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德文译本寄给荣格,请他撰写评论,这个长篇评述就是本书的由来。当时荣格处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的至暗时刻,他开始自发地画下来心中和梦里出现的意象,这些意象经常是曼陀罗图案。荣格读完这部东方文化经典后,声称文中所述关于曼陀罗及中心趋向的想法,给予了他做梦也不曾想到过的证实,帮助荣格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于胥斯原: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本书继承了中国社会经济史学 傅衣凌学派 的理论和方法,以民俗乡例证史,以实物碑刻证史,以民间文献证史,并结合生活史、宗教史、家族史与思想史,尝试进行科际整合之史学范式的写作。作者立足于 大历史 和 区域史 的双重视野,将风水知识-实践视为南方乡土社会的文化系统和民众的生活方式,借此 再现 一般性的风水知识、观念和信仰在长时段的社会结构变迁中所塑造的文化图像和生活场景。 近世以来,南方乡土社会的秩序构建和乡族共同体的持续发展,一直受到民俗化、仪式化的术数记忆的深刻影响。风水术数作为一种竞争性的精神力量,反复刺激了地域各阶层在社会流动方面的文化想象和可能机会。透过风水术数这一面镜像,我们可以从中反思中国 连续性文明 何以可能、何以生长。 术数中国 (冷传统)与
本书分为关于《太乙金华宗旨》《太乙金华宗旨》的分析心理学评述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此书的来源;此书的心理和宇宙论背景等。
本书分为关于《太乙金华宗旨》《太乙金华宗旨》的分析心理学评述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此书的来源;此书的心理和宇宙论背景等。
本套装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2006年1月刊与2007年2月刊合集。2006年1月是风水专辑,风趣探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2007年2月,以“姓氏”为主打,认为姓氏是中国珍贵的遗产。 关于中国国家地理 一本记录中国60年的杂志,一种“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的精神传承,一个亲近自然、回归内心的倡导者。传播科学、记录中国,将千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和世事变迁真实地记录并留给历史。我们所倡导的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和感知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上千万读者,他们冲出城市、投入山水之中享受着阳光、雪山、森林、江河、高原等等带来的无以伦比的生命体验。
700年前一个风清日丽的早晨,鹅卵石古道上马蹄声声。 有位何姓的世家之子,离开武义县城的深宅大院,迁居到1 0公里外一个山环如郭的小山村。他的到来,使这里逐渐变成幽邃如洞的名门望族聚居地。这个秀丽的小山村,就是郭洞。 如今,郭洞被誉为“江南风水村”;它同安徽省西递、宏村,江西省流坑等11个古村一起,被国家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本书带我们走进古韵森森的郭洞,就似走进神秘的历史深处—— 本书图文并茂,对旅游爱好者、旅游行业导游、研究地方人文历史的人士都有参考意义。
唐代不仅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久负盛名,也以风水研究成就卓著令人瞩目。本书作者从风水入手,描述唐代帝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文笔流畅,涉笔成趣,图文并茂,既给人艺术享受,又颇具文史价值。
本书特色: 本从“人种起源”和“生存”角度,来探讨中国风水的著作。 首先将风水古籍中所描述的“龙穴”形态,归纳成“九大风水宝地”,来和近代西方的人文地理学中,认为地球上*人类居住的各类“聚落宝地”,互相比较……率先发现二者竟存在相当高的一致性! 全书针对中国风水初产生的来龙去脉,不仅从“生存”功能巨细毕究地介绍外,并以现代地质、生态、气象、物理……等科学原理,加以诠释,以期待抛砖引玉,逐步建立风水在科学上的地位。 全书编排以“历史年代”、“住宅形态”、“生存危机”、:“风水法则”等四大主轴,来作风水断代史的叙述,其中,纵横历史的深度,格局之宽阔,以及插图之多,皆为难得一见的巨著。 本书发表的风水理论,有很多为突破性的研究,是历代学者未曾述及的,如“黍在龙圃”、“周