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对联,又称楹联、春联、对子等,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对联短小凝练,讲究对仗、平仄、用典,且与诗赋文章、书法篆刻、园林建筑、景观设计等密切互动,与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 对联虽然家喻户晓,人们却未必知其所以然。忽视对联的基本常识和美学规则,缺乏鉴赏对联的能力,就会误解、错用对联,贻笑大方。 《对联课》以程章灿教授在南京大学开设的 对联课 讲稿为基础,精心修订而成。十二讲分列主题,从对联的起源与用途讲起,到对联的平仄声律、典故运用、句式修辞,再到庆贺联、哀挽联、名胜联、书房联和集句联等各类对联的形式、写作与运用,溯源循流,并融合相关的古典美学理论,结合文史掌故展开作品赏鉴,可谓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行文则通俗晓畅、活泼有趣,堪称 大家小书
《西湖楹联》辑录了湖中三岛、南山路、孤山路、苏堤、杨堤、灵隐景区、六和塔等处从古到今的各种楹联,作了些评点,并配以历史、人文、地理等背景资料。
本书是陈舜臣通过自作的八十八首各种韵律诗、词并以随笔形式自我解读的“诗话”,也是陈舜臣的一部自传体随笔。在这里,陈舜臣讲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形式的对祖国、对神秘西域、对异国他乡、对亲朋好友的难以释怀之情。通过这些诗话,读者可以感受到并非诗人的陈舜臣给予读者的那份宁静以及不乏奔放的韵律,可以感受一种来自作者内心深处的温暖凝视。陈舜臣通过“诗”这品质淌在血脉中的优美语言形式不仅缓缓而谦逊的展示了他的儒雅才华,还通过“话”为读者娓娓道出我们熟知或未知的历史长河中点滴而凝重的故事。
《史林有声》是陈舜臣先生关于中日历史和文化的又一本随笔文集。海外人士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关注点和观察角度与我们通常所见有所不同。千百年来传统思想观念桎梏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至于我们对历史的解读固定在一个特定的圈子中。陈舜臣先生则在本书中以优美的文笔描述了中日历史、文化的渊源、不同,以及各个事件间的相互影响。
本书为赵佶草书千字文长卷,书写气势连绵,变化多端,是极好的学习参考资料。
《中国对联公开课讲义:梁石教你作对联》是梁石老师重新把中国传统文化讲义的公开讲课的内容在书李发表的书籍。
《年画上的中华经典故事 仁爱篇》分为仁兽传奇、大慈大悲、和谐好合、天人合一、悲悯情怀、人性关怀和仁者爱人七个章节。每章有来龙去脉、知识广角、佳作赏析、点悟 絮语等内容,介绍了传统文化中关于仁爱的经典故事以及宣扬仁爱的诗词佳作。
本书作者沈泓是著名的报告文学家和作家,更是热情的年画爱好者和收藏者,曾多次亲历其境,深入年画产地寻访,真实记录各地年画的历史、现状和风格特色,以及当地人文风貌和年画艺人的人生故事。 品读美仑美奂的年画艺术,探源朴实厚重的民俗文化,令人感慨万千,叹为观止…… “恭喜发财”、“四季平安”、“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等年话生生不息。繁衍在新年的问候中,然而,另一种古朴生动的形象年话,我国独特的民间文化遗产——年画却风光不再,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悄然逝去…… 就让《高密年画之旅》带你走进民间,体贴民俗! 《高密年画之旅》高密扑灰年画作为以纯手绘为主的一种年画品种,风格写意、挥酒自由、狂放如泼。
“恭喜发财”、“四季平安”、“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等年话生生不息。繁衍在新年的问候中,然而,另一种古朴生动的形象年话,我国独特的民间文化遗产——年画却风光不再,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悄然逝去…… 就让《杨柳青年画之旅》带你走进民间,体贴民俗! 本书作者沈泓是著名的报告文学家和作家,更是热情的年画爱好者和收藏者,曾多次亲历其境,深入年画产地寻访,真实记录各地年画的历史、现状和风格特色,以及当地人文风貌和年画艺人的人生故事。 品读美仑美奂的年画艺术,探源朴实厚重的民俗文化,令人感慨万千,叹为观止……
《年画上的中华经典故事 民本篇》是以 民本 为主题,围绕着爱民、福民、尊民、贵民、重民、富民、保民、恤民、安民这九个民本思想讲述与其相关的故事。每章有来龙去脉、知识广角、人物典故等内容,从不同角度介绍与民本思想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传说,并配有和各章主题相关的年画。
楹联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深受人民大众的欢迎。作为楹联的一个组成部分——春联,更是融合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俗文化,久盛不衰。著名学者、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过年过节的春联,更是举世罕有伦比的伟大、瑰奇的全民性文艺活动。”是的,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楹联学会发动十万联友深入厂矿、农村、军营、欣起了声势浩大的书春贺春活动,大红春联写红了大江南北,大红春联迎来满眼风光。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由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三十二名主持人和来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演员代表在除夕夜联袂贺春,把红红火火的春联展现在荧屏上,把吉祥和祝福送给万户千家。事实证明,春联既是其他任何形式所不可替代的民俗,也是深理在炎黄子孙心中的文化自然,蕴涵着中华人民伟大复兴的时代精神
楹联是律诗中对仗句的演变和发展。它特别强调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被誉为“诗中之诗”,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西湖周围有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道观、洞府、牌坊,这些地方留下了很多历代政要、名流、骚人、墨客所题写的楹联,给人们在欣赏湖光山色的同时,增添了不少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余在游山玩水之时,特别爱读这些楹联。自2004年起,历时10年,登山涉水,不避寒暑地跑遍了杭州市的各个景点,将楹联抄录下来,终将它整理汇编成集,至今已汇得1800~副楹联。其间,对某些难认的字,就按实描画在纸上,向当地有关人士及文化管理部门查询,有时还向撰写楹联的本人询问清楚。经过多次实地核对,尽可能做到无差错。 在楹联内容的选择上,以可读性、切实性、哲理性为上,并摒弃酸腐、庸俗之作,适当收录言简意
“恭喜发财”、“四季平安”、“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等年话生生不息。繁衍在新年的问候中,然而,另一种古朴生动的形象年话,我国独特的民间文化遗产——年画却风光不再,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悄然逝去…… 就让《佛山坞年画之旅》带你走进民间,体贴民俗! 本书作者沈泓是著名的报告文学家和作家,更是热情的年画爱好者和收藏者,曾多次亲历其境,深入年画产地寻访,真实记录各地年画的历史、现状和风格特色,以及当地人文风貌和年画艺人的人生故事。 品读美仑美奂的年画艺术,探源朴实厚重的民俗文化,令人感慨万千,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