涩难懂,让更多读者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概论》系统梳理中国传统家训的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以经典家训文献为基础,深入挖掘并探究中国历代传统家训的价值导向和教育方法。同时,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力图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创造性转化,这对当下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不仅体现在经史子集的文本层面,更浸润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伦理准则当中,其中家族文化和家训传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曾国藩为首的曾氏家族堪称代表,曾氏家族百年来人才辈出,的家族文化、家风家训也袍泽乡里,起到文化表率的作用。 《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讲曾国藩家训》以曾国藩家风家训传承为脉络,从立志、做人、修身、择业、处世、齐家等几个层面系统总结了曾国藩家训的基本内容,并进行了生动的解读;概括了曾国藩家书与曾氏家训始终如一的精神内涵:注重教育、以读书为本,不以官位财富定贤愚,表现为“家业绵长八纲”“治家十要”和“为人处事四察”等具体内容。 作者特别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读“家训”在传承文化、良好家风、品德修养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在解读曾国藩家
如果说中轴线是北京城市规划的基准线,那么其上的建筑就是连接基准线的一个个基准点。本书作者通过实地探访,以故宫博物院的横向宽度(东华门至西华门之间)为纬,以中轴线(永定门至钟鼓楼之间)为经,一一介绍了中轴线两侧的建筑物及建筑群。
抓住中国古代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协商与契约”这一中心主题,揭示了中国中古时代官府、百姓、鬼神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这三者相互协商、讨价还价并在这种角力中共存的社会过程,展现了中古时代社会变革的某些侧面:老百姓互相协商并订立契约,是为“现世契约”;老百姓与神鬼之间的协商与契约(买地券),是为“冥世契约”,即“幽契”或“阴契”。官府对待老百姓所使用之现世契约的态度与政策前后历有变化,反映了所谓朝廷“政法”与民间“私契”从对立、并存到契合的演变过程;而冥世契约则不仅反映出老百姓对死后世界的看法,折射出冥府、鬼律与阳世官府、官法之间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